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酸痛腸溶微粒膠囊用於緩解發炎及相關疼痛。成人起始劑量每日100-150毫克,分2-3次服用;14歲以上青少年每日75-100毫克,分次服用。常見副作用為腸胃不適,如腹痛、腹瀉、噁心等。也可能出現頭暈、頭痛、皮膚過敏等。嚴重副作用包括潰瘍、出血、腎功能異常等。對此藥物過敏、有消化性潰瘍、嚴重血液、肝腎疾病、或服用阿斯匹靈等會過敏者禁用。懷孕後期禁用。服藥期間若有不適,請立即就醫。請勿自行增減劑量或與其他止痛藥併用。
項目 | 說明 |
中文名 | 制酸痛腸溶微粒膠囊 |
英文名 | ZUSAWTO E.M. CAPSULES |
學名 | DICLOFENAC SODIUM |
適應症 | 緩解發炎及因發炎反應引起之疼痛。 |
服用方式 | 建議起始劑量為每天100-150毫克,分2-3次服用。如果是14歲以上青少年或症狀較輕微者,每天劑量為75-100毫克,一樣分2-3次服用。 |
副作用 | 服用 diclofenac 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腸胃不適,例如腹痛、便秘、腹瀉、消化不良、脹氣、胃腸道潰瘍(胃或十二指腸)、胃灼熱、噁心、嘔吐,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胃腸道出血或穿孔。其他副作用包括腎功能異常、貧血、頭暈、水腫、肝酵素升高、頭痛、出血時間延長、搔癢、紅疹和耳鳴。 其他較少見的副作用如下: 1. 全身症狀:發燒、感染、敗血症、過敏反應、食慾改變、死亡。 2. 心血管系統:心臟衰竭、高血壓、心跳過速、昏厥、心律不整、低血壓、心肌梗塞、心悸、血管炎。 3. 消化系統:口乾、食道炎、胃炎、胃腸道出血、吐血、肝炎、黃疸、舌頭發炎、結腸炎、噯氣、肝衰竭、胰臟炎。 4. 血液和淋巴系統:瘀血、嗜伊性白血球增多症、白血球減少、黑便、紫斑症、直腸出血、口腔炎、血小板減少、顆粒性白血球缺乏症、溶血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淋巴結病變、全血球減少症。 5. 代謝和營養:體重改變、高血糖。 6. 神經系統:焦慮、虛弱、意識混亂、憂鬱、作夢異常、嗜睡、失眠、疲倦、緊張、感覺異常、顫抖、眩暈、痙攣、昏迷、幻覺、腦膜炎。 7. 呼吸系統:氣喘、呼吸困難、呼吸抑制、肺炎。 8. 皮膚和相關組織:掉髮、光敏感、多汗、血管性水腫、毒性表皮壞死溶解、多形性紅斑、剝落性皮膚炎、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蕁麻疹。 9. 感官系統:視力模糊、結膜炎、聽力受損。 10. 泌尿系統:膀胱炎、排尿困難、血尿、間質性腎炎、少尿或多尿、蛋白尿、腎衰竭。 |
禁忌症 | 1. 對待克菲那(Diclofenac)過敏的病人。 2. 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 3. 嚴重血液疾病的病人。 4. 嚴重肝病的病人。 5. 嚴重腎臟病的病人。 6. 服用阿斯匹靈或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後,會出現氣喘、蕁麻疹或其他過敏反應的病人。這類病人可能發生嚴重(少數情況下甚至致命)的過敏反應。 7. 正在進行或即將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 8. 懷孕後期的婦女。 |
交互作用 | 1. 與鋰鹽或地高辛併用可能增加本藥血中濃度,但目前尚未觀察到因此造成藥物過量的臨床症狀。 2. 本藥與保鉀利尿劑併用可能增加血鉀濃度,因此需要監測血鉀。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一般會降低利尿劑的效果。 3. 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類固醇併用,可能增加副作用發生的機率。 4. 本藥不影響口服抗凝血劑的效果。但為安全起見,若同時服用本藥和抗凝血劑,建議定期進行相關檢驗,以確保抗凝血劑維持足夠的療效。 |
保存方式 | 請將產品放在密封容器中,並存放在陰涼處(25°C以下)。 |
注意事項 | 消炎止痛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1. 慢性疾病(例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的長期使用注意事項: 定期檢查:需定期做尿液、血液和肝功能檢查。若檢查結果異常,應減少藥量或停藥。 非藥物治療:應考慮搭配非藥物治療,例如物理治療或運動。 2. 急性疾病的短期使用注意事項: 給藥考量:藥量需根據疼痛和發燒程度調整。 避免長期使用:原則上避免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 優先治療病因:若能找出病因,應優先治療病因。 3. 用藥時需仔細觀察是否出現副作用。 4. 本藥可能掩蓋感染症狀。若用於治療感染引起的發炎,必須合併使用抗生素,並仔細觀察病情。 5. 避免與其他消炎止痛藥併用。 6. 兒童和長者應特別注意副作用,並使用最低有效劑量。 7. 孕婦應避免在懷孕後期使用,因為可能會導致胎兒動脈導管過早閉合。 8. 以下患者需謹慎使用: 肝功能異常或有肝病史的患者。 過敏體質的患者。即使從未使用過此藥,也可能發生過敏反應。有阿斯匹靈過敏三聯症(鼻炎、鼻息肉、氣喘)的病人不可使用。 氣喘患者。氣喘患者可能對阿斯匹靈過敏,使用後可能發生嚴重甚至致命的支氣管痙攣。由於阿斯匹靈和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之間可能會有交叉過敏反應,因此阿斯匹靈過敏的病人不可使用此藥,而氣喘患者也應謹慎使用。 9. 此藥不能取代類固醇,也不能治療類固醇不足。若長期使用類固醇,停藥時應逐步減量,以免病情惡化。 10. 此藥的消炎和退燒作用,可能會掩蓋感染性併發症的症狀。 11. 長期使用應定期檢查血球計數和生化指標。若肝腎功能異常持續或惡化,應立即停藥,並監測是否有腸胃道出血的跡象或症狀,因為嚴重的潰瘍和出血可能沒有預警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