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失智症:調整生活步調,提升心理韌性的關鍵指南

有聲書播放

面對失智症,調整生活步調、增強心理韌性是關鍵。本指南提供實用建議,協助您為失智症親友建立規律作息、安全環境,並維持社交互動。學習壓力管理技巧、培養積極心態,善用台灣社服資源,與我們一同創造有意義的日常,活出精彩人生。家屬也別忘了照顧自己,才能走得更長遠。
失智症不僅影響病人的認知功能,也深深地改變了病人及其家人的生活。面對這樣的挑戰,維持生活品質的關鍵在於病人與照護者一同調整生活步調,增強心理韌性。今天與您一起了解面對失智症的實用指南,協助大家在變化中尋找平衡,不讓疾病拖垮生活品質。

目錄

調整生活型態,迎接與失智症共處之道

失智症的進程因人而異,因此生活型態的調整也需要根據個別情況進行,但不變的關鍵在於保持開放的心態,靈活應對變化,並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以下分享四個調整生活型態的訣竅。

建立規律的作息

規律的作息有助於穩定病人的情緒,減少混亂感。盡可能在固定的時間起床、用餐、活動和休息。即使遇到突發狀況,也盡量維持基本的規律性。

  • 用餐時間: 確保每日三餐定時,並提供均衡的飲食。
  • 活動時間: 安排適度的活動,例如散步、園藝或簡單的家務。
  • 休息時間: 建立睡前儀式,例如閱讀或聽音樂,幫助病人放鬆入眠。

創造安全舒適的環境

安全舒適的環境能減少病人的焦慮和不安,像是:

  • 居家環境: 移除障礙物,增加照明,並使用防滑墊,以減少跌倒的風險。
  • 個人空間: 確保病人擁有一個熟悉且舒適的個人空間,讓他們感到安全和放鬆。

維持社交互動

社交互動對於維持病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此建議您舉辦:

  • 家庭聚會: 定期舉辦家庭聚會,讓病人參與其中,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
  • 社區活動: 鼓勵病人參與社區活動,例如唱歌、跳舞或手工藝課程,增加社交互動的機會。

調整活動內容

根據病人的認知能力,調整活動內容,讓他們能夠輕鬆參與,如:

  • 簡化任務: 將複雜的任務分解成簡單的步驟,讓病人更容易完成。
  • 提供提示: 提供視覺或口頭提示,幫助病人回憶步驟和程序。
  • 鼓勵參與: 鼓勵病人參與力所能及的活動,並給予肯定和鼓勵。

提升心理韌性的策略

面對失智症,維持心理韌性,會成為支持病人及其家屬的重要力量。您可以與您的家人一起培養積極的心態,學習壓力管理技巧,並尋求社會支持來有效提升心理韌性。

培養積極的心態

積極的心態有助於應對挑戰,保持希望。

  • 感恩練習: 每天花一些時間思考值得感恩的事情,例如美好的回憶、親人的關愛或健康的身體。
  • 肯定自我: 肯定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並提醒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
  • 保持幽默感: 在適當的時候,用幽默的方式看待生活中的挑戰,可以減輕壓力。

學習壓力管理技巧

壓力管理技巧有助於緩解焦慮和緊張情緒。

  • 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放鬆身心,減輕壓力。
  • 冥想: 冥想可以幫助集中注意力,平靜思緒。
  • 運動: 運動可以釋放壓力,提升情緒。

尋求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是應對失智症的重要資源。

  • 家庭支持: 與家人坦誠溝通,分享感受,並請求他們的幫助。
  • 朋友支持: 與朋友保持聯繫,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 專業支持: 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例如心理諮詢師或社工師。

家屬的心理健康

照顧失智症病人是一項長期且艱鉅的任務,家屬的心理健康同樣重要。家屬需要學會照顧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病人。

  • 設定界線: 學會說「不」,並設定合理的界線,避免過度付出。
  • 安排休息時間: 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放鬆身心。
  • 參加支持團體: 參加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與其他家屬交流經驗,互相鼓勵。

台灣社服與相關基金會資料

在台灣,有許多社服團體和基金會提供失智症相關的服務和支持。以下是一些資源:

  • 失智症關懷專線: 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提供電話諮詢、資源轉介等服務。
  • 台灣失智症協會: 提供失智症相關資訊、支持團體、教育訓練等服務。
  • 各縣市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提供長照服務申請、評估等服務。

創造有意義的日常

失智症不代表生命的終結,而是一個新的開始。透過調整生活步調,提升心理韌性,並善用社會資源,我們可以幫助病人及其家屬創造有意義的日常,活出精彩的人生。

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即使患有失智症,病人仍然可以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例如:

  • 懷舊活動: 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例如看老照片、聽老歌或講述過去的故事。
  • 藝術活動: 參與繪畫、音樂或手工藝活動,表達情感,放鬆身心。
  • 園藝活動: 種植花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維持自主性

盡可能讓病人維持自主性,例如:

  • 讓他們自己選擇: 讓病人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或做什麼活動。
  • 尊重他們的意見: 尊重病人的意見和決定,即使他們的想法與我們不同。
  • 鼓勵他們自己做: 鼓勵病人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穿衣服、吃飯或洗臉。

建立新的目標

幫助病人建立新的目標,例如:

  • 學習新的技能: 學習新的技能,例如繪畫、音樂或舞蹈。
  • 參與志願服務: 參與志願服務,幫助他人,實現自我價值。
  • 寫日記: 寫日記,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抒發情感。

結語

失智症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旅程,但只要我們調整生活步調,有計畫地提升心理韌性,且別忘記善用社會資源,就有機會病人及其家屬度過難關,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請記住,您並不孤單,有許多人與您同行。請勇敢地尋求幫助,並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挑戰。

常見問題精選

Q1: 失智症病人的生活型態該如何調整?

A: 建立規律作息,創造安全舒適環境,維持社交互動,並根據病人認知能力調整活動內容。

Q2: 如何提升失智症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韌性?

A: 培養積極心態,學習壓力管理技巧,並積極尋求社會支持。

Q3: 照顧失智症病人的家屬如何維護自身心理健康?

A: 設定界線,安排休息時間,並參加支持團體,與其他家屬交流經驗。

Q4: 台灣有哪些失智症相關的社服資源?

A: 可撥打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或洽詢台灣失智症協會、各縣市政府長照中心。

Q5: 如何幫助失智症病人創造有意義的日常?

A: 參與懷舊、藝術或園藝等有意義的活動,維持自主性,並建立新的目標。

Q6: 面對失智症,家屬可以做些什麼?

A: 調整生活步調,提升心理韌性,善用社會資源,勇敢尋求幫助,相信自己能應對挑戰。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Zhou, Y.et al. (2021). Developing a Unifying Model of Resilience in Dementia Caregiving: A Scoping Review and Content 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uthern Gerontological Society.

[2] Jensen, E-J.et al. (2020). Resilience in Bereaved Caregivers of Persons With Dementia.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

[3] Burridge, G.et al. (2024). Strategies adopted by informal carers to enhance participation in daily activities for persons with dementia.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4] Moe, A.et al. (2021). Coping with Everyday Life for Home-Dwelling Persons with Dementia: A Qualitative Study.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care.

[5] Manietta, C., Labonté, V., & Möhler, R. (2022). Structured Care Protocols to Reduce Behavior That Challenges in People With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6] Jogie, P.et al. (2021). Goal setting for peopl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or dementia in rehabilitation: A scoping review. Australian occupational therapy journal.

[7] McGhan, G.et al. (2022). Tailored, Community-Based Programs for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and Their Family Caregiver.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

[8] McAuliffe, L., Wright, B-J., & Kinsella, G. (2021). Memory Strategy Training Can Enhance Psychoeducation Outcomes for Dementia Family Caregiver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 human development.

[9] Hui, Z., Yang, C., & Lee, D-T-F. (2021). Interventions for Family Members After Long-Term Care Placement of a Relative With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Research in gerontological nursing.

[10] Messina, A.et al. (2022). Help-Seeking in Informal Family Caregivers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A Qualitative Study with iSupport as a Case in Poi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1] Chadwick, C.et al. (2022). Going for gold: Sports and exercise groups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and carers contribute to their well-being. Frontiers in rehabilitation sciences.

[12] Abramsohn, E-M.et al. (2022). CommunityRx: Optimizing a Community Resource Referral Intervention for Minority Dementia Caregivers.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uthern Gerontological Society.

[13] 失智社區照護已啟動,為長照服務網計畫重點之一-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14] 衛生福利部失智症調查,提醒發現社區失智症患者之重要性,並已啟動長照失智社區照護-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15] 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強化認知環境研究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失智症研究突破:阿茲海默症新藥曙光與未來展望
阿茲海默症研究現曙光!新藥開發帶來治療新希望,神經內科醫師帶您了解最新突破與未來展望。早期診斷至關重要,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有助延緩疾病進程。探索多靶點治療策略,掌握降低失智症風險的關鍵,為您守護腦部健康。
失智症照護不孤單:善用資源,開啟互助支持!
別讓失智症照護成為孤單的旅程!本文提供您實用的失智症徵兆辨識方法,教您如何及早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提供豐富的照護資源情報,以及互助家庭的資訊,讓您不再獨自面對。立即了解如何善用資源、尋求支持,為失智症病人和照顧者創造更好的生活品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