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憂鬱症的陽光夥伴:除了就醫,還有許多社會資源可以幫助你!

小君加班後回到家,看到手機有朋友傳來的訊息,小君不想要回覆訊息。小君最近常常覺得莫名心情低落,上班的時候也總是提不起勁,即使是周末在家休息的時候也感受不到快樂的感覺…

小君開始覺得自己不太對勁,以前開朗的自己不見了?最近時常覺得笑不出來,有時候就突然好想哭…

小君上網查了資料,意識到自己可能是憂鬱症,憂鬱症就好像"心情感冒了",我們透過運動、好好休息、和身邊的親友互相陪伴支持,會慢慢好轉的…
閱讀此文的你,如果正在經歷憂鬱症的低潮,或是你的親友正在與憂鬱症奮戰,我想先送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我知道這條路並不容易,但請相信,你不是孤單的。除了專業的醫療協助,還有許多社會資源能夠支持著你,一起走過這段旅程。

這篇文章會分享社會資源以及具體的應用實例,期待能像陽光一般帶給你希望和方向。

目錄

網路同溫層:在虛擬世界找到真實的理解和支持

網路的發展,讓線上心理健康社群成為許多人尋求支持的重要管道。文獻指出,在這些社群中,社會支持和同理心就像漣漪般擴散,形成正向的循環。

搜尋心理健康社群

線上論壇、社團,例如PTT 心理健康版、臉書上的憂鬱症相關社團等等。在這些平台上,你可以分享你的經歷,閱讀他人的故事,或許會遇到有相同經驗的朋友,可以從彼此的經驗中獲得力量。

主動參與討論

試著表達你的感受,提出你的疑問。當你給予他人支持和同理時,你也更有可能獲得他人的回饋。這就像一個愛的循環,讓溫暖在社群中流動。

找到舒適圈

選擇讓你感到舒適和安全的社群。並非所有社群都適合每個人,有些社群可能充斥負面情緒或不正確的資訊,反而加劇你的壓力。

團體的力量:在運動中揮灑汗水,找回活力

研究發現,參與團體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也能有效預防和緩解憂鬱症狀。團體成員間的互動和歸屬感,能減少孤獨感,提升心理健康。

加入運動社團或課程

選擇你喜歡的運動項目,例如瑜珈、慢跑、球類運動等,並加入相關的社團或課程。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運動,能讓你更有動力持續下去,也能在過程中建立新的社交連結。

創造運動的機會

若沒有固定的社團,你也可以邀請朋友或家人一起運動,例如散步、騎單車等等。重點在於享受運動的過程,透過運動增加腦內啡,感受與他人互動的樂趣。

重視團體歸屬感

研究顯示,失去參與團體運動的機會,會加劇憂鬱症狀。疫情期間或其他特殊情況下,試著盡可能維持與團體的連結,例如透過線上課程或視訊互動。

專業的引導:團體心理治療

文獻提到的”Groups 4 Health (G4H)”是一個以團體心理治療為基礎的方案,幫助人們建立社會連結,減輕孤獨感、憂鬱和社交焦慮。

諮詢心理健康專業人士

與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討論適合你的治療方案。團體治療能提供一個安全和支持的環境,讓你與其他有類似經驗的人分享感受,學習應對技巧,並建立新的社交連結。

參與支持性團體

除了專業的團體治療,也可以尋找其他形式的支持性團體,例如病友團體、自助團體等等。這些團體能提供一個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平台,讓你不會感受到孤單。

提升睡眠品質和規律運動:為身心健康打下基礎

研究指出,睡眠品質和運動習慣會影響社會隔離和不滿對憂鬱症狀的影響。良好的睡眠和規律的運動讓身心更強壯,幫助你應對壓力和挑戰。

建立規律的睡眠作息

盡可能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和起床,即使在週末也不例外。創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例如保持房間黑暗和安靜,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等等。

養成運動的習慣

選擇你喜歡的運動方式,並將其融入你的日常生活。即使每天只有短短的30分鐘,也能對身心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

尋求專業協助

如果你有睡眠障礙或難以建立運動習慣,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例如睡眠專科醫師、運動教練等等。

善用線上資源:獲取正確資訊,避免誤導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獲取正確的資訊對於心理健康相當關鍵。文獻指出,社工在協助心理健康病人獲取線上資訊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諮詢社工或相關專業人士

他們能提供可靠的資訊來源,並協助你辨別網路上的真偽資訊。

參考官方網站或專業機構的資訊

例如衛生福利部、精神健康基金會等等。

避免過度依賴網路資訊

網路上的資訊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診斷和治療。

親友的陪伴:家人的支持,是重要的力量

對於病人家屬而言,理解和支持是幫助病人康復的關鍵。

學習相關知識

了解憂鬱症的成因、症狀和治療方式,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病人的處境,並提供適切的支持。

耐心傾聽

給予病人一個安全和舒適的空間,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需要害怕被批評或否定。

陪伴與鼓勵

鼓勵病人積極參與治療,並陪伴他們走過這段旅程。

尋求專業協助

如果感到不知所措,也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例如心理諮商師、家庭治療師等等。

結語

憂鬱症的康復之路漫長而艱辛,但請相信,你不是孤單的。除了專業的醫療協助,還有許多社會資源支持著你。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並早日走出陰霾,擁抱陽光。

請記住,尋求幫助並不是示弱,而是展現了你的勇氣和智慧。祝福你,也祝福你的家人。

Reference

[1]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and Empathy on User Engagement in Online Mental Health Commun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 LINK

[2] Better together: How groupbased physical activity protects against depression.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982) /2021 LINK

[3] Measuring the Effects of Social Isola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on Depressive Symptom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leep and Physical Activity. /Brain sciences /2021 LINK

[4] Accept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an Intervention to Enhance Social Group Belonging: Evidence From Three Trials of Groups 4 Health. /Behavior therapy /2022 LINK

[5] Why Do Users of Online Mental Health Communities Get Likes and Reposts: A Combination of Text Mining and Empirical Analysis. /Healthcare (Basel, Switzerland) /2021 LINK

[6] Mental Health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in Times of COVID19: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 LINK

[7] What Happens When People with Depression Gather Onl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 LINK

[8] Mental Health Patient Portals Aimed at Depression: A Picture Close to Reality. /Studies in health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cs /2020 LINK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拿到抗憂鬱藥物後,你一定要具備的正確認知:認識藥物,管理副作用
告別憂鬱!了解抗憂鬱藥物,積極應對副作用。搭配心理諮商、健康生活,與專業醫療團隊合作,找回快樂的自己。
除了藥物和心理治療,還能怎麼做?憂鬱症的輔助療法全攻略
擺脫憂鬱陰霾?除了藥物,還有解方!草本、Omega-3、運動、瑜珈等輔助療法,助你改善情緒、提升生活品質。整合療法搭配專業諮詢,量身打造個人化的抗憂鬱方案,迎向陽光!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