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痙攣?為何中風後會出現痙攣?
「痙攣」是一種肌肉張力異常增高的狀態,會導致肌肉僵硬、難以控制。當中風損害了負責肌肉控制的大腦區域,肌肉就無法正常調控,進而產生痙攣。痙攣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可能影響身體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見於手臂、腿部和手部。中風後痙攣的常見症狀有:
關節變形
長期痙攣會導致關節攣縮,進而變形,影響活動能力。
疼痛
痙攣的肌肉會持續收縮,造成疼痛不適。
活動受限
痙攣會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功能,例如行走、穿衣、進食等。
出現傷口
由於活動受限和皮膚摩擦,痙攣也可能導致皮膚破損和傷口。
如何舒緩中風後痙攣帶來的疼痛和不適?
舒緩中風後痙攣需要多管齊下,結合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輔助工具,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舒緩方法:
肉毒桿菌毒素A注射
這是治療局部或多局部痙攣的首選療法。肉毒桿菌毒素A可以阻斷神經肌肉接合處的信號傳遞,使痙攣的肌肉放鬆,減輕疼痛和改善關節活動度。需要由專業醫師評估和注射,療效通常持續數個月,但效果會逐漸減弱,因此可能需要定期重複注射來維持最佳狀態。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在痙攣的治療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主要目標是維持和改善關節活動範圍、肌力,以及提升整體功能。
關節活動範圍運動
透過伸展運動來增加受影響肌肉的活動範圍,例如伸展痙攣的手部肌肉。
肌力訓練
使用治療性黏土、彈力帶或球等輔助工具進行阻力訓練、增強肌力。
冷敷療法
對於急性關節發炎,冷敷療法(例如冰敷或冷凍治療)是首選,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
熱敷療法
熱敷療法(例如熱敷袋、石蠟浴、流體療法或水療)可用於非急性發炎的關節,但應避免用於急性發炎的關節,因為它會增加發炎反應、導致關節進一步破壞。
夜間手部固定支架
使用夜間手部固定支架減少疼痛並改善抓握力。
輔助工具
對於手部嚴重受累的病人,可能需要使用加厚的把手來增加靈巧度並減少用力。通用袖口也可以用於協助日常生活活動。
水療運動
水中運動能減輕關節負擔,同時提供阻力訓練,有助於改善關節活動度和肌力。
針灸療法
研究顯示,針刺筋膜穴位可能有助於緩解中風後的手部痙攣,但目前仍需要更多大型臨床試驗來證實其療效。
藥物治療
對於中風後疼痛,醫師可能會開立一些藥物來緩解疼痛,例如治療癲癇和憂鬱的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拉莫三嗪(Lamotrigine)和加巴噴丁類藥物(Gabapentin)。
其他藥物如氟伏沙明(Fluvoxamine)、類固醇和靜脈注射利多卡因(lidocaine)、氯胺酮(ketamine),甚至異丙酚(Propofol),可以考慮用於難治性病例。
手術治療
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手術也可以作為一種治療選擇,例如關節置換手術、滑膜切除術等。
其他輔助療法
- 太極拳:太極拳結合了姿勢和力量的緩慢和受控的身體運動,可以改善平衡和動態穩定性,增加力量,提高執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並改善整體心理健康。
- 瑜珈:瑜珈著重於使用呼吸、身體姿勢和冥想來改善平衡和力量,並可能有助於減輕疼痛。
中風痙攣後注意事項
中風後痙攣的診斷和治療常常延誤,這可能會對病人造成不良後果。因此,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非常重要:
- 痙攣需要與其他類型的肌肉張力過高區分開來,例如肌張力障礙。
- 病人和家屬應積極與醫療團隊溝通,共同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 保持耐心和毅力,痙攣的治療需要時間和持續的努力。
中風後痙攣4個健康生活方式
除了上述治療方法外,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於舒緩痙攣和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規律運動
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例如散步、游泳等。
均衡飲食
攝取足夠的營養,維持理想體重。
充足睡眠
確保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身體修復和減輕疼痛。
壓力管理
學習壓力管理技巧,例如深呼吸、冥想等。
結語
中風後痙攣是一個常見且會造成長久影響的問題。透過積極的治療和復健,以及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舒緩痙攣帶來的疼痛和不適,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
Reference
[How to treat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 /Revue medicale de Liege /2022
[2] Acupuncture of fascia points to relieve hand spasm after stroke: a study protocol fo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rials /2020LINK
[3] Ring D.: Hand osteoarthritis.Frontera W.R.Silver J.K.Rizzo T.D.Essential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pain, and rehabilitation.2015.Elsevier SaundersPhiladelphia, PA:pp. 160164.
[4] Pharmacotherapy to Manage 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NS drugs /2021LINK
[5] Ochi K., Ikari K., Momohara S., et. al.: Attrition rupture of ulnar nerve in an elbow of a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J Rheumatol 2014; 41: pp. 2085.
[6] Kibler WB. Rehabilitation of rotator cuff tendinopathy. Clin Sports Med 2003; 22:837.
[7] Nonpharmacologic and Rehabilitative Strategies to Address Chronic Pain. /Primary care /2022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