目錄

認識巴金森氏症:守護家人健康的溫暖指南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性疾病,影響人體的運動控制,並伴隨其他非運動症狀。這個疾病的進展緩慢,可能在早期就出現輕微症狀,但往往被忽視。

如果家中的長輩出現手抖、動作變慢、步伐拖沓等情況,請不要輕忽,這可能是巴金森氏症的警訊!及早發現、積極治療,能夠有效延緩病程,提升生活品質。

目錄

巴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

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可以分為動作障礙與非動作障礙兩大類:

動作障礙(運動症狀)

這類症狀與病人的行動能力直接相關,影響日常生活:

  • 動作遲緩(Bradykinesia):行動變得緩慢,例如走路、寫字、扣釦子都比以往更慢。
  • 僵硬(Rigidity):肌肉變得僵硬,關節活動受限,讓人感覺像「卡住」了。
  • 顫抖(Tremor):最常從手部開始,出現靜止時明顯的顫抖,類似手裡拿著東西不停抖動。
  • 不穩(Postural Instability):平衡感變差,容易跌倒。
  • 異常(Shuffling Gait):走路時步伐變小,腳步拖地,身體前傾,像小企鵝般晃動前進。
  • 表情僵硬(Facial Masking):表情呆板,像戴著面具一樣,難以表達情緒。
  • 表達困難(Dysarthria):說話變得含糊,聲音較小,與人溝通時不易被聽見。
非動作障礙(其他症狀)

除了運動功能受影響,巴金森氏症還會出現認知、情緒和自律神經的異常,這些症狀往往較不明顯,但影響同樣深遠:

  • 情緒變化:可能出現憂鬱、焦慮、冷漠等情緒波動。
  • 認知障礙:包括記憶力衰退、專注力下降、決策困難。
  • 睡眠問題:失眠、多夢、夜間頻繁醒來,甚至在夢中出現劇烈動作(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
  • 嗅覺減退:這是巴金森氏症的早期徵兆之一,病人可能發現嗅覺變差。
  • 自主神經異常:容易發生便秘、低血壓、排尿困難或流口水等問題。
  • 社交困難:無法準確解讀他人語氣和表情,影響人際關係。

提醒:非動作障礙症狀可能在運動症狀出現前就已發生,因此若發現家人有長期的睡眠障礙、嗅覺異常等,應提高警覺!

什麼情況應該帶家人就醫?

如果家人出現以下狀況,建議儘早帶他們就醫檢查:

  • 出現巴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如顫抖、動作遲緩、步伐異常等)。
  • 症狀持續存在且逐漸惡化,例如寫字變小、行動變慢越來越明顯。
  • 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如穿衣困難、吃飯速度變慢、走路不穩。
  • 情緒與睡眠問題嚴重,出現憂鬱、焦慮、失眠,甚至行為異常。

如果家人符合以上任一狀況,請帶他們前往神經內科就診,醫師可能會安排臨床評估、神經學檢查,甚至影像檢查(如腦部MRI或PET掃描)來進一步確認病情。

帶家人就醫前,應該準備哪些資料?

為了幫助醫師更精確診斷,建議就診前準備以下資訊:

  • 記錄症狀:發生時間、頻率、嚴重程度(例如手抖是否影響生活)。
  • 過去病史:是否有其他慢性病、曾接受哪些治療?
  • 藥物清單:正在服用的藥物,包括中西藥或保健品。
  • 家族史:是否有家人曾罹患巴金森氏症或其他神經退化疾病?

此外,請陪伴家人就診,除了提供詳細資訊,也能在醫師說明時幫助記錄建議,減少遺漏。

診斷後的下一步?如何協助家人?

如果醫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家人可能會感到不安,這時候你的陪伴與支持就變得非常重要!

  • 了解治療選擇:目前雖然無法治癒,但可透過藥物、運動、復健等方式控制病情。
  • 鼓勵運動:如散步、太極、瑜珈等,有助於維持肌肉力量與平衡感。
  • 建立規律作息:幫助家人維持良好的睡眠與飲食習慣。
  • 尋求專業支持: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諮詢等都能幫助改善生活品質。

結語

巴金森氏症雖然無法完全治癒,但只要及早發現、適當治療、積極管理,病人仍然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如果你的家人出現相關症狀,請不要猶豫,及早就醫才能確保最好的治療效果!同時,請記得在照顧家人的同時,也要好好照顧自己,讓我們一起攜手,用愛與耐心,守護最重要的人!

Reference

[1] Social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Parkinson’s disease /2020 LINK

[2] Parkinson Disease.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20 LINK

[3] Parkinson disease.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2020 LINK

[4] Neurologic Conditions: Parkinson Disease. /FP essentials /2019 LINK

[5] Treatment of Nonmotor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 Disease. /Neurologic clinics /2020 LINK

[6] Improving posture to reduce the symptoms of Parkinson’s: a CBP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9 LINK

[7] Imperative Role of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for Detection of Parkinson’s Disease: Review,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 /Diagnostics (Basel, Switzerland) /2022 LINK

[8] Possible therapi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eurosurgical Society of Australasia /2020 LINK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巴金森氏症 Parkinson Disease
認識巴金森氏症:成因、症狀、診斷與治療全攻略!了解如何透過藥物、手術、復健及生活調整,有效控制病情、提升生活品質,擁抱希望!
巴金森氏症病人的日常照護,不可不知的重點
巴金森氏症照護不易,需家庭與醫療團隊合作。重點包含醫病溝通、物理/職能/語言治療、按時用藥、個別化照護與居家協助。照顧者壓力大,需支持!調整生活方式、認知訓練與運動有助改善。及早診斷與治療,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