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銀髮族心臟保健:讓心花朵朵開,生活更精彩!

週末午後,小思回到老家,才剛進門就聽見客廳傳來低沉的咳嗽聲。她循聲走去,看見爸爸坐在沙發上,手按著胸口,臉色有些蒼白。這幾個月來,爸爸的精神越來越差,時常喊累,甚至連以前最愛的晨間散步都放棄了。

小思曾經勸他去醫院檢查,但爸爸總說只是「老了,沒力氣很正常」,接著便不願多談。除了身體不適,爸爸的心情似乎也變得低落。他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幾次家人聚餐時,都只是靜靜坐在角落,偶爾被問到才簡單回應幾句。小思記得,以前的爸爸最愛講故事,總能讓家裡充滿笑聲,如今卻像是少了光彩,整個人變得沉悶許多。

某天小思發現爸爸竟然悄悄把自己珍藏的釣具收進了倉庫,這是他最珍視的興趣之一。她開始意識到,爸爸的變化不只是體力衰退這麼簡單,可能還有更深層的原因。看著爸爸愈發憔悴的神情,她的心裡湧上一股不安,覺得不能再這樣放任下去了,為了讓爸爸過好他的養老生活,便開始安排爸爸去做健康檢查。
今天要來聊聊,如何幫助年長的心臟病病人保持愉快的心情,提升生活品質。心臟病是長輩們常見的疾病,除了積極配合治療外,心理健康也同樣重要!一個快樂的心情,能讓長輩們更有力量面對疾病,生活也更加充實!

目錄

認識心臟病與心理健康的關聯

冠狀動脈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和死亡原因之一。由於這種疾病的慢性性質,規律的追蹤檢查、改變生活方式以及遵守醫囑可以減少併發症,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文獻指出,心臟病病人常常伴隨著焦慮和憂鬱等心理問題。這些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還會降低病人配合治療的意願,甚至加重病情。因此,關注心臟病病人的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視的議題的!

專業的心理治療:解開心結,重拾笑容

如果長輩出現明顯的焦慮或憂鬱症狀,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非常重要。認知行為療法(CBT)和人際關係療法等心理治療方法,與抗憂鬱藥物對於中度至重度憂鬱症病人同樣有效。認知行為療法能幫助病人識別並改變導致負面情緒的錯誤認知和行為模式,學習更有效的應對策略,並鼓勵參與愉悅和有益的活動,進而改善情緒。必要時,醫生也會開立抗憂鬱藥物輔助治療,例如SSRIs、mirtazapine、bupropion等,但需仔細監控血壓。其他非藥物治療選擇包括電痙攣療法(ECT)和經顱磁刺激(TMS)。

心靈港灣,溫暖陪伴

除了身體上的照護,心靈上的支持也同樣重要。冠狀動脈疾病的長期抗戰,容易讓長輩感到焦慮、沮喪,甚至失去信心。這時,我們更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鼓勵:

耐心傾聽,感同身受

花時間陪伴長輩,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感受。試著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感受他們的焦慮和不安,並給予他們安慰和鼓勵。

積極引導,重拾信心

鼓勵長輩積極面對疾病,不要放棄希望。可以分享一些成功抗病的案例,或是鼓勵他們參與病友支持團體,互相交流經驗,彼此鼓勵。

善用科技,連結情感

如果長輩對科技產品接受度高,可以鼓勵他們使用手機應用程式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繫,分享生活點滴,避免因疾病而感到孤立。

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信任與溝通的橋樑

良好的醫病關係建立在信任和溝通的基礎上。鼓勵長輩與醫生坦誠溝通,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疑慮,並積極配合醫囑。醫生也要耐心傾聽病人的需求,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支持。

尋求專業,心理支持

如果長輩出現明顯的焦慮、沮喪等情緒問題,應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協助,幫助他們調整心態,積極應對疾病。

打造舒適環境與全方位療癒

為長輩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居家環境,是讓他們感到放鬆和安心的重要步驟。在這樣的空間中,可以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或者陪伴他們進行一些他們喜愛的活動,如閱讀或園藝,讓心靈得到放鬆,日常生活充滿溫暖和樂趣。

此外,運動復健對於老年人尤其是心臟病病人,也有著不可忽視的益處。研究表明,適度的運動不僅能夠改善心臟功能,還能提高生活品質,並且有效地減緩心臟衰竭的進程。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為長輩量身定制一個適合其身體狀況的運動計劃,循序漸進地增強運動量,能讓他們在強健體魄的同時,也帶來心理的安慰,減少健康風險。

身心療法則是一種溫和而有效的療癒方式。瑜珈、太極拳、冥想、反射療法、按摩以及放鬆和呼吸練習,這些方式能夠幫助心臟病病人減輕壓力,舒緩焦慮與憂鬱,並提升整體的身心健康。研究指出,身心療法對於改善心臟衰竭病人的身心症狀和健康結果有顯著的正向效果,為長輩帶來心靈的慰藉,開啟了一段療癒之旅。

有效掌握病情與心理健康

定期健康檢查對長輩而言,至關重要。透過這些檢查,能夠及時掌握病情變化,並根據醫囑調整治療方案。這不僅幫助有效控制疾病的進程,更能讓長輩感到安心,減少不必要的焦慮與憂慮。定期的檢查像是一道護航的防線,保證他們的健康狀況能夠得到及時的關注和調整。

此外,重視心理健康篩檢同樣不可忽視。醫生可以運用簡單而有效的篩檢工具,評估心臟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早發現可能的心理困擾,並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協助。心理健康的關注對於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和治療效果至關重要,幫助他們在身心雙方面得到全面的關懷和治療。

這些細緻入微的健康管理措施,不僅能確保長輩的身體健康,更能呵護他們的心理,讓他們在每一天中都能感受到關愛與安穩。

結語

照顧長輩是一份充滿愛與責任的任務,讓我們一起用愛和耐心,守護長輩的健康,讓他們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不僅需要家庭的關愛,還有醫療團隊的專業支持,以及社會的關注與幫助。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讓長輩們保持愉快的心情,提升生活品質,讓他們在人生的黃金歲月裡依然活得開心又健康!

畢竟,人生的每個年齡段都應該充滿活力和歡笑,不是嗎?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您和您的家人帶來一些有用的建議和溫暖。請記住,您絕對不是孤單一人!讓我們攜手並肩,為長輩們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快樂的生活,讓他們在每一天都感受到愛與關懷!

Reference

[1] The Effect of Using Peer on SelfCare, Quality of Life, and Adherence in Elderly People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ScientificWorldJournal /2021

[2]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mproves Heart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Journal of healthcare engineering /2022

[3] Longterm course of heart disease: How can psychosocial care be improved? /Bundesgesundheitsblatt, Gesundheitsforschung, Gesundheitsschutz /2022

[4] “perfect storm”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onset: do psychosocial factors play a role?. /Prog Cardiovasc Dis /2013

[5] MindBody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State of the Science.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uthern Gerontological Society /2022

[6] Anxiety as a risk factor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urr Opin Psychiatry /2016

[7] Psychological Health, WellBeing, and the MindHeartBody Connect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1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家有長輩、正值壯年,都該知道的冠狀動脈心臟病:出現這些症狀,立刻送醫!
胸悶、喘不過氣?冠狀動脈心臟病威脅不分年齡!了解常見症狀、危急警訊,及時就醫保命。預防勝於治療,關心自己與家人心臟健康!
家有冠心病長輩,家人應該知道的事
關心家中長輩心臟健康?了解冠心病飲食與運動重點,助長輩吃得健康、動得開心!家人陪伴與支持,是守護心血管健康的強大力量。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