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合成型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 (csDMARDs)
傳統合成型DMARDs (conventional synthetic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簡稱csDMARDs) 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基石,能有效控制疾病進展,減輕關節炎症與疼痛。以下是幾種常見的csDMARDs: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 MTX)
MTX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標準藥物,常被視為首選或主要的DMARDs,能有效抑制免疫系統,減緩關節損傷。然而,MTX也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需要密切監測。
- 骨髓抑制:可能導致白血球、紅血球和血小板減少,增加感染風險。
- 肝毒性:長期使用可能損害肝臟功能,需要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標。
- 肺纖維化:雖然罕見,但可能引起肺部纖維化,造成呼吸困難。
- 口腔炎:可能引起口腔潰瘍與黏膜發炎。
- 腸胃不適:可能引起噁心、嘔吐和腹瀉等腸胃道症狀。
儘管MTX具有潛在副作用,但只要遵照醫囑,定期監測,並補充葉酸,即可有效降低副作用的發生率與嚴重程度。大多數病人都能夠耐受MTX的治療並從中獲益。
柳氮磺吡啶 (Sulfasalazine, SSZ)
是一種常用的DMARDs,可有效減輕關節炎症。常見副作用如下:
- 腸胃不適: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
- 皮膚反應:可能引起皮疹、搔癢和光敏感反應。
- 肝功能異常:可能影響肝功能,需要定期監測肝指數。
- 頭痛和頭暈:部分病人可能出現頭痛和頭暈的症狀。
羥氯喹 (Hydroxychloroquine, HCQ)
常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的風濕性關節炎,副作用相對較輕,常見副作用包括:
- 腸胃不適:可能導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 皮膚反應:可能出現皮疹和搔癢。
- 眼部問題:長期使用可能影響視力,需定期進行眼科檢查,以預防視網膜病變。
來氟米特 (Leflunomide, LEF)
是一種較新型的DMARDs,作用機制與MTX不同。常見副作用包括:
- 肝功能異常:可能損害肝功能,需要定期監測。
- 腹瀉:可能引起腹瀉。
- 脫髮:部分病人可能出現脫髮。
- 皮膚反應:可能引起皮疹和搔癢。
非類固醇消炎藥 (NSAIDs)
NSAIDs常用於緩解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長期使用可能帶來以下副作用,例如:
腸胃道問題
可能引起胃潰瘍、胃出血及消化不良。
心血管風險
長期使用某些NSAIDs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腎臟損害
可能影響腎功能,尤其是老年人或腎功能不全的病人需審慎使用。
提醒:NSAIDs應在醫師指導下審慎使用。
類固醇 (Glucocorticoids)
類固醇具有強效的抗炎作用,常用於控制風濕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長期使用可能帶來多種嚴重副作用,包括:
感染風險增加
類固醇會抑制免疫系統,增加感染風險。
骨質疏鬆
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導致骨質流失,增加骨折風險。
高血壓和糖尿病
可能引起高血壓、高血糖,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體重增加和月亮臉
可能導致脂肪重新分佈,出現「月亮臉」等外觀改變。
生物製劑(Biologic Therapy)
生物製劑,顧名思義,是利用生物科技生產的蛋白質藥物。它們的作用機制是抑制參與風濕性炎症的體液和細胞成分,例如: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介白素 (IL)-1、IL-6、IL-12、IL-17 和 IL-23 等細胞激素。此外,T 淋巴細胞活化抑制劑阿巴西普 (abatacept) 和 B 淋巴細胞清除劑利妥昔單抗 (rituximab) 也屬於生物製劑的範疇。
臨床醫療指引明確建議對傳統合成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 (csDMARDs) 治療反應不佳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使用生物製劑,其他疾病應用則包括對至少兩種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 (NSAIDs) 治療反應不佳的僵直性脊椎炎和非放射學軸性脊椎關節炎 (nr-axSpA) 病人。至於乾癬性關節炎 (PsA),則需根據病人的主要症狀來決定是否使用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治療應遵循「目標治療 (Treat to Target)」原則,以達到預先設定的治療目標,例如疾病緩解或至少達到低疾病活動度或最低疾病活動度。
關於生物製劑的安全性,目前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某些類別的生物製劑有非常特定的禁忌症,主要集中在感染風險增加方面。因此,在開始生物製劑治療之前,必須先排除潛伏性結核病和 B 型肝炎等感染。值得一提的是,TNF-α 抑制劑對心肌梗塞、中風和靜脈血栓栓塞具有保護作用。
新型靶向合成DMARDs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除了生物製劑之外,近年來也出現了另一類新興的治療藥物:靶向合成 DMARDs (tsDMARDs)。與傳統的 DMARDs 不同,tsDMARDs 的分子靶點明確,例如 Janus 激酶 (JAK) 抑制劑。它們通過抑制細胞激素和生長因子信號傳導來發揮作用,常見的 JAK 抑制劑包括托法替尼 (tofacitinib)、巴瑞替尼 (baricitinib)、烏帕替尼 (upadacinib) 等。
這些小分子藥物通常以口服方式給藥,在治療 RA 方面展現出與生物製劑相媲美的療效,為那些對生物製劑或傳統 DMARDs 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生物製劑與新型靶向合成DMARDs的比較
特性 | 生物製劑 | 新型靶向合成DMARDs |
藥物類型 | 生物科技生產的蛋白質 | 小分子化合物 |
給藥方式 | 注射或輸液 | 口服 |
作用機制 | 抑制特定細胞激素或免疫細胞 | 抑制細胞內信號傳導通路 |
療效 | 顯著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 (RA)、脊椎關節炎 (SpA) 和乾癬性關節炎 (PsA) 等疾病的症狀和病情進展 | 與生物製劑相媲美,為難治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 提供新選擇 |
安全性 | 需注意感染風險,開始治療前需排除潛伏性感染 | 需監測感染、心血管疾病、血栓和腫瘤等風險 |
優點 | 精準靶向,療效顯著 | 口服方便,病人順從性高 |
缺點 | 價格較高,需注射或輸液 | 可能存在某些特定副作用 |
其他藥物
除了上述藥物,還有一些其他藥物可用於輔助治療或二線治療,例如四環素類藥物(例如米諾環素和多西環素)、硫唑嘌呤、環孢素等。
四環素類藥物可能引起頭暈、眩暈、罕見的肝毒性、藥物性狼瘡以及長期使用後的皮膚色素沉著。老年病人出現眩暈的風險似乎更高。服用米諾環素的病人可能出現狼瘡樣症候群,並伴有自身抗體,包括抗DNA抗體,偶爾還會出現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
多西環素或用於治療RA病人的米諾環素可能明顯色素沉著,也可能限制某些人的治療。停用米諾環素後,色素沉著會消退,而多西環素很少發生。
結語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種類繁多,每種藥物皆具有優缺點和潛在副作用。治療方案的選擇應根據病人的病情嚴重度、疾病活動度、共病症狀以及個人耐受性等因素綜合評估。在開始任何藥物治療前,應與醫師詳細討論,了解藥物的療效、副作用與注意事項,並定期接受監測,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發揮最佳療效。
Reference
[1] Safety of longterm use of four common conventional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Edinburgh /2021 LINK
[2]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hemical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Topics in current chemistry (Cham) /2019 LINK
[3] O’Dell J.R., Mikuls T.R., Taylor T.T., et. al.:: Comparison of therapies for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despite methotrexate. N Engl J Med 2013; 369:: pp. 307318.
[4] Nilius B, Appendino G, Spices:: the savory and beneficial science of pungency, Rev Physiol Biochem Pharmacol, 164 (2013), pp. 176
[5] GoekoopRuiterman YP, de VriesBouwstra JK, Allaart CF, et al.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a randomized trial. Ann Intern Med 2007; 146::406.
[6] Update on the Pathomechanis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Cells /2020 LINK
[7] Risk for infections with glucocorticoids and DMARD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MD open /2021 LINK
[8] Choi H., Hernan M., Seeger J., et. al.:: Methotrexate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 prospective study. Lancet 2002; 56:: pp. 11731183.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spondylarthritis with biologics] . /Der Internist /2022
[10] Strategies toward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rapy; the old and the new.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2019 LINK
[Biologicals and small molecule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 /Zeitschrift fur Rheumatologie /2020
[12] Rheumatoid arthritis: current therapeutics compendium. /Endocrine regulations /2022 LINK
[13] Sokka T, Mäkinen H. Drug management of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2008. 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 2009; 23:93.
[14] Changes in Market Share of Biologic and Targeted Synthetic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for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esults from the Ontario BestPractice Research Initiative Database. /Current rheumatology reviews /2021 LINK
[15] Clinical Aspects of Janus Kinase (JAK) Inhibitors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0 LINK
[16] Recent progress in treatment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 overview of developments in biologics and small molecules, and remaining unmet needs. /Rheumatology (Oxford, England) /2021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