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別讓「怕跌倒」變成不敢動的藉口!骨質疏鬆症病人的運動建議

您是否因為擔心跌倒而減少活動?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正面臨骨質疏鬆症的挑戰,這篇文章將會為您提供實用的運動建議,幫助您了解疾病,勇敢面對,重新找回生活的活力。

目錄

骨質疏鬆症:不只是骨頭變脆弱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徵是骨密度降低,骨骼微結構遭到破壞,導致骨骼變得脆弱,容易發生骨折。想像一下,骨骼原本像堅固的海綿,但骨質疏鬆症讓海綿的孔洞變大,結構變得鬆散,稍微碰撞就可能斷裂。世界衛生組織 (WHO) 使用骨密度T值來定義骨質疏鬆症,當T值 ≤ -2.5時,就可診斷為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雖然停經後的婦女和年長者是高風險群,但一些疾病或藥物也可能導致骨質流失,像是內分泌失調(如:性腺功能低下症、庫欣氏症候群)、腸胃道疾病、維生素D缺乏,甚至長期使用類固醇、抗癲癇藥物等。因此,了解自己是否處於風險之中非常重要。

骨質疏鬆症的分期與診斷:及早發現,及早介入

骨質疏鬆症的發展通常是漸進的,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定期檢查非常重要。骨質疏鬆症的診斷主要依賴骨密度檢測,通常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 (DXA) 來測量腰椎、髖部等部位的骨密度。

依據骨密度T值,可將骨質疏鬆症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正常: T值 ≥ -1.0
  • 骨質缺乏(Osteopenia): T值介於 -1.0 和 -2.5 之間,表示骨密度低於正常,但尚未達到骨質疏鬆症的程度。
  •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 T值 ≤ -2.5,表示骨密度明顯降低,骨折風險增加。
  • 嚴重骨質疏鬆症(Severe Osteoporosis): T值 ≤ -2.5,且有過一次或多次脆弱性骨折(即在輕微外力下發生的骨折)。

及早發現骨質疏鬆症,才能及時採取措施,減緩骨質流失,預防骨折的發生。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藥物與非藥物雙管齊下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目標是減緩骨質流失、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通常需要雙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藥物治療
  • 雙磷酸鹽類藥物 (Bisphosphonates): 是目前最常用的骨質疏鬆症藥物,可抑制蝕骨細胞的活性,減緩骨質流失。有口服和針劑兩種劑型。
  • 單株抗體藥物 (Denosumab): 也是抑制蝕骨細胞的藥物,透過皮下注射給藥,效果較強,但停藥後骨密度會快速下降,需要謹慎處理。
  •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 (SERMs, 例如Raloxifene): 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可增加骨密度,主要用於停經後婦女。
  • 副甲狀腺素類似物 (Teriparatide): 是一種促進骨骼形成的藥物,可刺激成骨細胞的活性,增加骨密度。通常用於嚴重骨質疏鬆症病人。
非藥物治療
  • 均衡飲食: 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有助於骨骼健康。建議每日攝取1000-1300毫克的鈣質,以及800-1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可以多食用乳製品、豆製品、深綠色蔬菜等。
  • 適當運動: 運動可以刺激骨骼生長,增加骨密度,增強肌肉力量,改善平衡感,降低跌倒風險。
  • 戒菸限酒: 吸菸和過量飲酒都會加速骨質流失。
  • 預防跌倒: 保持居家環境安全,移除障礙物,加強照明,穿著合適的鞋子,使用輔具(如拐杖)等。

運動建議:動得巧,動得安全

許多人因為擔心跌倒而不敢運動,但事實上,適當的運動對於骨質疏鬆症病人來說非常重要。運動可以增強骨骼,改善平衡感,降低跌倒風險。美國國家骨質疏鬆症基金會 (NOF) 建議骨質疏鬆症病人進行以下幾種運動:

負重運動(Weight-bearing exercises)

像是走路、慢跑、跳舞、爬樓梯等,可以刺激骨骼生長。

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

像是舉重、使用彈力帶等,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改善平衡感。

平衡訓練(Balance training)

像是太極拳、瑜珈等,可以改善平衡感,降低跌倒風險。

運動注意事項:

  • 諮詢專業人士: 在開始運動計畫前,最好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制定適合自己的運動計畫。
  • 循序漸進: 運動強度和時間應循序漸進,避免過度運動造成傷害。
  • 注意姿勢: 運動時要注意姿勢,避免彎腰、扭腰等動作,以免增加脊椎骨折的風險。特別注意,快速、重複、長時間、負重的脊椎彎曲或扭轉動作應盡量避免。
  • 選擇安全的環境: 選擇平坦、防滑的地面,避免在濕滑、不平整的地面上運動。
  • 使用保護裝備: 運動時可以穿戴護膝、護腕等保護裝備,降低受傷風險。
  • 傾聽身體的聲音: 運動過程中如果感到疼痛、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

可以參考梅約診所提供的運動指南,包含站姿、走姿矯正,伸展背部與肩頸的運動,強化腹部與腿部肌力的運動。初期可以從簡單的運動開始,像是走路、靠牆靜蹲等,再逐漸增加運動強度。

跌倒風險與康復建議:預防勝於治療

跌倒是骨質疏鬆症病人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可能導致骨折、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因此,預防跌倒非常重要,措施有:

評估跌倒風險

定期接受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跌倒風險評估,了解自己的風險因素。

改善居家環境

移除家中障礙物,加強照明,安裝扶手等。

穿著合適的鞋子

穿著合腳、防滑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拖鞋。

使用輔具

如果平衡感不好,可以使用拐杖或助行器。

藥物檢視

某些藥物可能導致頭暈、嗜睡,增加跌倒風險,應諮詢醫師或藥師。

視力檢查

定期檢查視力,確保視力良好。

康復建議:如果已經發生骨折,應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包括手術、復健等。復健的目標是恢復肢體功能、減輕疼痛、預防併發症。物理治療師會根據病人的狀況,制定個人化的復健計畫。

結語:積極面對,與專業人士同行

骨質疏鬆症雖然是一種慢性疾病,但只要積極面對,及早診斷,及時治療,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骨折風險,維持生活品質。不要讓「怕跌倒」變成不敢動的藉口,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您強健骨骼,改善平衡感,重新找回生活的活力。

請記住,您不是孤單的。與您的醫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士合作,制定最適合您的治療計畫,共同戰勝骨質疏鬆症!

Reference

[1] A Mini Review on Osteoporosis: From Biology to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Bone Loss.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2 LINK

[2] Osteoporosis: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 options. /EXCLI journal /2020 LINK

[3] Curry SJ, Krist AH, Owens DK, et. al.: Screening for osteoporosis to prevent fracture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JAMA 2018; 319: pp. 25212531.

[4] Orwoll ES, Klein RF. Osteoporosis in men. Endocr Rev 1995; 16:87.

[5]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individuals at risk of fracture.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22 LINK

[6] Osteoporosis risk factors, pharmaceutical and nonpharmaceutical treatment.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21 LINK

[7] Kanis JA, McCloskey EV, Johansson H, et al. European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Osteoporos Int 2013; 24:23.

[8]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JAMA 2001; 285:785.

[9] Fall prevention in older peopl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ge and ageing /2022 LINK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骨質疏鬆分期與診斷:後續照護重點一次看
骨鬆無聲無息!骨密度檢測及早發現。飲食補鈣、運動強骨、藥物治療,多管齊下積極預防。遠離骨折風險,維持行動力,樂活人生!
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
骨質疏鬆症無聲威脅!及早檢測骨密度、預防骨折是關鍵。了解成因、症狀與風險,透過飲食、運動、戒菸限酒、壓力管理等方式,積極守護骨骼健康,享受樂活人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