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關節卡卡的?自我檢測退化性關節炎,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關節僵硬、疼痛?小心退化性關節炎悄悄找上門! 如果你已經過了30歲,開始感覺膝蓋、髖關節、手指或其他關節有點僵硬、疼痛,甚至活動不太靈活,這可要注意了——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早期徵兆哦!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最常影響膝關節、髖關節、手部和脊椎,隨著年齡增長,關節軟骨逐漸退化、磨損,導致疼痛與活動障礙。雖然退化性關節炎無法完全治癒,若及早發現、適當治療,有效延緩病情進展,減少疼痛,提高生活品質!

你是否已經開始有關節不適的情況?來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以下症狀!

目錄

退化性關節炎的自我檢測

以下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常見症狀,如果發現自己有這些情況,建議進一步觀察,並考慮就醫評估。

關節疼痛

疼痛是退化性關節炎最明顯的症狀,隨著活動增加而加劇,休息後會稍微緩解。

  • 初期:疼痛通常發生在活動後,例如走路、爬樓梯或運動後,休息後可緩解。
  • 中期:疼痛變得更加持續,即使是日常活動(如站立、行走)也可能誘發不適,甚至開始影響生活。
  • 晚期:即使在靜止狀態下,關節也可能會隱隱作痛,甚至影響睡眠。

特別提醒:有些病人疼痛發作可能是間歇性的,但如果長期反覆發作,應提高警覺。

關節僵硬

許多關節退化的病人會在早晨起床或長時間靜止後,感到關節變得僵硬、不靈活,需要幾分鐘才能緩解。這種僵硬感可能隨著活動逐漸改善,但當關節退化程度加重時,恢復活動的時間可能變得更長,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嚴重時,病人可能無法順利完成蹲下、站立、轉身等動作,使得日常行動變得困難。

關節壓痛

關節退化的另一個常見症狀是關節壓痛,即在按壓關節時會感到疼痛,這通常是因為關節軟骨已經受損,導致骨頭之間的摩擦增加,使活動時產生不適。

此外,如果疼痛的壓痛點不在關節本身,而是周圍的肌腱或韌帶,則可能與其他結構性問題有關,例如肌腱發炎或韌帶受損。這類疼痛可能影響病人的行動能力,甚至讓人不敢正常使用受影響的關節,進一步加重僵硬與肌力下降的問題。

骨性腫脹

在關節退化的過程中,身體可能因應關節損傷而產生骨質增生(骨刺)或使軟骨變厚,導致關節周圍出現腫脹感。這種腫脹通常發生在手指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等部位,並可能伴隨疼痛與活動受限。

由於腫脹會影響關節靈活度,病人在進行細微動作時,如抓握物品或彎曲膝蓋,可能會感到更加困難。

關節變形

當關節退化嚴重時,可能導致關節結構改變,進而發生變形。例如,手指關節可能會出現腫大與明顯的結節,這在醫學上稱為Heberden’s nodes,是骨性關節炎的典型特徵。

此外,膝關節的結構也可能受到影響,導致內翻(O型腿)或外翻(X型腿),進一步影響步態與行動能力。這些變形不僅會帶來外觀上的改變,還可能加重疼痛與關節負擔,使得行走與日常活動變得更加困難。

額外提醒:如果出現關節無法完全伸直或彎曲、無力感、平衡變差,可能代表病情已影響肌肉功能,應儘早就醫。

常見的關節退化

常見關節症狀
膝關節退化午後與晚間疼痛加劇,但早晨僵硬時間較短(約30分鐘內緩解)。
站立與行走時疼痛加劇,長時間活動可能導致關節腫脹。
部分病人可能會感到膝關節發出喀喀聲或摩擦聲
髖關節退化疼痛主要發生在腹股溝、臀部或大腿內側,有時會延伸到膝蓋。
從坐姿站起時疼痛最明顯,開始行走時疼痛感特別強烈。
手指關節退化手指變得僵硬、腫脹,尤其是大拇指、食指與中指較常受影響。
手指關節可能變形,導致抓握力下降。
脊椎關節退化可能導致頸部或下背部疼痛,甚至影響神經,引起手腳麻木或無力。
何時該就醫?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請儘快尋求醫師評估:

  • 關節疼痛持續超過數週,且休息後無法緩解。
  • 關節腫脹、發紅、發熱,甚至影響活動。
  • 活動範圍明顯受限,例如無法正常彎曲或伸直關節。
  • 日常生活受到影響,例如走路困難、無法正常穿衣或洗澡。
應掛哪一科?
  • 骨科(評估關節狀況,必要時安排影像檢查,如X光、MRI)
  • 復健科(提供運動治療、物理治療,幫助改善關節功能)

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與預防

運動治療
  • 低衝擊運動(如游泳、騎腳踏車)有助於維持關節活動度。
  • 肌力訓練(如抬腿運動)可強化肌肉,減少關節負擔。
體重控制
  • 減輕體重可降低關節壓力,減少關節磨損。
營養補充
  • 攝取足夠的鈣與維生素D,維持骨骼與關節健康。
  • 補充Omega-3脂肪酸,可能有助於降低關節發炎。
藥物治療(依醫師建議)
  • 止痛藥(如普拿疼) 可暫時緩解不適。
  •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 可減少發炎與疼痛。
  • 玻尿酸或PRP關節注射,部分病人可獲得短期改善。

結語:及早發現,遠離關節疼痛!

退化性關節炎雖然無法完全根治,但透過適當治療與生活管理,可以有效延緩退化、減少疼痛,提高生活品質!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等症狀,請不要忽視,及早就醫評估,才能讓關節陪伴你更久!

Reference

Improving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 50Year Journey from Randomized Experiments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recision Mental Health.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 mental health /2020 LINK

Perspective: 50 years of plant chromosome biology. /Plant physiology /2021 LINK

A 53YearOld Man Presents to the ED With Shortness of Breath, Cough, and Fever. /Chest /2021 LINK

If the Objective is Herd Immunity, on Whom Should it be Built?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 /2020 LINK

Osteoarthritis: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for Care and Management in Adults, 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Chronic Conditions (UK). (Ed),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UK), London 2008.

Osteoarthritis: a call for research on central pain mechanism and personalized prevention strategies. /Clinical rheumatology /2019 LINK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退化性關節炎 Degenerative arthritis
關節疼痛、僵硬困擾?了解退化性關節炎成因、症狀與預防方法。及早診斷、控制體重、適度運動,守護關節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疼痛中的堅持,愛中的力量: 照顧者與退化性關節炎病人的心靈支持之道
關節疼痛難耐?照顧退化性關節炎親人,您並不孤單!本文提供運動、關節保護、心理支持等全方位照護指南,助您減輕負擔,用愛與耐心陪伴家人,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