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高血壓:沉默的殺手
高血壓,如同一個潛伏的敵人,平時悄無聲息,卻可能在某個時刻爆發,對心臟、大腦、腎臟等重要器官造成嚴重損害。在台灣,高血壓的盛行率相當高,影響著許多人的健康。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的數據,高血壓影響了全球數億人口,是導致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衰竭等嚴重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
什麼是高血壓呢?簡單來說,就是指動脈血壓持續升高。血壓由兩個數字表示:收縮壓(俗稱「上壓」)和舒張壓(俗稱「下壓」)。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於2017年發布的最新高血壓指南,血壓分類如下:
正常血壓
收縮壓 < 120 mmHg 且舒張壓 < 80 mmHg
血壓升高
收縮壓 120-129 mmHg 且舒張壓 < 80 mmHg
高血壓第一期
收縮壓 130-139 mmHg 或舒張壓 80-89 mmHg
高血壓第二期
收縮壓 ≥ 140 mmHg 或舒張壓 ≥ 90 mmHg
如果你的血壓多次測量都超過 130/80 mmHg,就可能被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長期的高血壓會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肌肥厚、心臟衰竭;還可能損害血管,加速動脈硬化,增加中風、腎臟病等風險。
高血壓的分期與治療選擇
高血壓並非一成不變,它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發展。了解病情分期,有助於選擇更適合的治療方式。醫生通常會根據血壓讀數和心血管風險評估來判斷高血壓的分期,並制定相應的治療計畫。
治療高血壓的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
生活方式調整
這是所有高血壓病人都應該採取的基礎措施,包括:
- 飲食控制: 採用低鹽、低脂、高纖維的飲食,例如DASH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多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減少紅肉、加工食品的攝取。
- 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 控制體重: 維持理想體重,減輕身體負擔。
- 戒菸限酒: 菸酒對血壓有不良影響,應盡量避免。
- 壓力管理: 學習放鬆技巧,保持心情愉快。
藥物治療
如果生活方式調整效果不佳,或者血壓明顯偏高,就需要考慮藥物治療。常見的降血壓藥物包括:
- 利尿劑: 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和鹽分,降低血容量,從而降低血壓。
-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 通過阻斷鈣離子進入血管壁細胞,使血管放鬆,降低血壓。
- 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抑制血管收縮素的生成,擴張血管,降低血壓。
- 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 阻斷血管收縮素與受體的結合,達到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效果。
- 乙型阻斷劑: 減緩心率,降低心臟的收縮力,從而降低血壓。
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種類和劑量。
血壓藥的可能風險與副作用
任何藥物都可能存在風險和副作用,血壓藥也不例外。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頭暈、疲勞、咳嗽、水腫等。但並非所有人都會出現副作用,而且副作用的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重要的是,要與醫生充分溝通,了解藥物的可能風險,並在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自身反應,如有不適及時告知醫生。切勿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以免造成血壓波動,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後果。長期使用某些血壓藥,例如利尿劑,可能需要定期檢查電解質,以監測潛在的副作用。
關於「血壓藥得吃一輩子嗎?」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非絕對。有些高血壓病人,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調整,例如減重、飲食控制、規律運動等,成功降低血壓,甚至可以減少藥物劑量或停藥。但是,對於某些病人,特別是那些有家族史、高血壓病程較長、或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人,可能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才能有效控制血壓。
重要的是要明白,血壓藥並非「萬靈丹」,它只是控制血壓的工具之一。控制血壓的關鍵在於綜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調整、藥物治療、以及定期監測。如同控制交通流量,有時需要紅綠燈(藥物),有時需要拓寬道路(生活方式調整),才能維持交通順暢(血壓穩定)。
康復建議:積極面對,擁抱健康
管理高血壓,關鍵在於積極的心態。不要害怕服藥,也不要輕視生活方式調整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康復建議:
定期監測血壓
養成在家測量血壓的習慣,記錄血壓變化,並定期回診,與醫生討論血壓控制情況。
堅持生活方式調整
將健康的生活習慣融入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恆。
按時服藥
遵醫囑服藥,切勿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
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繫
定期回診,與醫生溝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
尋求支持
與家人、朋友、病友分享經驗,互相鼓勵,共同戰勝疾病。
結語:攜手醫生,戰勝高血壓
高血壓並非不可戰勝的敵人,只要我們積極面對,與醫生攜手合作,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就能有效控制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擁抱健康快樂的生活。記住,了解疾病是戰勝它的第一步,積極面對,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健康!
Reference
[1] Brook R.D., Kramer M.B., Blaxall B.C., et. 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hypertension. J Clin Hypertens 2000; 2: pp. 319323.
[2] Schedule a followup visit in 2 weeks to repeat th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 before prescribing medication.
[3] Hypertensive emergency presenting with acute spontaneous subdural hematom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es /2019 LINK
[4]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in adults: clinical guideline 127: NICE.2011.
[5] Prescribing Patterns of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21 LINK
[6] Initiat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by prescribing a thiazidetype diuretic.
[7] Robles NR, Cerezo I, HernandezGallego R: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ing drugs. J Cardiovasc Pharmacol Ther 2014; 19: pp. 1433.
[8] drugbank /Prazosin
[9] Side effects of longterm us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Polish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21 LINK
[10] Hughes D, Judge C, Murphy R, et. al.: Association of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with incident dementia or cognitive impair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2020; 323: pp. 19341944.
[11] Examining medication adherence and preferences for a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mong Black and Latinx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a feasibility study. /Pilot and feasibility studies /2021 LINK
[12] Whelton P.K., He J., Appel L.J.,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hypertension: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advisory from the 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JAMA 2002; 288: pp. 18821888.
[13] Ikizler T, Burrowes J, ByhamGray L, et. al.: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nutrition in CKD: 2020 update. Am J Kidney Dis 2020; 76: pp. S1S107.
[14] Non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light of current research. /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2019 LINK
[15]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2021 LINK
[16] Non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light of current research. /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2019 LINK
[17] Non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 (Greenwich, Conn.) /2021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