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熬夜、失眠、焦慮…睡不好怎麼辦?破解你的睡眠迷思!

嘿,夜貓子們、數羊數到天亮的你,還有那些被焦慮追著跑的朋友們!是不是常覺得床就像個戰場,翻來覆去就是沒睡意?或是好不容易睡著了,卻又半夜驚醒,然後再次陷入數綿羊的煎熬?

別再煩惱!這篇文章要帶你破解睡眠迷思,讓你找回一夜好眠的幸福感!

目錄

睡眠問題百百種,你中了哪幾項?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壓力大,睡不好幾乎成了「都市病」。有些人是單純習慣熬夜晚睡,有些人則是被失眠、焦慮纏身。不管是哪種狀況,長期下來都會影響身心健康,導致每天精神不濟,甚至引起免疫力下降或其他健康問題。

別再相信這些睡眠迷思!

在開始解決睡眠問題之前,先來看看你是否也誤信了這些常見的睡眠迷思:

迷思一:睡前喝杯小酒助眠?

錯!酒精或許能讓你快速入睡,但它會干擾睡眠週期,讓你更容易在半夜醒來,導致睡眠品質下降。

迷思二:週末補眠可以彌補平日睡眠不足?

錯!補眠並無法真正恢復你的睡眠,不規律的睡眠時間反而打亂生理時鐘,讓你更難入睡。

迷思三:睡不著就繼續躺在床上?

錯!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只會讓人更加焦慮,讓失眠問題更加嚴重。

善用科學助眠,幫助擺脫失眠困擾!

想要一夜好眠,關鍵在於建立健康正確的睡眠習慣。以下提供研究證實有效的科學助眠方法,幫助你重新掌握你的睡眠:

刺激控制療法:重新建立「床 = 睡覺」的睡眠連結
  • 躺在床上超過 10 分鐘(60 歲以上者為 20 分鐘)仍然睡不著,就立刻起床!離開臥室,去做一些輕鬆、安靜的活動,例如聽輕音樂、冥想、看書(紙本,不是手機或電子書),一定要避免螢幕光。
  • 避免從事任何會讓你興奮的活動,例如滑手機、電腦、看刺激的電影等。
  • 等到有睡意時再回到床上。如果還是睡不著,就重複上述步驟。即使整晚要重複很多次也沒關係,重點是讓大腦重新建立「床=睡覺」的連結。
  • 把床只作為用來睡覺的場所。不要在床上看書、看電視、滑手機。
睡眠限制療法,調整睡眠時間
  • 設定每日固定的起床時間:即使前一晚沒睡好,每天早上也要在同一時間起床!這有助於調整生理時鐘,讓你晚上更容易入睡。
  • 設定「睡眠窗口」:紀錄過去一週的平均睡眠時間,例如你平均每天睡 6 小時,那就設定 6 小時的「睡眠窗口」。
  • ※重要提醒:睡眠窗口最短不能少於 4.5 小時!
  • 逐步增加睡眠時間:當睡眠品質改善後,可以慢慢增加睡眠窗口的時間,直到達到理想的睡眠時長。

放鬆訓練:舒緩身心壓力,幫助入眠

  • 壓力、緊張、焦慮常是失眠的元兇。透過漸進式肌肉放鬆、冥想等放鬆訓練,有助於舒緩身心壓力,更容易入睡。
  • 放鬆訓練的重點是降低生理和心理的興奮程度,而不是讓你能秒睡。所以最好在床以外的地方進行放鬆訓練。
  • 建議每天練習放鬆技巧,持續至少 2 到 4 週,效果會更明顯。

認知療法:改變對睡眠的負面想法

  • 別再跟自己說:「我今晚一定又會失眠」、「失眠會毀了我的生活」等等,這些負面想法只會徒增你的焦慮,更干擾睡眠。
  • 透過與治療師的討論和行為實踐,重新建構對失眠的認知,減少睡眠焦慮。

良好睡眠習慣:打造最佳睡眠環境

維持規律作息

即使是週末假日也要保持一致,相同時間上床睡覺及起床。

日照管理

白天多曬太陽,晚上則避免接觸過多的光線,尤其是藍光。睡前把手機收起來、電視電腦也關掉,將臥室保持黑暗。

規律運動

但睡前 3 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

飲食調整

避免睡前攝取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這些會干擾睡眠。睡前 3 小時避免吃大餐,或喝太多水導致夜間頻尿。睡前可以吃點能幫助睡眠的輕食,例如起司、牛奶或堅果等。

臥室環境

臥房應保持涼爽舒適,室內溫度超過 攝氏24 度就容易影響睡眠。

其他助眠小撇步

  • 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一定要快去看醫生。這不只影響睡眠,還可能是其他嚴重的疾病問題。
  • 如果嘗試了各種方法仍然無法改善睡眠,可以考慮在排除其他疾病和副作用的情況下,透過醫師指導服用藥物,例如褪黑激素。但藥物只是輔助,最根本還是要靠調整習慣來改善睡眠。

結語:別讓失眠偷走你的幸福!

睡得好,人生才會好,身體才會健康。如果你正為睡眠問題所苦,別再猶豫及焦慮,不妨試試以上的方法,重拾一夜好眠的幸福感吧!

Reference

[1] Chang C.J., Putukian M., Aerni G., et. al.: Mental health issues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athletes: detection, management, effect on performance, and prevention. Clin J Sport Med 2020; 30: pp. e61e87.

[2] FeriniStrambi L., Fantini M.L., Zucconi M., et. al.: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Neurol Sci 2005; 26: pp. S186.

[3] Sleep and anxiety: From mechanisms to interventions. /Sleep medicine reviews /2022

[4] Do nonpharmacological sleep interventions affect anxiety symptoms?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2022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小心!安眠藥可能正在「綁架」你的大腦––正確使用 3 大原則
睡不著好痛苦?小心安眠藥成癮!掌握3大原則,短期使用、遵照醫囑、搭配非藥物治療,擺脫失眠困擾,擁抱一夜好眠。
營造睡眠儀式感!5 個小習慣讓你一夜好眠
睡不好?5個簡單睡眠儀式感,告別輾轉難眠!從規律作息、睡前放鬆到舒適環境,調整生活小習慣,提升睡眠品質,享受一夜好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