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與 ASPD 的我相處:給家人和朋友的貼心指南

「他明明知道這樣做會傷害我,為什麼還是要這樣?」

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困惑過?當你的家人或朋友被診斷出反社會人格障礙症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 時,你可能會感到無助、憤怒,甚至開始懷疑自己。

這篇文章將會是一份實用的指南,幫助你更了解 ASPD,並提供一些與 ASPD 病人相處的建議,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建立更健康、更和諧的關係。

目錄

了解 ASPD:挑戰與迷思

ASPD 是一種複雜的精神疾病,其核心特徵是長期漠視和侵犯他人權利。這並不是單純的「壞人」或「罪犯」標籤,而是一種需要理解和應對的疾病。許多人對 ASPD 存在誤解,例如認為所有 ASPD 病人都會犯罪、他們毫無感情、或者無法改變。事實上,ASPD 的表現形式多樣,嚴重程度也各不相同。

常見的挑戰:

缺乏同理心

ASPD 病人難以理解或體會他人的感受,這使得他們難以建立親密關係,也容易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

欺騙和操縱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ASPD 病人可能習慣性地說謊、欺騙甚至操縱他人。

衝動和不負責任

他們可能缺乏自制力,容易衝動行事,並且不願意承擔責任。

易怒和攻擊性

在某些情況下,ASPD 病人可能會表現出易怒、好鬥甚至具有攻擊性的行為。

這些特徵會對與 ASPD 病人相處的人造成極大的困擾和傷害。你可能會感到被利用、被背叛、被忽視,甚至感到恐懼。重要的是,要認識到這些行為是疾病的一部分,而不是針對你個人的惡意攻擊。

溝通策略:建立有效橋樑

與 ASPD 病人溝通需要耐心、技巧和堅定的界限。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溝通策略:

保持冷靜和客觀

當你感到情緒激動時,暫停溝通,讓自己冷靜下來。避免使用指責、批評或帶有情緒色彩的語言。

範例: 不要說「你總是這樣!」,改說「當你這樣做的時候,我感到很受傷。」

明確表達你的需求和期望

ASPD 病人可能無法主動意識到你的需求,你需要清晰、直接地表達。

範例: 不要期望對方「應該知道」,直接說「我需要你準時回家,因為我擔心你的安全。」

設定明確的界限並堅守

界限是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必要措施。明確告知對方哪些行為是你無法接受的,並且堅決執行。

範例: 「如果你再對我使用暴力,我就會報警。」

使用「我」語句

將注意力放在你的感受和需求上,而不是指責對方的行為。

範例: 不要說「你讓我感到很生氣」,改說「我感到很生氣,因為…」

避免爭論和權力鬥爭

與 ASPD 病人爭論往往是徒勞的,他們可能會為了贏得爭論而不擇手段。相反,專注於解決問題,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尋求專業協助

家庭治療或伴侶諮商可以幫助你和 ASPD 病人學習更有效的溝通技巧,並解決關係中的衝突。

實用指南:應對常見情境

以下是一些常見情境以及應對建議:

情境一:對方說謊或欺騙你。
  • 策略: 不要直接指責對方說謊,而是提供證據並陳述事實。如果對方持續說謊,明確告知對方將會產生的後果。
  • 範例:

「我知道你說你昨晚在加班,但我在臉書上看到你和朋友在酒吧的照片。我覺得很困惑,你能解釋一下嗎?」

「如果我發現你再次對我說謊,我將暫停給你零用錢。」

情境二:對方情緒激動或具有攻擊性。
  • 策略: 保持冷靜,不要與對方爭吵或對抗。
  • 保持距離: 如果你感到不安全,離開現場,尋求安全的地方。
  • 尋求協助: 如果對方的行為危及到你或他人的安全,立即報警。
情境三:對方不願意承擔責任。
  • 策略: 不要為對方承擔責任,讓他/她自己承擔行為的後果。
  • 提供支持: 在對方願意承擔責任的情況下,提供支持和鼓勵。
  • 重要提醒: 你無法改變 ASPD 病人,你只能改變你自己的行為和反應。專注於保護自己,設定健康的界限,並尋求支持。

治療與支持:共同面對

ASPD 的治療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 ASPD 病人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治療通常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 (CBT) 和辯證行為療法 (DBT) 等心理治療方法可以幫助 ASPD 病人學習控制衝動、改善人際關係、以及發展更健康的情緒調節機制。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無法直接治療 ASPD,但可以幫助控制與 ASPD 相關的症狀,例如焦慮、抑鬱或攻擊性。

作為家人和朋友,你可以鼓勵 ASPD 病人接受治療,並提供支持和鼓勵。但請記住,你不能強迫對方接受治療,最終的決定權在於 ASPD 病人本人。

尋求支持

與 ASPD 病人相處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你不需要獨自面對。尋求心理諮詢、參加互助團體、與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傾訴,都可以幫助你減輕壓力、獲得支持和理解。

結語:擁抱希望,共同成長

與 ASPD 病人相處並不容易,但並非不可能。透過了解 ASPD、學習有效的溝通策略、設定明確的界限、以及尋求專業支持,你可以建立更健康、更和諧的關係。最重要的是,保持希望,相信改變的可能性,並與 ASPD 病人共同成長。請記住,你的健康和幸福同樣重要,不要忽視自己的需求。

Reference

[1] The etiology of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The differential roles of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childhood psychopathology.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2019 LINK

[2] Neither mad nor bad? The classification of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mong formerly incarcerated adult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982) /2020 LINK

[3]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incarcerated in prison in Dessie city correctional center, Dessie, Ethiop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sychiatry /2022 LINK

[4] Training Clinicians with Communication Skills Needed to Match Medical Treatments to Patient Valu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19 LINK

[5] Effective PatientPhysician Communication A Concise Review. /Th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of India /2020 LINK

[6] Management of Agit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wester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0 LINK

[7]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online interventions: implications for adolescents with personality disorder during a global pandemic. /Research in psychotherapy (Milano) /2020 LINK

[8] Measurement Device for Stress Level and Vital Sign Based on Sensor Fusion. /Healthcare informatics research /2021 LINK

[9] The Role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in WellBeing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0 LINK

[10] Current Activities Centered on Healthy Living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the HLPIVOT Network. /Current problems in cardiology /2021 LINK

[11] Prosocial and Positive Health Behaviors During a Period of Chronic Stress Protect Socioemotional WellBeing. /Affective science /2022 LINK

[12] Management of Agit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wester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0 LINK

[13] The Use of Empathic Communic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Journal of patient experience /2020 LINK

[14] A pilot study of mindfulnessbased relapse prevention for compulsive sexual behaviour disorder.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 /2020 LINK

[15] CognitiveBehavioral Skills Building to Alleviate the Mental Health Effects of Bullying Victimization in Youth.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2021 LINK

[16]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group therapy, kindling prosociality and mentalizing. /Research in psychotherapy (Milano) /2022 LINK

[17] Mentalizing and Group Psychotherapy: A Novel Treatment for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2022 LINK

[18] A Parenting Behavior Intervention (the Strengthening Families Program) for Families: Noninferiority Trial of Different Program Delivery Methods. /JMIR pediatrics and parenting /2019 LINK

[19] Outcomes of the grief and communication family support intervention on parent and child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communication. /Death studies /2022 LINK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