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認識這位「沉默殺手」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因骨質密度降低,導致骨骼脆弱、容易骨折的疾病。正常骨骼就像海綿一樣,內部有許多小孔,而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骨骼,這些孔洞變得更大更多,使得骨骼變得脆弱易碎。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骨質疏鬆症定義為骨密度低於正常年輕人的平均值2.5個標準差(T值 ≤ -2.5)。
骨質疏鬆症之所以被稱為「沉默殺手」,是因為它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許多人直到發生骨折,例如髖部、脊椎或手腕骨折,才發現自己患有骨質疏鬆症。這些骨折不僅會帶來疼痛和不便,還可能導致長期殘疾,甚至增加死亡風險。骨質疏鬆的發生,代表骨頭的「骨質重塑(Remodeling)」過程失衡,也就是破骨細胞作用大於造骨細胞,使得骨頭的密度下降。
骨質疏鬆症的分期與診斷:及早發現,及早介入
骨質疏鬆症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定期檢查非常重要。目前診斷骨質疏鬆症最常用的方法是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它可以準確測量骨密度。DXA掃描通常會測量脊椎、髖部和前臂的骨密度,並將結果與年輕健康成年人的骨密度進行比較,得出一個T值。根據T值,骨密度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正常: T值高於-1.0
- 骨質減少: T值介於-1.0和-2.5之間
- 骨質疏鬆症: T值低於-2.5
- 嚴重骨質疏鬆症: T值低於-2.5,且有骨折病史
除了DXA掃描,醫生還可能使用其他方法來評估骨折風險,例如FRAX工具(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工具會考慮多個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體重、身高、骨密度、骨折病史、家族史、吸煙、飲酒和某些疾病,來預測未來10年內發生骨折的風險。透過骨密度檢測及FRAX評估,可以及早發現骨質疏鬆的風險,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遺傳與環境:誰更容易受到骨質疏鬆的威脅?
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遺傳、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如果您的直系親屬(例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骨質疏鬆症,您罹患此病的風險也會增加。研究表明,骨質疏鬆症的遺傳因素可能佔到50-85%。除了遺傳因素,以下因素也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骨質密度自然會下降。
性別
女性在停經後,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質流失速度加快。
種族
白人和亞洲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較高。
體型
體型較小的人,骨骼質量較少,因此風險較高。
飲食
鈣和維生素D攝取不足,會影響骨骼健康。
運動
缺乏負重運動,會導致骨質流失。
吸煙和飲酒
吸煙和過量飲酒會損害骨骼健康。
某些疾病和藥物
某些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藥物(例如類固醇)會增加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雖然遺傳因素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多管齊下,鞏固骨骼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目標是減緩骨質流失,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治療方法包括:
生活方式調整:
- 飲食: 攝取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1000-1200毫克的鈣,以及600-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食物來源包括乳製品、綠葉蔬菜、堅果和強化食品。
- 運動: 進行負重運動和阻力訓練,例如走路、跑步、跳舞、舉重等,可以刺激骨骼生長,增加骨密度。
- 戒菸限酒: 戒菸和限制酒精攝取,有助於保護骨骼健康。
藥物治療:
- 雙磷酸鹽類藥物: 這是治療骨質疏鬆症最常用的藥物,可以減緩骨質流失,增加骨密度。
-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 這類藥物可以模擬雌激素的作用,保護骨骼。
- 單株抗體藥物: 這類藥物可以抑制蝕骨細胞的活性,減少骨質流失。
- 副甲狀腺素類似物: 這類藥物可以刺激骨骼生長,增加骨密度。
醫生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制定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在服用藥物期間,請務必遵循醫生的指示,並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以評估治療效果。
骨質疏鬆症的預防:從小做起,守護骨骼健康
預防勝於治療。預防骨質疏鬆症應該從小做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預防骨質疏鬆症的建議:
均衡飲食
攝取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以及其他有益於骨骼健康的營養素,例如蛋白質、維生素K和鎂。
規律運動
進行負重運動和阻力訓練,增強骨骼強度。
曬太陽
每天曬15-20分鐘的太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
戒菸限酒
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
定期檢查
如果您有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因素,建議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
預防跌倒
跌倒是骨質疏鬆症患者骨折的主要原因。保持家居環境安全,穿合適的鞋子,使用輔助工具,例如拐杖或助行器,可以降低跌倒的風險。
積極面對,與專業醫師攜手戰勝骨質疏鬆症
了解骨質疏鬆症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採取積極的態度,與專業醫師合作,制定合適的預防和治療方案。即使您有骨質疏鬆症的家族史,也不代表您一定會罹患此病。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檢查,您可以有效地降低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並保持骨骼健康。請記住,了解疾病是戰勝疾病的第一步,讓我們一起守護骨骼健康,享受健康快樂的生活!
Reference
[1] Manolagas SC. From estrogencentric to aging and oxidative stress: a revised perspective of the pathogenesis of osteoporosis. Endocr Rev 2010; 31:266.
[2] Risk factors for osteoporosis and fractur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rheumatology /2022 LINK
[3] Osteoporosis risk factors, pharmaceutical and nonpharmaceutical treatment.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21 LINK
[4] Genetic Predisposition for Osteoporosis and Fractur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 /2019 LINK
[5] Pharmacogenetics of Osteoporosis: A Pathway Analysis of the Genetic Influence on the Effects of Antiresorptive Drugs. /Pharmaceutics /2022 LINK
[6] Dissecting the Genetics of Osteoporosis using Systems Approaches. /Trends in genetics : TIG /2019 LINK
[7] Orwoll E.S.: Osteoporosis in men: primer on the metabolic bone diseases and disorders of mineral metabolism.ed 62006.American Society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pp. 290292.
[8] Structural and Metabolic Assessment of Bone.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2020 LINK
[9] “Which skeletal imaging modality is best for assessing bone health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compared to DX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one /2021 LINK
[10]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to Prevent Bone Mineral Density Loss: A Food Pyramid. /Nutrients /2021 LINK
[11]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JAMA 2001; 285:785.
[12] Medical Treatment for Osteoporosis: From Molecular to Clinical Opin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9 LINK
[13] Medical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Climacteric : 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Menopause Society /2022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