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經痛 vs. 子宮內膜異位症:如何區分?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原發性經痛」和「子宮內膜異位症」這兩種區別。
原發性經痛
沒有明確病理原因造成的經痛。通常在月經來前或剛開始時出現下腹痙攣性疼痛,持續約三天。除了疼痛,可能還會有頭痛、嗜睡、睡眠障礙、乳房脹痛、全身痠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便秘或腹瀉、頻尿等身體狀況,以及焦慮、憂鬱、易怒等心理不適。原發性經痛主要與「前列腺素分泌過多」有關,導致子宮強烈收縮和缺血,進而引發疼痛。
子宮內膜異位症(次發性經痛的一種)
是一種子宮內膜組織異常生長到子宮外所造成的疾病。這些迷路的子宮內膜細胞仍然會受到荷爾蒙影響,隨著月經週期出血,但這些血液卻無法排出體外,造成發炎、疼痛、沾黏等問題。子宮內膜異位症是造成次發性經痛最常見的原因。
如果你的經痛突然加劇,或是出現一些新的症狀,例如非經期時的慢性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排便疼痛等等,很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
子宮內膜異位症:隱形的敵人!
子宮內膜異位症像隱形的敵人,它的症狀變化多端,因此常常被忽視、延遲就醫,或誤認為腸躁症、膀胱炎等,讓許多女性飽受折磨。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常見症狀包括:
嚴重經痛
最主要的症狀,疼痛程度遠超過一般經痛,甚至影響日常生活。
慢性骨盆腔疼痛
非經期也持續感到骨盆腔疼痛。
性交疼痛
在性行為過程中感到疼痛。
排便疼痛或排尿疼痛
尤其在經期前後更加明顯。
不孕
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影響生育能力。
別再忍!積極治療,重拾美好生活!
許多女性覺得經痛是「正常的」,忍過就好,或是害怕就醫。但長期疼痛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影響工作或課業,還可能造成心理壓力。因此,如果經痛已經影響到生活,請務必盡早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子宮內膜異位症目前的主要診斷方式為腹腔鏡手術合併病理組織檢查,屬侵入性的檢查,可以確診並評估疾病嚴重程度。另還有核磁共振(MRI)之非侵入性檢查,藉此診斷詳細病灶資訊,有助於手術規劃。
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方法有很多,治療的選擇會根據病人的年齡、症狀嚴重程度、生育需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醫師會根據你的個別情況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包括:
藥物治療
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荷爾蒙藥物(例如避孕藥)等,以緩解疼痛和抑制子宮內膜組織生長。
手術治療
切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改善症狀並提高受孕機率。
生活調整與輔助療法
如熱敷、運動等,可以幫助舒緩疼痛。
結語:別讓經痛綁架你的生活!
親愛的姐妹們,別將嚴重經痛視為「正常」,或覺得自己本身體質就是這樣,它可能是疾病的警訊,需要積極就醫診斷及治療。
小提醒:
- 記錄經期和疼痛程度,有助於醫師診斷。
- 與醫師坦誠溝通症狀,不要害怕或害羞。
- 保持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等良好生活習慣,幫助緩解經痛。
- 加入相關的病友團體,獲得更多資訊和支持。
別再讓經痛綁架你的生活!勇敢尋求幫助,積極治療,擁有舒活的美好人生!
Reference
[1]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pdates. /Korean journal of family medicine /2022 LINK
[2] It can be caused by endometriosis, which is endometrial tissue growing into the uterus.
[3]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endometriosis: a common but often hidden, missed, and misdiagnosed entity. /Polish journal of radiology /2022 LINK
[4] Endometriosis: a guide to investigations and treatment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mergency nurse : the journal of the RCN Accident and Emergency Nursing Association /2021 LINK
[5] Endometriosis: Etiology, pathobiology, and therapeutic prospects. /Cell /2021 LINK
[6] Endometriosis: Epidemiology, Classification, Pathogenesis, Treatment and Genetics (Review of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1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