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共病,不再害怕未知
「共病」指的是同時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慢性疾病。就像文獻中提到的,「多重疾病的存在比單一疾病的簡單組合會導致更糟的臨床結果」。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嚇人,但其實只要我們了解它,就能減少不必要的焦慮。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知道可能會下雨,就會帶把傘出門,共病也是一樣,認識它,就能更好地準備和應對。
躁鬱症與其他疾病的連結
研究顯示,躁鬱症病人更容易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疾病,例如焦慮症、藥物濫用、強迫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代謝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這些疾病彼此之間可能會互相影響,讓病情更加複雜。
積極尋求專業協助,你不是孤單的
如果你發現自己除了躁鬱症之外,還有其他身心困擾,請務必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醫生可以根據你的情況,提供最適合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幫助你管理和控制病情。
藥物治療,穩定情緒的基石
藥物治療是躁鬱症和許多共病的重要治療方式。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例如:情緒穩定劑、抗精神病藥物等,來幫助你穩定情緒,減輕症狀。請務必按照醫生的指示服藥,並與醫生保持良好的溝通,讓醫生了解你的用藥情況和感受。
心理治療,探索內心,找到力量
除了藥物治療外,心理治療也是很重要的。心理治療可以幫助你探索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學習應對壓力的技巧,提升自我認知和情緒管理能力。這就像為你的心靈提供一個安全的港灣,讓你可以在其中得到支持和力量。
生活方式調整,打造健康的身心
健康的生活方式對身心健康至關重要。規律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和避免菸酒等不良習慣,都能幫助你穩定情緒,提升整體健康狀況。就像為你的身心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讓你更有能量面對挑戰。
正視體重管理,關愛自己的身體
研究顯示,躁鬱症病人更容易出現肥胖問題,而肥胖又會增加其他疾病的風險,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關注體重管理非常重要。醫生可以提供相關的建議和協助,例如飲食指導、運動計畫等,幫助你維持健康的體重。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溫暖的陪伴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對你的康復之路非常重要。他們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陪伴你度過難關。請不要害怕向他們尋求幫助,讓他們成為你堅強的後盾。
持續追蹤和監測,守護你的健康
躁鬱症和其共病都需要持續的追蹤和監測。請定期回診,讓醫生了解你的病情變化,並根據需要調整治療方案。這就像定期為你的身心做健康檢查,確保一切都在正軌上。
保持希望,相信自己可以更好
面對躁鬱症和共病的挑戰,可能會感到沮喪和無助。但請記住,你並不孤單,有很多資源可以幫助你。保持希望,相信自己可以更好,積極地參與治療,你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康復之路。
希望這十個建議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對躁鬱症的共病現象。請記住,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讓我們一起努力,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Reference
[1]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and some psychiatric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2LINK
[2] Metabolomics of Multimorbidity: Could It Be the /Frontiers in molecular biosciences /2022LINK
[3] Care Management of Comorbid Medical and Psychiatric Illn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Equity of Care. /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 /2022LINK
[4] Therapy Management of Metabolic Disorder Comorbidity With Depress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1LINK
[5] Treatment of Comorbid Psychiatric Disorders with Bipolar Disorder. /Noro psikiyatri arsivi /2021LINK
[6] Comorbid Bipolar and Alcohol Use DisorderA Therapeutic Challenge.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2021LINK
[7] Interven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besity in people with bipolar disorder.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LINK
[8] Bipolar Disorder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21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