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警惕!腦中風復發前的微妙訊號,你的身體在發出警告

腦中風是全球重要的健康議題,也是導致長期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國,腦中風是第五大死因,平均每3分35秒就有一人死於腦中風相關疾病。為了降低死亡率和長期失能的風險,快速識別中風症狀並及早介入治療至關重要。

然而,許多人對中風的警訊仍然不夠了解,特別是對於曾經發生過中風的病人來說,復發的風險更高,因此,必須提高警覺。

目錄

分享

認識中風的常見症狀

中風的典型症狀通常是突然發作的局部神經功能缺損,其嚴重程度在發作時達到高峰。典型警告症狀包括:

身體麻木

身體麻木,尤其是單側麻木,是中風最常見且重要的警訊之一。麻木感代表腦部特定區域的血液供應受到影響,原因可能包括血管阻塞或出血

麻木感可能出現在臉部、手臂、腿部,或是身體的任何部位。這種麻木感通常是突發性的,而且可能伴隨著無力感。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突發性單側麻木,務必立即撥打119求救。

身體麻木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腦損傷,進而影響病人的語言、行動、認知等功能。

突然的說話困難

表現為口齒不清、無法理解他人說話、或是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思。

突然的視力問題

包括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複視、或視野缺損。

突發性行走困難、頭暈或失去平衡

可能伴隨著協調能力下降或步態不穩。

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劇烈頭痛

這種頭痛與以往的頭痛經驗不同,強度更劇烈,且可能伴隨著噁心嘔吐。

要留意的是,曾經發生過中風的病人,再次中風的風險比一般人更高。因此,更需要了解中風的警訊,並積極控制相關的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房顫動等。

如何應對疑似中風的情況

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疑似中風的症狀,請立即撥打119求救,並清楚告知救護人員病人的症狀和發作時間。即使症狀很輕微或很快就消失,也應該立即就醫,因為這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這是中風的前兆。

預防中風的X個關鍵

除了認識中風的警訊之外,預防中風也同樣重要。以下是一些預防中風的關鍵措施:

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應定期量測血壓並遵照醫囑服藥控制。

控制血脂

高血脂會增加血管阻塞的風險,應定期檢查血脂並採取健康飲食和運動習慣。

控制血糖

糖尿病會損害血管,增加中風的風險,應積極控制血糖並定期追蹤。

戒菸

吸菸會增加血管阻塞和血栓形成的風險,應盡早戒菸。

限制飲酒

過量飲酒會增加中風的風險,應盡量避免飲酒。

規律運動

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血壓、血脂和血糖,並改善心血管健康。

健康飲食

低鹽、低脂、低糖、高膳食纖維的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中風。

結語

身體麻木感是腦中風的重要警訊,不容忽視。了解中風的各種症狀,並在出現疑似中風的情況時立即撥打119求救,才能有效降低中風造成的傷害。同時,積極預防中風,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健康。

Reference

[1] Sociodemographic and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Awareness of Stroke Signs and Symptoms Among Adults United States, 2017. /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2020LINK

[2] [First aid for stroke: how to recognise it and what to do] /La Revue du praticien /2020LINK

[3] Acute Stroke Presenting as Unilateral Lower Extremity Monochorea. /Cureus /2021LINK

[4] Powers WJ: Acute ischemic stroke. N Engl J Med 2020; 383: pp. 252260.

Improving vibration perception in a patient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sensory peripheral neuropathy. /The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 /2019LINK

[5] A Case Report of a Rare Debilitating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Neuropathic Cachexia. /Cureus /2022LINK

[6] Detecting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Prediabetes and other HighRisk Conditions: An Advanced Practice Nurse’s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edical & clinical nursing /2022LINK

[7] Novel and Emerging Electrophysiological Biomarkers of Diabetic Neuropathy and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Clinical therapeutics /2021LINK

[8]. Sociodemographic and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Awareness of Stroke Signs and Symptoms Among Adults United States, 2017.

[9]. First aid for stroke: how to recognise it and what to do.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腦出血一定要開刀嗎?了解不同治療方式,抓住黃金救援時機!
腦出血一定要開刀?別慌!本文解析腦出血多元治療方式,包含藥物、手術等,助您了解不同考量點。掌握黃金救援期,積極治療及早復健,提升生活品質!
中風後手腳僵硬變形好痛苦?快來看看這篇,讓你輕鬆應對新挑戰!
中風後手腳僵硬怎麼辦?了解痙攣原因、舒緩方法與生活對策,擺脫疼痛、改善活動力,重拾生活品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