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失智症自我檢測量表:掌握早期前兆,了解實驗室檢測與診治流程

有聲書播放

關心長輩健康?了解失智症自我檢測、早期前兆與診斷流程。本文提供失智症警訊、AD-8量表等實用資訊,幫助您及早發現潛在風險。更深入介紹實驗室檢測、診治方式,以及台灣相關社福資源,守護您與家人的幸福。
失智症是一個日益嚴峻的全球性健康議題,影響著數百萬人及其家庭。及早發現失智症的前兆,並透過適當的檢測與診治,對於延緩疾病進程、改善生活品質至關重要。今天將一起以常見問題導向的方式,深入探討失智症的自我檢測、實驗室檢測方法,以及診治流程,協助您掌握相關資訊。

目錄

1. 為什麼要關注失智症?

失智症不僅影響病人的認知功能,還會對其生活能力、情緒、行為產生負面影響。早期發現並介入,有助於:

  • 延緩認知功能衰退的速度。
  • 改善情緒和行為問題。
  • 維持病人的獨立生活能力。
  • 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
  • 及早規劃未來的照護需求。

根據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的數據,全球約有 5500 萬人患有失智症,且這個數字預計將持續增加。因此,了解失智症的早期前兆,並採取適當的行動,變得尤為重要。

2. 如何進行失智症自我檢測?

2.1. 失智症初期症狀有哪些?

失智症的初期症狀可能非常微妙,容易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初期症狀:

  • 記憶力衰退:特別是短期記憶,例如忘記最近發生的事情、重複提問等。
  • 執行功能障礙:難以計劃事情、解決問題、完成複雜任務。
  • 語言表達困難:找不到適當的詞語、說話內容空洞、理解能力下降。
  • 空間感與方向感變差:容易迷路、分不清方向、對時間的判斷出現問題。
  • 判斷力下降:做出不合理的決定、容易受騙。
  • 情緒與行為改變:變得冷漠、易怒、焦慮、憂鬱。
  • 人格改變:變得固執、多疑、不信任他人。

2.2. 失智症警訊有哪些?

1. 記憶力減退影響生活:忘記重要事情、重複發問。

2. 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難以處理財務、烹飪等。

3. 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不記得日期、迷路。

4. 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難以判斷距離、顏色。

5. 說話或寫作有困難:找不到適當的詞語、語無倫次。

6.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尋找能力:把東西放在不該放的地方、找不到東西。

7. 判斷力變差或降低:做出不合理的決定。

8. 從工作或社交活動中退出:變得被動、不喜歡社交。

2.3. 失智症檢測量表有哪些?失智症AD-8量表是什麼?

有多種量表可用於篩檢失智症,其中 AD-8 量表是一種簡單易用的工具。

  • AD-8 量表:全名為 “The Eight-item Informant Interview to Differentiate Aging and Dementia”。由照顧者或熟悉病人的人填寫,評估病人在認知功能方面是否有變化。
  • 如何使用 AD-8 量表篩檢失智症? AD-8 量表包含八個問題,針對病人在記憶、判斷力、定向感、功能等方面的變化進行評估。每個問題的答案為「是」或「否」。如果總分達到 2 分或以上,則建議進一步就醫檢查。

2.4. 失智症自我檢測方法?

除了 AD-8 量表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自我檢測方法:

  • 簡易心智狀態檢查 (MMSE):一種常見的認知功能評估工具,包含記憶、定向感、注意力、語言等方面的測試。
  • 臨床失智評估量表 (CDR):一種由專業醫師進行的評估量表,綜合考量病人的認知功能和生活能力。
  • 繪圖測試:例如畫鐘測試,可以評估病人的空間感和執行功能。
  • SAMS (Self Assessment Memory Scale)是一種簡單評估記憶力的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您初步了解自己的認知功能狀況,但並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評估。

3. 實驗室檢測在失智症診斷中的作用

3.1. 為什麼需要實驗室檢測?

雖然自我檢測和臨床評估可以提供初步的資訊,但實驗室檢測對於確認診斷、排除其他疾病、了解疾病類型至關重要。

3.2. 常見的實驗室檢測項目有哪些?

  • 血液檢查
  • 排除其他可能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異常、維生素 B12 缺乏等。
  • 檢測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生物標記,例如 β澱粉樣蛋白 (amyloid-beta) 和 tau 蛋白。
  • 腦部影像檢查
  • 電腦斷層掃描 (CT):檢查是否有腦部腫瘤、中風等結構性問題。
  • 核磁共振造影 (MRI):提供更詳細的腦部影像,可以觀察腦部萎縮、血管病變等。
  • 正子斷層掃描 (PET)
  • 偵測腦部 β澱粉樣蛋白 (amyloid-beta) 沉積,協助診斷阿茲海默症。
  • 評估腦部葡萄糖代謝,了解腦部功能活動情況。
  • 腦脊髓液檢查
  • 檢測 β澱粉樣蛋白 (amyloid-beta) 和 tau 蛋白,提供更準確的診斷資訊。
  • 排除其他可能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疾病,例如感染、發炎等。

3.3. 血基生物標記的新進展

近年來,血基生物標記在失智症診斷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透過血液檢測,可以更方便、更快速地檢測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 amyloid 和 tau 蛋白。這項技術的發展有望大幅提升失智症的早期診斷率,並加速新藥的研發。

4. 失智症的診治流程

4.1. 完整的診治流程包括哪些步驟?

1. 初步評估

  • 詳細的病史詢問:包括認知功能變化、生活能力、用藥情況等。
  • 身體檢查和神經學檢查:評估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和神經功能。
  • 認知功能評估:使用 MMSE、CDR 等量表進行評估。

2. 實驗室檢測

  • 根據初步評估結果,安排血液檢查、腦部影像檢查、腦脊髓液檢查等。

3. 診斷

  • 綜合考量病史、檢查結果,由專業醫師做出診斷。

4. 治療與照護

  • 藥物治療:使用膽鹼酶抑制劑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如 Donepezil, Rivastigmine, Galantamine) 或 NMDA 受體拮抗劑 (如Memantine) 等藥物,延緩認知功能衰退。
  • 非藥物治療:包括認知訓練、物理治療、職能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等,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 心理支持:提供病人和家屬心理支持,協助他們適應疾病帶來的挑戰。
  • 照護規劃:根據病人的需求,提供居家照護、日間照護、住宿型照護等服務。

4.2. 如何取得失智症診療手冊?

  • 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失智症相關資訊、照護資源、支持團體等。您可以從其網站下載相關資料或參加其舉辦的活動。

4.3. 台灣社服與相關基金會資料

以下是一些台灣的社福與相關基金會,提供失智症病人及其家屬支持與服務:

  • 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失智症相關資訊、照護資源、支持團體等。
  •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服務、機構照顧等服務。
  • 伊甸基金會:提供失智症相關的諮詢、支持、照護服務。

結語

及早發現失智症的前兆,並透過適當的檢測與診治,對於延緩疾病進程、改善生活品質非常重要。透過自我檢測、實驗室檢測,以及完整的診治流程,我們可以更有效地應對失智症帶來的挑戰。此外,善用台灣的社福與相關基金會資源,可以獲得更多的支持與協助。希望本文能幫助您更了解失智症,並為您和您的家人提供實用的資訊。

常見問題精選

Q1: 為什麼要關注失智症?

A: 早期發現失智症有助於延緩認知功能衰退、改善情緒行為、維持獨立生活能力,並減輕照顧者負擔。全球失智症病人眾多,早期行動至關重要。

Q2: 失智症的初期症狀有哪些?

A: 初期症狀包括記憶力衰退、執行功能障礙、語言表達困難、空間感變差、判斷力下降、情緒行為改變及人格改變等。

Q3: 如何使用AD-8量表篩檢失智症?

A: AD-8量表由照顧者填寫,評估病人認知功能變化。總分2分或以上建議就醫檢查。

Q4: 實驗室檢測在失智症診斷中有何作用?

A: 實驗室檢測可確認診斷、排除其他疾病,並了解疾病類型,常見項目包含血液、腦部影像及腦脊髓液檢查。

Q5: 血檢有助於失智症診斷嗎?

A: 透過血液檢測,可以更方便、更快速地檢測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 amyloid 和 tau 蛋白,大幅提升早期診斷率。

Q6: 失智症的完整診治流程包括哪些步驟?

A: 診治流程包含初步評估、實驗室檢測、診斷、治療與照護,包括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心理支持和照護規劃。

Q7: 如何取得失智症相關資源與協助?

A: 可參考台灣失智症協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機構,獲取相關資訊、照護資源及支持。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Błaszczyk, J-W. (2022). Pathogenesis of Dement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 Ismail, A-A.et al. (2021). Dementia screening of geriatric patients by implementing an informant-based Alzheimer’s disease eight-item tool in KSA. Journal of Taibah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3] Chauhan, M-Z.et al. (2024). Self-reported history of childhood vision impairment among older adults screened for dementia. Journal of AAPOS :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

[4] Kowa, H.et al. (2022). Self Assessment Memory Scale (SAMS), a new simple method for evaluating memory function.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5] Taylor-Rowan, M.et al. (2023). Informant-based screening tools for dementia: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6] Paczynski, M-M., & Day, G-S. (2022). Alzheimer Disease Biomarker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Blood-Based Diagnostic Revolution. Journal of primary care & community health.

[7] Padala, S-P., & Newhouse, P-A. (2023). Blood-based biomarker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 mini-review. Metabolic brain disease.

[8] Ntymenou, S.et al. (2021). Blood Biomarkers in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ain sciences.

[9] Bai, H., & Feng, X. (2025). Searching for new drugs to treat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through multiple pathways.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10] Tung, E-E., Walston, V., & Bartley, M. (2020). Approach to the Older Adult With New Cognitive Symptoms.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11] Seok, J-W.et al. (2022).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us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rotocol.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2] Evripidou, M.et al. (2021). Missed Nursing Care Among Patients With Dementia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 Observation Study. Research in gerontological nursing.

[13] 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臺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衛生福利部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病人與家屬須知:失智症藥物治療全攻略
面對失智症,藥物治療是重要一環!今天一起認識失智症藥物種類、選擇、副作用及劑量調整,助您了解愛憶欣、憶思能等常見藥物。更深入探討健保給付條件與新藥發展,提供全方位的用藥指南,與醫師攜手延緩病情,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失智症:調整生活步調,提升心理韌性的關鍵指南
面對失智症,調整生活步調、增強心理韌性是關鍵。本指南提供實用建議,協助您為失智症親友建立規律作息、安全環境,並維持社交互動。學習壓力管理技巧、培養積極心態,善用台灣社服資源,與我們一同創造有意義的日常,活出精彩人生。家屬也別忘了照顧自己,才能走得更長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