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家人罹患焦慮症,醫生建議認知行為療法(CBT):我需要知道的一切

最近身邊有人因為家人罹患焦慮症而感到不知所措嗎?別擔心,你並不孤單!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家人罹患焦慮症時,身為家屬可以怎麼做,以及介紹一個超棒的工具——認知行為療法,了解它能如何幫助焦慮症病人。

研究顯示,家人的支持就像一個強大的防護罩,可以直接影響病人對疾病的態度,並幫助他們維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就像在疫情期間,家人給予的支持能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社交隔離,並減少孤獨感。所以,請記住,你的支持對你的家人來說意義非凡!

那麼,焦慮症究竟是什麼呢?簡單來說,焦慮是一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過度擔憂。疫情期間,由於資訊的混亂和不確定性,許多人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焦慮。這種焦慮,加上社交隔離的影響,會加劇人們的心理壓力。

這時候,認知行為療法(CBT)就派上用場啦!CBT就像一個心理工具箱,裡面裝滿了各種應對焦慮的技巧。它幫助病人辨識並改變那些導致焦慮的負面想法和行為模式,就像重新編寫大腦的程式一樣。

CBT的核心概念是:我們的想法、情緒、行為和身體感覺是相互影響的。如果我們能改變負面的想法和行為,就能改善情緒和身體狀況。就像一個迴路,CBT幫助我們打破負面迴路,建立更健康的迴路。

目錄

什麼是認知行為療法(CBT)?

認知行為療法,簡稱CBT。聽起來好像很學術、很複雜?別擔心,其實它就像一位親切的心理教練,幫助我們調整思考和行為模式,讓我們在生活中更游刃有餘!

想像一下,你的腦袋裡住著一位評論員,它總是對你說些負面的話,讓你感到焦慮、沮喪,甚至影響你的身體健康。CBT就像一位明智的仲裁者,它會教你如何辨識這些負面想法,並且挑戰它們的真實性。它也會教你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技巧,讓你擺脫負面情緒的糾纏,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CBT可不是什麼天馬行空的理論,它可是經過科學驗證,對許多心理問題都有顯著的療效喔!像是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等,甚至連腸躁症都能派上用場!是不是很神奇呢?

CBT具體怎麼做?

文獻中提到的CBT包含許多針對不同焦慮症狀的個別方案,例如:恐慌症、社交焦慮症、廣泛性焦慮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以及長期悲傷。

雖然具體做法會因個別情況而異,但一般來說,CBT會包含以下幾個面向:

認知重塑(Cognitive Restructuring)

幫助病人識別並挑戰那些負面、不合理的自動化思維,例如「我一定會搞砸」、「大家都在看我」、「我會生病死掉」等等。透過學習新的、更理性的思考方式,病人可以改變對事件的詮釋,從而減輕焦慮。

行為實驗(Behavioral Experiments)

鼓勵病人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逐步挑戰那些讓他們感到焦慮的情境或行為。例如,社交焦慮症病人可能會被鼓勵參加一些小型社交活動,以驗證他們擔心的負面結果是否真的會發生。

放鬆技巧(Relaxation Techniques)

教導病人一些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冥想、漸進式肌肉放鬆等等,以幫助他們控制生理上的焦慮反應。

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

讓病人逐步暴露在他們害怕的情境或刺激中,以幫助他們克服恐懼。例如,恐慌症病人可能會被鼓勵模擬恐慌發作的生理症狀,以學習應對恐慌發作。

CBT療法:哪些專業人士能成為你的情緒救星?

認知行為療法(CBT)可以由各種專業人士執行,包括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護理師等,這些專業人士都經過相關的訓練,能夠幫助病人進行有效的療程。CBT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無論是正在面對焦慮、憂鬱、壓力等情緒困擾,或是想要改善人際關係、提升自信心的人,CBT都能夠提供幫助,適用於不同年齡層和背景的病人。

焦慮像朵烏雲?讓CBT的陽光灑進來吧!

多項研究已證實CBT對各種焦慮症狀的有效性,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以實證為基礎的一線治療方法。對於難治型腸躁症也有療效。即使在疫情期間,透過電話或視訊進行的遠距CBT也展現了良好的成效。我可以做些甚麼來更好幫助我的家人?作為焦慮症病人的家屬,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支持:

理解和接納

了解焦慮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性格缺陷或軟弱的表現。接納家人的焦慮情緒,避免批評或指責。

鼓勵就醫

鼓勵家人尋求專業協助,並積極配合治療。

耐心和支持

CBT的療效需要時間,過程中家人可能會經歷情緒波動,請保持耐心和支持,陪伴他們走過這個過程。

學習相關知識

了解CBT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可以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家人的治療過程,並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創造支持的環境

在家中營造輕鬆、支持的氛圍,減少壓力源。

維護家庭關係

家庭支持對焦慮症病人的康復至關重要,請努力維護良好的家庭關係,並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照顧焦慮症病人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可能會對您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請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並尋求必要的支持。

結語

想知道認知行為療法(CBT)是否適合你或你的家人嗎?好消息是,CBT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焦慮症治療方法,已經幫助了很多人走出情緒困境。

不過,記住,CBT的效果因人而異,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刻看到改變。它需要你積極參與,積極面對,這才會讓療程更加有效。當然,有時候,醫生也可能會推薦結合其他治療方式,比如藥物治療,來讓效果更加顯著。

而且,隨著疫情的來臨,遠距CBT成為了另一個便捷且有效的治療選擇,讓你無論在家還是外出,都能繼續保持治療進度。無論你身處何地,都能輕鬆連接專業心理師,繼續療癒心靈。

最後,作為家屬,你的支持和理解真的至關重要!無論是鼓勵、聆聽,還是與醫療團隊保持良好溝通,你的參與都能加速家人康復的步伐。一起加油,與醫生和專業人員攜手,幫助家人克服焦慮,重拾快樂的生活。

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你更了解CBT,也讓你在支持家人時更有信心,記住,你並不孤單,總會有專業資源在背後支持著你!

Reference

[1]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s for Anxiety and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Focus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021LINK

[2]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A Strategy to Address PandemicInduced Anxiety. /The journal for nurse practitioners : JNP /2022LINK

[3]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Principles, Science, and Patient Selection in Neurology. /Seminars in neurology /2022LINK

[4]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for refrac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Ugeskrift for laeger /2021

[5] “If you’re offered help, take it”: A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ing bariatric patients’ experience of telephonebased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Clinical obesity /2021LINK

[6] Family support 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attitudes toward social distancing and in preserving positive mental health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22LINK

[7] Acceptability of telehealth CBT during the time of COVID19: Evidence from patient treatment initiation and attendance records.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therapy /2022LINK

[8] How to talk with the family of a dying patient: anger to understanding, rage to compassion, loss to acceptance. /BMJ supportive & palliative care /2021LINK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在家中建立支持和理解的環境,幫助焦慮症成員
焦慮症好困擾?別怕!家人用愛打造溫暖港灣,傾聽、陪伴、規律作息、舒適環境,支持不說教,溫柔擁抱與鼓勵,家庭會議促進溝通,一起戰勝焦慮,擁抱快樂生活!
解開焦慮的鎖:百憂解、帕羅西汀和舍曲林的溫柔陪伴
焦慮纏身?了解百憂解、帕羅西汀、舍曲林如何溫柔陪伴,調節情緒。藥物之外,搭配心理諮商、運動與睡眠,多管齊下,擺脫焦慮,重拾生活的光彩!深入了解更多,找回平靜的自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