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是什麼?背景知識簡介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原因是腦部黑質(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的多巴胺神經元細胞逐漸死亡。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負責傳遞訊息,控制身體的運動、協調和平衡。當多巴胺分泌不足時,就會出現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包括:
運動症狀
顫抖(通常是靜止時顫抖)、僵直、運動遲緩、姿勢不穩。運動遲緩指的是動作變慢、變小,例如走路步伐變小、寫字變得困難。姿勢不穩則容易導致跌倒。
非運動症狀
憂鬱、焦慮、睡眠障礙(如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便秘、嗅覺喪失、認知功能下降。這些非運動症狀甚至可能早於運動症狀出現。
雖然巴金森氏症目前無法治癒,但透過藥物、手術、復健等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症狀,提高生活品質。就像給予植物適當的照料,即使無法完全恢復,也能讓它茁壯成長。
巴金森氏症如何分期?了解Hoehn & Yahr分期法
巴金森氏症的分期有助於評估疾病的進展程度,並制定合適的治療計畫。目前最常用的分期方法是Hoehn & Yahr(H&Y)分期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期
症狀只出現在身體的一側,且症狀輕微,通常不會影響日常生活。
照護重點鼓勵維持積極的生活方式,進行適度的運動,並注意飲食均衡。此階段可以透過早期診斷及生活型態調整延緩疾病進程,建議尋求專業醫師進行診斷與評估。
第二期
症狀開始出現在身體的兩側,平衡感可能稍微受影響,日常生活會開始受到一些限制。
照護重點開始考慮藥物治療,並接受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等復健治療,以改善運動功能。同時,也要注意環境安全,預防跌倒。
第三期
平衡感明顯受損,容易跌倒,日常生活需要協助。
照護重點調整藥物劑量,並加強復健治療。此階段可能需要使用輔具,例如拐杖或助行器,以維持行動能力。另外,家屬應提供心理支持,協助適應生活上的改變。
第四期
無法自行站立或行走,需要輪椅或其他輔具,日常生活完全依賴他人協助。
照護重點提供全面的照護,包括飲食、盥洗、如廁等。同時,也要注意預防褥瘡、肺炎等併發症。此階段的照護重點在於維持的舒適和尊嚴。
第五期
完全臥床,無法自行活動,需要全天候的照護。
照護重點提供舒適的照護,減輕的痛苦,並給予精神上的支持。此階段的照護重點在於提高的生活品質,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感受到關愛和尊重。
各階段的治療選擇與注意事項
巴金森氏症的治療目標是控制症狀、延緩疾病進程,並提高生活品質。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復健治療及生活方式調整。
藥物治療
主要藥物包括左旋多巴(levodopa,多巴胺前驅物)、多巴胺受體促效劑、MAO-B抑制劑、COMT抑制劑等。藥物可以補充腦內多巴胺的不足,改善運動症狀。但長期使用左旋多巴可能會出現異動症(dyskinesia)等副作用。
注意事項藥物治療需要根據的病情和反應,由醫師調整劑量和種類。應遵從醫囑,按時服藥,並注意藥物副作用。
手術治療
深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常用的手術方法。DBS通過植入電極到腦部特定區域,發出電脈衝,調節腦部神經迴路,改善運動症狀。
注意事項DBS手術並非適用於所有。手術前需要經過詳細的評估,確定的身體狀況和病情適合手術。手術後需要定期回診,調整電刺激參數。
復健治療
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等復健治療可以幫助改善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
注意事項復健治療需要持之以恆,並根據的病情和能力,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畫。
生活方式調整
規律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減少壓力等生活方式調整,有助於改善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注意事項運動可以選擇散步、游泳、太極拳等,但要注意安全,避免跌倒。飲食方面,應多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等,並注意補充水分。
可能的風險與康復建議
巴金森氏症的進程因人而異,但隨著疾病的進展,可能會面臨一些風險,例如:
跌倒
姿勢不穩、平衡感差是跌倒的主要原因。
康復建議加強平衡訓練、使用輔具、改善居家環境安全。
吞嚥困難
肌肉僵硬、運動遲緩會影響吞嚥功能。
康復建議接受語言治療、調整飲食質地、注意進食速度。
認知功能下降
部分會出現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認知功能障礙。
康復建議進行認知訓練、保持社交活動、維持積極的心態。
憂鬱
多巴胺不足和疾病壓力可能導致憂鬱。
康復建議尋求心理諮商、參加支持團體、保持社交活動。
結語:積極面對,與醫師攜手戰勝疾病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疾病,但透過積極的治療和照護,可以有效控制症狀,提高生活品質。了解巴金森氏症的分期和照護重點,能幫助和家屬更好地應對疾病。請記住,積極面對疾病,與專業醫師合作,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畫,才是戰勝疾病的關鍵。就像航行在海上,了解航線、攜帶指南針,才能安全抵達目的地。
Reference
[1] A StageBased Approach to Therapy in Parkinson’s Disease. /Biomolecules /2019 LINK
[2] Verschuur CVM, Suwijn SR, Boel JA, et. al.: Randomized delayedstart trial of levodopa in Parkinson’s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9; 380: pp. 315324.
[3] Highlighting the goals for Parkinson’s care: commentary on NICE Guidelines for Parkinson’s in Adults (NG71). /Age and ageing /2019 LINK
[4] Differences in Home Health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by Stage of Progress: Patients in Hoehn and Yahr Stages III, IV, and V. /Parkinson’s disease /2021 LINK
[5] Treatment Options for Motor and Non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Biomolecules /2021 LINK
[6] An update on advanced therapies for Parkinson’s disease: From gene therapy to neuromodulation. /Frontiers in surgery /2022 LINK
[7] The Choice Between Advanced Therapies for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Why, What, and When? /Journal of Parkinson’s disease /2020 LINK
[8] Parkinson disease.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2020 LINK
[9]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Parkinson’s disease: New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Toxicology letters /2022 LINK
[10] Changes in Nonmotor Symptoms Following an 8Week Yoga Intervention for People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yoga therapy /2019 LINK
[11] Effect of homebased Tai Chi, Yoga or conventional balance exercise on functional balance and mobility among persons with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An experimental study. /Hong Kong physiotherapy journal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Hong Kong Physiotherapy Association Limited = Wu li chih liao /2020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