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洛拉平錠(Clozapine)用於治療其他藥物無效的思覺失調症。口服藥錠。【重要副作用】最嚴重副作用為白血球數量降低,甚至缺乏,可能危及生命,需定期檢查白血球。其他常見副作用包含嗜睡、疲勞、頭暈、便秘、口乾、心跳變慢、體重增加等。【注意事項】1. 服藥期間若出現感染症狀(如發燒、喉嚨痛),請立即就醫。2. 本藥可能增加血糖,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病風險者需謹慎使用並監測血糖。3. 老年失智症患者使用本藥的死亡風險較高。4. 曾對此藥過敏、有白血球疾病、癲癇控制不良、嚴重肝腎疾病者禁用。5. 本藥會加強酒精和其他鎮靜劑的作用。6. 請告知醫師您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避免交互作用。7. 請將藥品存放於25℃以下,避免光照。
項目 | 說明 |
中文名 | 可洛拉平錠100毫克(可洛慮平) |
英文名 | MEZAPIN TABLETS 100MG(CLOZAPINE) |
學名 | CLOZAPINE |
適應症 | 其他藥物治療失效的思覺失調病患。 |
服用方式 | 口服 |
副作用 | 血液系統:使用此藥物最危險的副作用是白血球數量嚴重減少,也可能造成血小板減少。 中樞神經系統:常見副作用包括疲倦、嗜睡、鎮靜、意識模糊和頭痛。此藥物會影響腦波,可能降低癲癇發作的閾值,並引起肌陣攣或癲癇。少數案例出現意識模糊、坐立不安、躁動和妄想。可能會出現錐體外症候群,但與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相比,症狀較輕微且發生頻率較低。曾有僵硬、顫抖、靜坐不能的報告,但未發現惡性肌張力不足。單獨使用此藥物時,未發現遲發性運動困難。有些報告指出,服用此藥物後出現惡性症候群(NMS),有些是單獨用藥,有些是合併鋰鹽或其他影響中樞神經的藥物。 自主神經系統:服用此藥物後,可能會出現口乾、眼睛調節困難、出汗和體溫調節異常。唾液分泌過多雖然不是預期藥效,但也相當常見。 心血管系統:尤其在治療的第一週,可能會出現心跳變慢、姿勢性低血壓和暈厥。少見血壓升高。極少數案例出現完全性循環衰竭。也有腦波改變、心律不整、心包炎和心肌炎(伴隨或不伴隨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報告,其中包含致死案例。 呼吸系統:個別案例出現呼吸減緩或停止,伴隨或不伴隨循環衰竭。罕見病人因吞嚥困難吸入食物,導致嚴重用藥過量。 腸胃系統:可能出現噁心、嘔吐、便秘,少數情況出現腸阻塞。也觀察到肝臟酵素增加,少數案例出現膽道阻塞。 泌尿系統:可能出現尿失禁和尿瀦留。另有少數案例報告出現陰莖持續勃起症。 其他:治療初期可能出現體溫過高和皮膚反應。也觀察到服用此藥物後出現高血糖的案例。少數情況會出現肌酸磷酸激酶(CPK)值升高,有些病人於持續治療期間體重增加。 |
禁忌症 | 1. 對此藥物過敏的病人。 2. 曾因藥物造成白血球數量減少或缺乏的病人,或是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的病人,都不應該使用此藥物。 3. 無法控制癲癇發作的病人。 4. 患有酒精性或藥物引起的思覺失調症、藥物中毒或昏迷的病人。 5. 患有嚴重肝臟或腎臟疾病的病人。 |
交互作用 | 1. 本品會加強酒精、某些抗憂鬱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以及一些會抑制中樞神經藥物(例如麻醉劑、抗組織胺、苯二氮平類藥物)的作用。 2. 本品會與血液中的蛋白質緊密結合。如果您同時服用其他也會與血液蛋白質緊密結合的藥物(例如華法林),可能會導致本品在血液中的濃度上升,進而產生嚴重副作用。 3. 本品會與一種名為細胞色素P450 2D6的酵素結合。由於某些藥物也需要透過這個酵素代謝,因此併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影響彼此的代謝速度及血液濃度: * 若同時服用高劑量的本品和西咪替丁,可能會增加本品在血液中的濃度,導致藥效增強或產生不良反應。 * 若停止服用卡馬西平,同時繼續服用本品,可能會增加本品在血液中的濃度。 * 若同時服用本品和苯妥英,可能會降低本品在血液中的濃度。 4. 其他一些抗憂鬱藥、吩噻嗪類藥物和某些抗心律不整藥物也會與細胞色素P450 2D6結合,但目前沒有臨床證據顯示這些藥物與本品有交互作用。 |
保存方式 | 應置於25℃以下避光貯存。 |
注意事項 | 這款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酮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滲透壓非酮體性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服用此藥的病人應注意高血糖症狀,例如:吃多、喝多、尿多、無力。如有以上症狀,請立即量血糖。本身患有糖尿病或有糖尿病風險因子(例如:肥胖、家族糖尿病史)的病人,用藥前後及用藥期間都應定期監測血糖。若出現嚴重高血糖,需要緊急治療時,應考慮停藥,有些病人停藥後仍需服用降血糖藥物。此藥物也可能影響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導致血糖控制不良,使糖尿病前期患者出現糖尿病症狀,或使既有的糖尿病惡化。 研究顯示,包括此藥在內的抗精神病藥物,用於治療老年失智症的精神病症狀時,死亡風險較高。 此藥也可能造成白血球減少,因此僅限用於思覺失調症的病人,且需符合以下條件: 1. 對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無效或無法耐受。 2. 白血球數量及分類正常(白血球>3500/mm³)。 3. 能夠定期檢查白血球數量(開始治療的前18週每週一次,之後至少每個月一次)。 服藥期間,若出現任何感染症狀(例如:感冒、發燒、喉嚨痛),請立即告知醫師。 若出現感染症狀,或白血球數量低於3500/mm³,或白血球數量即使高於3500/mm³但單次下降超過3000/mm³或三週內累積下降超過3000/mm³時,必須每週至少兩次檢查白血球數量及分類。 若白血球數量降至3000/mm³以下,且/或中性顆粒球數量低於1500/mm³,應立即停藥並密切觀察。若出現任何類似感冒或發炎的症狀時,更應特別注意白血球數量及分類。 停藥後,若白血球數量仍低於2000/mm³且/或中性顆粒球數量低於1000/mm³,應立即轉診至血液科專科醫師處,必要時可能使用顆粒球生長激素(G-CSF)或顆粒球-巨噬細胞生長激素(GM-CSF)治療。當中性顆粒球數量回升至1000/mm³以上時,可停止生長激素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