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皮膚搔癢到睡不著?這些症狀代表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該看醫生了!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夜晚:皮膚癢到翻來覆去,怎麼抓都止不住,好不容易睡著了,又被癢醒?這種惱人的情況,很可能就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祟。別擔心,了解疾病是戰勝它的第一步!這篇文章將帶你認識異位性皮膚炎,幫助你更好地應對它。

目錄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不只是單純的皮膚癢

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反覆發作的發炎性皮膚疾病。它就像皮膚的「過敏體質」,容易受到內外在因素刺激而發作。想像一下,你的皮膚本身就像一道防禦力較弱的城牆,容易受到外來入侵者的攻擊,進而引起發炎反應。主要症狀就是 「癢」,而且是劇烈的癢,癢到讓人忍不住想抓。

異位性皮膚炎不僅僅是皮膚表面的問題,它涉及到複雜的免疫系統失調、皮膚屏障功能受損,以及基因和環境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過去認為,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由第二型T輔助細胞(Th2)反應和對過敏原產生過多的免疫球蛋白E(IgE)所引起,但現在我們知道,表皮屏障的缺陷、免疫系統的失調和微生物群的變化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統計,異位性皮膚炎影響著全球許多人,而且往往會對病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品質造成重大影響,還會增加其他過敏性和非過敏性疾病的風險,比如食物過敏、氣喘和精神健康障礙。

異位性皮膚炎的分期與症狀:不只癢,還有這些!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會隨著年齡而有所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嬰兒期(2個月大至2歲)

皮膚炎通常從臉頰和頭皮開始,表現為紅腫、脫屑,甚至出現滲出液。身體軀幹也可能出現橢圓形的紅疹,之後會蔓延到四肢伸側(例如手肘外側、膝蓋)。

兒童期(2歲至青春期)

皮膚炎主要出現在皮膚皺摺處,例如手肘彎、膝蓋後方、頸部、手腕等。這些部位的皮膚會變得粗糙、增厚,出現苔癬化(Lichenification),也就是因為長期搔抓導致皮膚紋路變得明顯。

青少年及成人期

症狀與兒童期類似,但可能持續存在,也可能僅發生在手部或足部。有些成年人則可能在30歲以後才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症狀,但比較少見。

除了癢之外,異位性皮膚炎還可能伴隨以下症狀:

皮膚乾燥

這是異位性皮膚炎最常見的特徵之一。

紅腫發炎

皮膚會出現紅疹、丘疹,甚至水泡。

脫屑

皮膚表面會出現細小的皮屑。

苔癬化

長期搔抓導致皮膚變厚、變粗糙,紋路變得明顯。

色素沉澱

皮膚發炎後,可能會留下色素沉澱,導致膚色不均。

抓痕

這是因為搔抓造成的皮膚損傷。

皮膚感染

因為皮膚屏障受損,容易受到細菌、病毒或真菌的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該如何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但可以透過治療來控制病情、減輕症狀,提升生活品質。治療目標主要有三個:

減輕發炎反應

降低皮膚紅腫、發癢等症狀。

修復皮膚屏障

增強皮膚的保護功能,減少外來刺激。

預防感染

避免皮膚受到細菌、病毒或真菌的感染。

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

保濕劑

這是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的基礎。勤擦保濕劑可以滋潤皮膚,修復皮膚屏障,減少乾燥和發癢。建議選擇無香料、無刺激性的保濕產品,並在洗澡後立即擦拭。

外用類固醇藥膏

這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的第一線藥物。它可以迅速減輕發炎反應,止癢效果也很好。但長期使用可能會產生副作用,例如皮膚變薄、血管擴張等,因此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外用免疫調節劑

這類藥物(例如:tacrolimus、pimecrolimus)可以抑制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減少發炎。與類固醇藥膏相比,它們的副作用較少,但止癢效果可能較慢。

口服藥物

當外用藥物效果不佳時,醫師可能會考慮使用口服藥物,例如抗組織胺、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這些藥物的作用較強,但副作用也較多,必須在醫師的嚴密監控下使用。

生物製劑

針對特定免疫路徑的生物製劑(例如:dupilumab),近年來在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上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它們可以更精準地抑制發炎反應,且副作用相對較少。

小分子藥物

小分子藥物,就像是「精準導彈」,能更精準地鎖定引起發炎反應的特定目標。相較於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通常是透過化學合成製造,且多為口服或外用劑型,使用上更為方便。

照光治療

紫外線(UV)照光治療可以抑制皮膚的免疫反應,減輕發炎。適用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但長期照光可能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

治療的潛在風險與副作用:與醫師充分溝通

每種治療方式都有其潛在的風險和副作用。例如,長期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可能會導致皮膚變薄、血管擴張;口服免疫抑制劑可能會影響肝腎功能;照光治療可能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

因此,在接受治療前,務必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各種治療方式的優缺點、潛在風險和副作用,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切勿自行購買藥物或停止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日常生活中的康復建議:從細節做起

除了藥物治療外,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照護也很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議:

溫和清潔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沐浴乳,選擇溫和、無香料的清潔產品。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皮膚乾燥。

勤擦保濕

洗澡後立即擦拭保濕劑,一天至少擦兩次。

避免搔抓

搔抓會加重發炎反應,甚至導致皮膚感染。如果忍不住想抓,可以用拍打或輕輕按壓的方式來止癢。

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

避免穿著毛料或合成纖維等容易刺激皮膚的衣物,選擇棉質等透氣的材質。

避免接觸過敏原

盡量找出並避免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例如塵蟎、花粉、寵物毛髮等。

保持環境清潔

定期清潔居家環境,減少塵蟎滋生。

紓解壓力

壓力可能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學習放鬆技巧,例如冥想、瑜珈等,有助於減輕壓力。

注意飲食

有些食物可能會誘發異位性皮膚炎,例如牛奶、雞蛋、海鮮等。建議記錄飲食日記,找出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並盡量避免食用。

結語:積極面對,與專業醫師攜手戰勝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雖然是一種慢性疾病,但只要積極面對,並與專業醫師合作,就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減輕症狀,提升生活品質。不要害怕尋求幫助,因為你並不孤單。了解疾病,積極治療,你一定能戰勝異位性皮膚炎,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Reference

[1] Atopic dermatitis. /Acta biomedica : Atenei Parmensis /2020 LINK

[2] Atopic Dermatitis: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ng Fac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0 LINK

[3] Atopic dermatitis.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20 LINK

[4] Measuring Atopic Dermatitis Disease Severity: The Potential for Electronic Tools to Benefit Clinical Care.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 /2021 LINK

[5] Automatic SCOring of Atopic Dermatitis Using Deep Learning: A Pilot Study. /JID innovations : skin science from molecules to population health /2022 LINK

[6] Appraisal of Proactive Topical Therapy in Atopic Dermatitis: Pros and Con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2021 LINK

[7] Current and Future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 /2020 LINK

[8] Atopic Dermatit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20 LINK

[9] Ocular CoMorbidities of Atopic Dermatitis. Part II: Ocular Disease Secondary to Treatm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2019 LINK

[10] Boguniewicz M, Leung DY: Atopic dermatitis: a disease of altered skin barrier and immune dysregulation. Immunol Rev 2011; 242: pp. 233246.

[11]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Management of Infantile Atopic Dermatitis. /Journal of asthma and allergy /2020 LINK

[12] New Topical Therapies in Development for Atopic Dermatitis. /Drugs /2022 LINK

[13]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2018. /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9 LINK

[14] Halting the March: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opic Dermatitis and Food Allergies.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 /2020 LINK

[15] Nutritional Factors in the Prevention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ldren.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2020 LINK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一定要用類固醇嗎?藥物選擇大解析!
換季皮膚癢不停?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不只類固醇!解析多種藥物選擇、日常保濕,擺脫反覆發作困擾,找回健康肌膚!
異位性皮膚炎:基因檢測,你真的需要嗎?
深受皮膚癢困擾?想做基因檢測了解異位性皮膚炎?先別急!本文淺談基因檢測的優缺點與適用情況,助您評估是否需要檢測,找到最適合的照護方式。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