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糖尿病居家血糖監控:注意事項與懶人包,戰勝高血糖!

掌握居家血糖監控,戰勝糖尿病!了解血糖機選購、正確測量步驟及頻率,輕鬆讀懂血糖數值,調整飲食與運動,預防高低血糖。立即行動,擁抱健康生活!

糖尿病並不可怕,重要的是了解它,並學會與它共處。居家血糖監控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一環,透過定期監測,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飲食、運動與藥物,有效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的發生。這篇文章將提供糖尿病病人居家血糖監控的實用資訊,協助您輕鬆掌握血糖,擁抱健康生活。

目錄

為什麼居家血糖監控很重要?

血糖監控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您身體對食物、運動和藥物的反應。透過監測,您可以:

了解血糖變化趨勢

知道飯前飯後、運動前後的血糖變化,找出影響血糖的因素。

調整飲食與運動

根據血糖數值,調整飲食內容和運動強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評估藥物效果

了解藥物是否有效控制血糖,並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調整劑量。

預防低血糖或高血糖

早期發現血糖過低或過高的情況,及時採取措施,避免危險發生。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積極參與糖尿病管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許多併發症,像是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和心血管疾病等。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建議,糖尿病病人應定期監測血糖,以達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標,降低併發症風險。

如何選擇適合的血糖機?

市面上的血糖機種類繁多,選擇適合自己的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選購要點:

準確度

選擇通過國際標準(如ISO 15197)認證的血糖機,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研究顯示,血液容積比(Hematocrit)會影響某些血糖機的準確度,因此選擇具有血液容積比校正技術的血糖機能夠提供更精準的數據。

操作方便性

考慮血糖機的操作是否簡單易懂,特別是對於年長者或視力不佳者。

記憶功能

血糖機應具備足夠的記憶容量,記錄血糖測量結果,方便追蹤血糖變化。

採血量

選擇採血量少的血糖機,減輕測量時的疼痛感。

附加功能

有些血糖機具有藍牙傳輸功能,可將數據傳輸到手機或電腦,方便管理。

耗材價格

考量試紙和採血針的價格,選擇經濟實惠的品牌。

選擇血糖機時,最好能親自試用,比較不同機型的操作介面和功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居家血糖監控步驟:正確測量,避免誤差

正確的血糖監控步驟很關鍵,可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步驟一:準備
  • 洗手:用肥皂和溫水徹底洗淨雙手,並擦乾。確保手部沒有食物殘渣或污垢,避免影響測量結果。
  • 準備器材:取出血糖機、試紙、採血針和酒精棉片。
  • 檢查試紙:確認試紙是否在有效期內,並檢查包裝是否完整。
步驟二:採血
  • 消毒:用酒精棉片消毒採血部位(通常是手指側面),等待酒精揮發。
  • 採血:使用採血針輕輕刺破皮膚,擠出一滴足夠的血量。
  • 不要過度擠壓:避免過度擠壓手指,以免組織液混入血液,影響測量結果。
步驟三:測量
  • 將血滴滴在試紙上:按照血糖機說明書的指示,將血滴滴在試紙的特定區域。
  • 等待結果:血糖機將在幾秒鐘內顯示血糖數值。
步驟四:記錄
  • 記錄血糖數值: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血糖記錄本或手機APP上,包括測量時間、飲食內容和運動狀況。
  • 分析數據:定期分析血糖記錄,找出影響血糖的因素,並與醫師討論。
步驟五:處理
  • 妥善處理耗材:將使用過的試紙和採血針丟棄在安全容器中,避免感染。
  • 清潔血糖機:定期清潔血糖機,保持衛生。

注意事項:

  • 每次測量前,務必校正血糖機,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 避免在同一個手指上反覆採血。
  • 定期檢查血糖機的電池,確保電力充足。
  •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血糖監控頻率:依個人狀況調整

血糖監控的頻率應根據個人狀況和醫師建議而定。一般而言:

  • 使用胰島素者: 每天至少測量3-4次,包括飯前、飯後、睡前和必要時(如懷疑低血糖時)。
  • 使用口服藥者: 每天測量1-2次,或根據醫師指示。
  • 飲食控制者: 每週測量數次,了解飲食對血糖的影響。
  • 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CGM)者: CGM 可以連續監測血糖,並提供趨勢分析,但仍可能需要指尖血來校正。持續葡萄糖監測(CGM)系統已被證實可以改善血糖控制、減少低血糖發生的頻率,並提高生活品質。
特殊情況:
  • 生病時: 增加血糖監控頻率,了解病情對血糖的影響。
  • 運動前後: 監測運動對血糖的影響,調整飲食和藥物。
  • 旅行時: 調整血糖監控頻率,適應新的飲食和作息時間。
  • 懷孕期間: 嚴格監控血糖,確保母嬰健康。

血糖目標範圍:與醫師共同設定

血糖目標範圍因人而異,應與醫師共同設定。一般而言:

  • 飯前血糖: 80-130 mg/dL
  • 飯後2小時血糖: 小於180 mg/dL
  • 糖化血色素(HbA1c): 小於7%

提醒: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血糖目標範圍也會有所差異。請與醫師討論,制定適合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標。

血糖異常怎麼辦?緊急處理與長期改善

當血糖過高或過低時,應立即採取措施。

高血糖:

症狀: 口渴、頻尿、疲倦、視力模糊。

處理:

  • 檢查血糖:確認血糖數值。
  • 補充水分:多喝水,幫助身體排除多餘的糖分。
  • 調整藥物:按照醫師指示調整藥物劑量。
  • 避免高糖食物:暫時避免攝取高糖食物。
  • 就醫:如果高血糖持續不退,應立即就醫。
低血糖:

症狀: 發抖、冒汗、心跳加速、頭暈、飢餓感、意識不清。

處理:

  • 檢查血糖:確認血糖數值。
  • 補充糖分:立即攝取15-20克的快速吸收糖分,如糖果、果汁或含糖飲料。
  • 15分鐘後再次測量血糖:如果血糖仍低於70 mg/dL,再次補充糖分。
  • 就醫:如果低血糖嚴重或意識不清,應立即就醫。
長期改善:
  • 飲食控制: 遵循糖尿病飲食原則,均衡飲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 規律運動: 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有助於降低血糖。
  • 藥物治療: 按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 定期回診: 定期回診,接受醫師的檢查和評估,調整治療方案。

結語:積極面對,擁抱健康

糖尿病需要長期的自我管理,居家血糖監控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透過了解疾病知識、學習正確的監控方法、與醫師密切合作,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擁抱健康的生活。記住,您不是孤單的,許多資源和支持都在您身邊。積極面對,戰勝糖尿病!

Reference

[1] [Accuracy assessment of the blood glucose meter «Satellite Express» for glycemic control in children with diabetes]. /Problemy endokrinologii /2020 LINK

[2]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in diabetes: rationale and procedure.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Mark Allen Publishing) /2019 LINK

[3] 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for People with Type 1 or Type 2 Diabetes: A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Ontario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series /2019 LINK

[4] Shoul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s be offered to all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2022 LINK

[5] Comparative Accuracy Evaluation of a Blood Glucose Meter With Novel Hematocrit Correction Technology, With Three Currently Use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s.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LINK

[6] Practical Guidance on Open Source and Commercial Automated Insulin Delivery Systems: A Guid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Supporting People with InsulinRequiring Diabetes. /Diabetes therapy : research,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diabetes and related disorders /2022 LINK

[7] Chamberlain JJ, Kalyani RR, Leal S, et. al.: Treatment of type 1 diabetes: synopsis of the 2017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Ann Intern Med 2017; 167: pp. 493498.

[8] Development of a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Prototype: Pilot Study. /JMIR formative research /2022 LINK

[9] Utilizing the New Glucometrics: A Practical Guide to Ambulatory Glucose Profile Interpretation. /TouchREVIEWS in endocrinology /2022 LINK

[10] Predicting Glycaemia in Type 1 Diabetes Patients: Experiments in Feature Engineering and Data Imputation. /Journal of healthcare informatics research /2020 LINK

[11] The Impact of Mobile Health Use on the Selfcare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MIR research protocols /2022 LINK

[12] Undertaking Healthy Nutrition Behaviors by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SelfCa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 LINK

[13] Diabetes: how to manage patients experiencing hypoglycaemia. /Drugs in context /2022 LINK

[14] Pharmacology Update: Emergency Medications for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NASN school nurse (Print) /2021 LINK

[15] Diabetic hyperglycemic emergencies: a systematic approach /Emergency medicine practice /2020 LINK

[16]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hyperglycaemic crisis. /Nursing standard (Royal College of Nursing (Great Britain) : 1987) /2019 LINK

[17] Siu AL: Screening for abnormal blood glucos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Ann Intern Med 2015; 163: pp. 861868.

[18] [Sport in type 1 diabetic patient : interests and precautions]. /Revue medicale de Liege /2020 LINK

[19] A Facilitated WebBased SelfManagement Tool for People With Type 1 Diabetes Using an Insulin Pump: Intervention Development Using the Behavior Change Wheel and Theoretical Domains Framework.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20 LINK

[20] A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profile comparison between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s and sulfonylureas in diabetic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19 LINK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