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失智症照護不孤單:善用資源,開啟互助支持!

有聲書播放

別讓失智症照護成為孤單的旅程!本文提供您實用的失智症徵兆辨識方法,教您如何及早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提供豐富的照護資源情報,以及互助家庭的資訊,讓您不再獨自面對。立即了解如何善用資源、尋求支持,為失智症病人和照顧者創造更好的生活品質。
失智症,這個影響著記憶、思考和行為能力的疾病,不僅對病人本身造成困擾,也對家庭帶來沉重的照護壓力。面對失智症,您是否感到徬徨無助?別擔心,您並不孤單!台灣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和互助支持系統,只要善用這些資源,就能減輕照護負擔,提升病人和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目錄

問題:失智症照護的困境與挑戰

失智症照護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過程中充滿著各種挑戰:

  • 早期徵兆難以察覺: 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往往容易被忽略,例如:
  • 記憶力衰退,尤其忘記最近發生的事
  • 對時間、地點和人物感到混亂
  • 語言表達能力下降,難以找到合適的詞彙
  • 判斷力變差,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 情緒和行為出現變化,變得易怒、焦慮或退縮
  • 照顧壓力龐大: 照顧失智症病人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耐心。照顧者不僅要處理病人的日常生活起居,還要應對他們的情緒和行為問題。長期下來,照顧者容易身心俱疲,甚至出現憂鬱、焦慮等問題。
  • 服務資源不足: 許多家庭對於失智症的服務資源了解不足,不知道如何尋求幫助。即使知道有相關資源,也可能因為申請流程繁瑣、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而無法獲得有效的支持。
  • 經濟負擔沉重: 失智症的照護費用相當可觀,包括醫療費用、照護費用、生活費用等。對於經濟狀況不佳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 缺乏互助支持: 許多照顧者因為擔心被他人誤解或歧視,而不敢向外求助,選擇獨自承受所有的壓力。缺乏互助支持,容易感到孤立無援。

解法:善用社會資源,建立互助網絡

面對失智症照護的困境,我們需要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以下是一些建議:

1. 認識失智症,及早發現警訊

了解失智症的早期徵兆,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診斷,及早開始照護。以下提供一些常見的警訊:

  • 記憶力衰退影響日常生活: 不只是偶爾忘記事情,而是頻繁忘記重要資訊,甚至影響工作或日常生活。
  • 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無法按照計畫完成工作,或在處理複雜問題時感到困難。
  • 對時間或地點感到混淆: 容易迷路,或忘記今天是幾月幾日。
  • 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有困難: 無法判斷距離,或難以辨認熟悉的物品。
  • 言語表達出現問題: 難以找到合適的詞彙,或說話顛三倒四。
  •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尋找能力: 將物品放在不尋常的地方,且無法回憶起放置地點。
  • 判斷力變差或下降: 容易受騙,或做出錯誤的決定。
  • 從事原本喜歡的活動失去動力: 對原本熱衷的活動失去興趣,變得不愛出門。
  • 情緒和個性出現改變: 變得易怒、焦慮、多疑或退縮。

2. 尋求專業協助,進行自我檢測與篩檢

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上述警訊,建議儘早尋求專業協助。可以諮詢神經內科、精神科或老年醫學科醫師,進行詳細的評估和檢查。

  • 自我檢測: 市面上有許多失智症的自我檢測量表,可以初步評估認知功能。例如:
  • AD8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透過詢問家屬或照顧者,了解受測者在認知功能方面的變化。
  • 簡短智能測驗 (MMSE): 評估受測者的定向感、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能力和視覺空間能力。
  • 篩檢量表: 醫師可能會使用更詳細的篩檢量表,例如:
  • 臨床失智評估量表 (CDR): 評估受測者的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神經心理測驗: 評估受測者的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能力、執行功能和視覺空間能力。

3. 善用政府與民間資源,減輕照護負擔

台灣擁有豐富的失智症照護資源,包括政府部門、社福機構和民間團體。善用這些資源,可以減輕照護負擔,提升病人和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 政府資源:
  • 衛生福利部: 提供失智症相關的政策資訊、照護資源和補助方案。
  • 各縣市政府: 提供失智症篩檢、諮詢、照護服務和補助。
  • 社福機構:
  • 台灣失智症協會: 提供失智症相關的資訊、諮詢、教育訓練和支持團體。
  • 台北榮民總醫院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 提供失智症相關的研究與專業醫療協助。
  • 基金會
  •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 定期舉辦有關失智症的學術研討會
  • 其他民間團體: 許多民間團體也提供失智症相關的服務,例如:社區關懷據點、長照機構等。

4. 加入互助家庭,分享經驗,互相支持

加入失智症的互助家庭,可以與其他照顧者分享經驗、交流資訊、互相支持。在互助家庭中,您可以:

  • 傾訴心聲,釋放壓力: 將心中的煩惱和壓力告訴其他照顧者,獲得理解和支持。
  • 學習照顧技巧: 向其他照顧者學習照顧技巧和經驗,提升自己的照顧能力。
  • 獲取資源資訊: 從其他照顧者那裡獲取最新的資源資訊,例如:照護機構、補助方案等。
  • 建立友誼,不再孤單: 與其他照顧者建立友誼,不再感到孤立無援。

行動建議:從現在開始,積極面對失智症

面對失智症,我們需要採取積極的行動,才能為病人和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

1. 主動關心家人: 多關心家中長輩的認知功能和情緒狀態,及早發現異狀。

2. 積極尋求協助: 不要害怕求助,善用政府和民間的資源,減輕照護負擔。

3. 加入互助團體: 與其他照顧者互相支持,分享經驗,共同面對挑戰。

4. 照顧好自己: 照顧者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有能量照顧病人。

5. 規劃未來: 及早為病人規劃未來的照護計畫,包括醫療、照護和財務等方面。

失智症照護是一場長期抗戰,但只要我們不放棄,善用資源,開啟互助支持,就能讓這條路不再孤單。讓我們攜手努力,為失智症病人和他們的家庭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常見問題精選

Q1: 失智症有哪些早期徵兆?

A: 記憶力衰退、時間地點混淆、語言表達困難、判斷力變差、情緒行為改變等都是警訊。

Q2: 如何檢測或篩檢失智症?

A: 可諮詢神經內科、精神科或老年醫學科醫師,進行自我檢測(AD8、MMSE)或篩檢(CDR)量表。

Q3: 有哪些政府資源可以利用?

A: 衛生福利部及各縣市政府提供失智症相關政策資訊、照護資源和補助方案。

Q4: 有哪些社福機構或民間團體提供協助?

A: 台灣失智症協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服務暨醫療財團法人等提供資訊、諮詢、照護服務。

Q5: 加入互助家庭有什麼好處?

A: 可傾訴心聲、學習技巧、獲取資訊、建立友誼,不再感到孤單無援。

Q6: 照顧者如何照顧好自己?

A: 照顧者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有能量照顧病人。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Cotton, Q-D.et al. (2021). Dementia Caregivers’ Experiences Engaging Supportive Services While Residing in Under-Resourced Areas.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 JAD.

[2] Cho, H.et al. (2025). Exploring Social Support Experiences of Caregivers of Persons Living With Dementia in Hospice Care.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uthern Gerontological Society.

[3] McGhan, G.et al. (2022). Tailored, Community-Based Programs for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and Their Family Caregiver.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

[4] Oba, H.et al. (2021). The Economic Burden of Dementia: Evidence from a Survey of Households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and Their Caregiv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5] King, M.et al. (2024). Gaps in the System: Supporting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Journal of aging & social policy.

[6] Leff, B., & Stevenson, D-G. (2021). Integrating the Financing and Delivery of Medical and Supportive Services for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7] Emdin, C. A., Odutayo, A., Wong, C. X., et al. (2016). Meta-analysis of anxiety a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118, 511-519.

[8] Chan, J-Y-C.et al. (2021).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digital cognitive test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MCI and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Ageing research reviews.

[9] Thabtah, F.et al. (2020). Dementia medical screening using mobile applic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a new mapping model.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10] Muñoz-Almaraz, F-J.et al. (2020). A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to Design an Efficient Selective Screening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 JoVE.

[11] Messina, A.et al. (2022). Help-Seeking in Informal Family Caregivers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A Qualitative Study with iSupport as a Case in Poi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2] Sztramko, R.et al. (2021). Online Educational Tools for Caregivers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A Scoping Literature Review. Canadian geriatrics journal : CGJ.

[13] Chadwick, C.et al. (2022). Going for gold: Sports and exercise groups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and carers contribute to their well-being. Frontiers in rehabilitation sciences.

[14] 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臺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衛生福利部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給失智症照護者的居家照護全攻略:打造安全環境與生活自理技巧
面對失智症居家照護,您是否感到茫然?這份懶人包將帶您打造安全舒適的居家環境,提供實用的生活自理技巧與飲食建議,助您減輕照護負擔,提升病人生活品質。更提供台灣社福資源,讓您不再孤單,與家人一同營造溫馨安心的家。
破解失智症迷思:阿茲海默症會人傳人?你一定要知道的風險因子!
破解失智症迷思!阿茲海默症會傳染嗎?本文深入淺出解析阿茲海默症的成因、風險因子(年齡、基因、生活習慣等),並闢謠傳染迷思。更提供實用建議,教您如何透過飲食、運動等方式積極預防,守護腦部健康。及早了解、及早預防,降低失智風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