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的併發症
除了冠狀動脈疾病,SLE 也可能引發其他嚴重的心臟併發症,影響心臟的不同結構與功能,包括:
心包膜炎
SLE 病人最常見的心臟併發症,通常會出現胸痛,尤其在深呼吸或躺下時加劇。
心肌炎
雖然較少見,但可能導致急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或擴張性心肌病,嚴重時甚至可能發展為永久性心臟衰竭。
心瓣膜疾病
SLE 可能導致瓣膜病變,從二尖瓣脫垂到更嚴重的非細菌性血栓性心內膜炎(NBTE),尤其在抗磷脂抗體(aPL)滴度較高的病人中更為常見。
心律不整
SLE 病人容易出現竇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和 QT 間期延長,這些心律異常可能是活動性或過去心肌炎的後遺症,增加心血管風險。
傳導阻滯
部分 SLE 病人可能會發展出房室傳導阻滯,這可能會進一步惡化為更嚴重的心律不整,需要密切監測。
紅斑狼瘡病人該做哪些心臟檢查?
如果你像我一樣患有紅斑狼瘡(SLE),那麼心臟健康真的不容忽視。SLE 可能會影響到心臟的各個部分,並引發像是冠狀動脈疾病、心肌炎、心包膜炎等併發症。因此,定期進行心臟檢查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它能幫助我們及早發現問題,並有效降低心血管風險。根據醫生的建議,這裡有一些檢查項目可能對我們有幫助:
心電圖(ECG)
評估心臟電活動,檢測心律不整與傳導阻滯。
胸部X光
觀察心臟大小與形狀,並檢測心包膜積液等異常。
心臟酵素檢測
當心肌受損時,特定酵素會釋放到血液中,此檢查可幫助診斷心肌炎或心肌梗塞。
心臟超音波
利用超音波影像評估心臟結構與功能,可發現瓣膜病變、心包膜炎及心肌病變。
運動心電圖
透過運動增加心臟負荷,以評估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
藥物負荷心肌灌注掃描
適用於無法運動的病人,使用藥物模擬運動並結合放射性影像來評估心肌血流。
心臟磁共振成像(MRI)
提供心臟詳細影像,幫助檢測心肌疤痕與炎症。
紅斑狼瘡病人的心臟治療方式
紅斑狼瘡導致的心臟問題,治療方式取決於病情類型與嚴重程度。以下是針對不同心臟併發症的治療建議:
心肌炎
使用全身性糖皮質激素(如類固醇)、環磷醯胺或黴酚酸酯來控制炎症。
搭配羥氯喹,某些情況下也可能需要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若病情導致心臟衰竭,則需進行針對心衰的治療。
心包膜炎
糖皮質激素通常能有效緩解症狀。
秋水仙素可減少復發,降低類固醇使用需求。
冠狀動脈疾病(CHD)
透過生活習慣調整,如戒菸、規律運動、控制體重、健康飲食,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風險。
醫生可能會開立降膽固醇藥物來控制膽固醇,減少血管阻塞的可能性。
結語
當我們談到紅斑狼瘡(SLE)對心臟的影響時,我們不禁會擔心它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事實上,SLE 確實有可能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定期檢查心臟健康,並及早進行治療,顯得格外重要。如果你也像我一樣,身患紅斑狼瘡,記得要定期與你的醫生保持聯繫,討論你的心臟狀況,並依照醫生的建議進行相應的檢查和治療。
不過,別擔心,透過早期的診斷與適當的治療,再加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完全能夠減少心臟問題的風險,甚至改善生活品質。無論你是需要保持活躍的運動習慣,還是注意飲食和休息,這些看似簡單的步驟,對心臟健康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希望這篇分享能幫助你更了解如何呵護自己的心血管健康,並讓你每一天都能過得更加安心、健康。記得,當有任何疑慮時,隨時向專業的醫生請教,因為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健康,這是值得用心呵護的寶貴財富!
Reference
1. Miner JJ, Kim AH. Cardiac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heum Dis Clin North Am 2014; 40:51.
2. [Heart involvement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La Revue de medecine interne /2022
3. Bulkley BH, Roberts WC. The heart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the changes induced in it by corticosteroid therapy. A study of 36 necropsy patients. Am J Med 1975; 58:243.
4. Doria A, Iaccarino L, SarziPuttini P, et al. Cardiac involvement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Lupus 2005; 14:683.
5. Haider YS, Roberts WC. Coronary arterial diseas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quantification of degrees of narrowing in 22 necropsy patients (21 women) aged 16 to 37 years. Am J Med 1981; 70: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