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年紀大了就一定會得巴金森氏症嗎?風險族群全面解析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常常會聽到關於巴金森氏症的討論,甚至會擔心自己是否也會面臨這樣的風險。

「年紀大了就一定會得巴金森氏症嗎?」

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人。瞭解疾病是戰勝它的第一步。本文將帶您深入認識巴金森氏症,解析其風險因素、病程發展、治療方式以及康復建議,幫助您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這個議題。

目錄

巴金森氏症:您需要知道的背景知識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影響運動功能。在歐洲,盛行率約為每10萬人中有108-257人,每年新增病例約為每10萬人中有11-19人。它主要影響大腦中負責產生多巴胺(Dopamine)的細胞。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負責在腦部傳遞訊息,控制我們的運動、協調和平衡。當這些細胞逐漸退化死亡,導致多巴胺分泌不足時,就會出現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巴金森氏症的核心病理特徵
  • 黑質(substantia nigra)多巴胺神經元的喪失: 黑質是大腦中產生多巴胺的重要區域,其神經元的退化是巴金森氏症的主要原因。
  • 路易體(Lewy bodies)的形成: 路易體是細胞內異常的蛋白質聚集物,主要成分是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這些聚集物會干擾細胞的正常功能,導致神經元死亡。

雖然巴金森氏症的確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顯示,年齡、性別(男性風險略高於女性)以及某些環境因素都可能增加患病風險。家族遺傳也可能是一個因素,但僅佔所有病例的5%-15%。

巴金森氏症的診斷與分期

巴金森氏症的診斷主要基於臨床症狀,包括:

  • 顫抖(Tremor): 通常是靜止性顫抖,即放鬆時出現,活動時減輕。
  • 僵直(Rigidity): 肌肉僵硬,活動受限。
  • 運動遲緩(Bradykinesia)/運動不能(Akinesia): 動作變慢、幅度變小,甚至無法啟動動作。
  • 姿勢不穩(Postural instability): 平衡感變差,容易跌倒。

除了以上主要症狀外,巴金森氏症還可能出現非運動症狀,例如:

  • 睡眠障礙
  • 憂鬱
  • 便秘
  • 嗅覺喪失
  • 認知功能障礙

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症狀嚴重程度,將巴金森氏症分為不同的階段,以便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巴金森氏症的治療選擇

目前,巴金森氏症尚無法治癒,但有多種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症狀,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治療目標是緩解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並盡可能延緩疾病的進展。

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

藥物治療
  • 左旋多巴(Levodopa): 是目前最有效的藥物,可以補充腦部多巴胺的不足。
  • 多巴胺受體促動劑(Dopamine agonists): 可以刺激多巴胺受體,產生類似多巴胺的作用。
  • 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MAO-B inhibitors): 可以抑制多巴胺的分解,延長其作用時間。
  • COMT抑制劑(COMT inhibitors): 可以抑制COMT酶對左旋多巴的代謝,提高其療效。
手術治療
  • 深腦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在大腦特定區域植入電極,通過電刺激來調節神經活動,改善運動症狀。DBS主要適用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副作用的病人。
其他輔助治療:
  • 物理治療: 幫助病人維持運動功能、改善平衡和協調。
  • 職能治療: 幫助病人適應日常生活、提高自理能力。
  • 語言治療: 幫助病人改善言語和吞嚥功能。
  • 心理諮商: 幫助病人應對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改善情緒。

巴金森氏症的風險族群與預防

雖然年齡是巴金森氏症的重要風險因素,但並非所有老年人都會罹患此病。以下是一些可能增加患病風險的因素:

  • 遺傳因素: 家族中有巴金森氏症病人的人,患病風險略高。
  • 環境因素: 長期接觸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 頭部外傷: 嚴重頭部外傷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 某些疾病: 例如腦炎、腦中風等可能損害腦部,增加患病風險。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消除所有風險因素,但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降低患病風險:

  • 健康飲食: 多攝取蔬果、全穀類等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有助於保護腦部細胞。
  • 規律運動: 有氧運動、重量訓練等可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維持神經功能。
  • 避免接觸有害物質: 盡量減少接觸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 控制血壓、血糖: 維持正常的血壓、血糖水平,有助於預防腦血管疾病。
  • 維持心理健康: 保持樂觀的心情,適時紓解壓力,有助於保護腦部功能。

積極面對,與專業醫師攜手戰勝疾病

巴金森氏症雖然是一種慢性疾病,但通過積極的治療和管理,病人仍然可以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重要的是,要及早發現、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以下是一些建議:

定期體檢

尤其是高風險族群,應定期進行神經系統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異常。

密切觀察身體變化

如果出現顫抖、僵直、動作遲緩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與醫師充分溝通

詳細告知醫師您的症狀、病史以及用藥情況,以便醫師制定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

積極參與治療

遵從醫囑,按時服藥、接受物理治療等,並積極參與疾病管理。

尋求支持

加入病友團體,與其他病人交流經驗,互相支持鼓勵。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相信自己可以戰勝疾病,享受生活的美好。

請記住,瞭解疾病是戰勝它的第一步。與您的醫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積極參與治療,並保持樂觀的心態,您一定可以更好地管理巴金森氏症,享受健康快樂的生活。

Reference

[1] Parkinson’s Disease and Parkinsonism.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LINK

[2] Parkinson disease.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2020 LINK

[3]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Parkinson’s disease: New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Toxicology letters /2022 LINK

[4] Unraveling Parkinson’s Disease Neurodegeneration: Does Aging Hold the Clues? /Journal of Parkinson’s disease /2022 LINK

[5] LRRK2 at the Crossroad of Aging and Parkinson’s Disease. /Genes /2021 LINK

[6] Ridgway P., Nixon T.E., Leach J.P.: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organic solvents and longterm nervous system damage detectable by brain imaging, neurophysiology or histopathology. Food Chem Toxicol 2003; 41: pp. 153.

[7]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for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Journal of movement disorders /2021 LINK

[8]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Parkinson’s disease: New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Toxicology letters /2022 LINK

[9]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Parkinson’s Disease Converge on Immune Function and Inflammation. /Movement disorders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2021 LINK

[10] Parkinson Disease.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20 LINK

[11] Social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Parkinson’s disease /2020 LINK

[12] Parkinson’s Disease Diagnosis via Joint Learning From Multiple Modalities and Relations. /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 /2019 LINK

[13] Treatment Options for Motor and Non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Biomolecules /2021 LINK

[14] Preventing Parkinson’s Disease: An Environmental Agenda. /Journal of Parkinson’s disease /2022 LINK

[15] Environment, lifestyle, and Parkinson’s disease: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in the next decade. /Movement disorders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2019 LINK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巴金森氏症有哪些症狀?什麼狀況該帶家人就醫確認?
手抖、遲緩?當心巴金森氏症!初期症狀易忽略。家人出現步態不穩、表情呆滯等異狀,且持續惡化,建議及早就醫檢查。及早診斷治療,有助延緩病情,維持生活品質。
巴金森氏症定期檢查的重要性:一次認識病人需要做的檢查與其意義
巴金森氏症定期檢查不可少!及早診斷、追蹤病情、評估療效,提升生活品質。透過神經學、影像學等檢查,掌握健康狀況,延緩疾病惡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