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病人與家屬須知:失智症藥物治療全攻略

有聲書播放

面對失智症,藥物治療是重要一環!今天一起認識失智症藥物種類、選擇、副作用及劑量調整,助您了解愛憶欣、憶思能等常見藥物。更深入探討健保給付條件與新藥發展,提供全方位的用藥指南,與醫師攜手延緩病情,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失智症的藥物治療是延緩病情、改善生活品質的重要手段。面對琳瑯滿目的藥物選擇,病友和家屬常常感到困惑。今天我們一起認識失智症藥物治療的各個面向。

目錄

失智症藥物治療有哪些種類?

目前,針對失智症的藥物治療主要分為兩大類:

  • 膽鹼酯酶抑制劑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這類藥物通過抑制乙醯膽鹼酯酶的活性,增加腦中乙醯膽鹼的濃度,從而改善認知功能。常見的膽鹼酯酶抑制劑包括:
  • Donepezil (愛憶欣)
  • Rivastigmine
  • Galantamine
  • NMDA受體拮抗劑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Memantine (憶思能) 通過調節腦中麩胺酸的活性,保護神經細胞免受過度刺激的損害,主要用於中重度失智症病人。

此外,針對失智症病人可能出現的精神行為症狀,如:憂鬱、焦慮、幻覺、妄想等,醫生可能會開立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但這些藥物並非直接治療失智症本身,而是用於緩解相關的精神症狀。

二、 如何選擇適合的失智症藥物?

藥物選擇需由專業醫師根據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認知功能、身體狀況、以及潛在的藥物交互作用等因素綜合評估後決定。以下是一些考量因素:

  • 疾病階段:膽鹼酯酶抑制劑通常用於輕度至中度失智症,Memantine 則適用於中度至重度失智症。
  • 個體差異:每位病人對藥物的反應不同,對A藥物反應良好的病人,未必對B藥物也有同樣效果。
  • 共病情況:病人若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臟疾病、腎臟疾病等,可能會影響藥物的選擇和劑量調整。

記得,藥物治療是個人化的,必須經過醫療專業人員詳細評估後才能制定最適合的方案。

常見失智症藥物介紹與副作用解析

1. Donepezil (愛憶欣)

  • 作用機制:選擇性且可逆性地抑制乙醯膽鹼酯酶,增加腦中乙醯膽鹼的濃度。
  • 常見副作用: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失眠、頭暈、心律過緩。
  • 劑量調整:起始劑量通常為每日5mg,根據病人的反應和耐受性,可逐漸增加至每日10mg。
  • 注意事項:患有心臟疾病的病人應謹慎使用,因為可能引起心律過緩。
  • 給藥方式:口服,通常在睡前服用。

2. Rivastigmine

  • 作用機制:同時抑制乙醯膽鹼酯酶和丁醯膽鹼酯酶,增加腦中膽鹼的濃度。
  • 常見副作用:與 Donepezil 類似,包括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頭暈等。
  • 劑量調整:起始劑量較低,根據病人的反應和耐受性,逐步增加。
  • 給藥方式:有口服膠囊和皮膚貼片兩種劑型。貼片劑型可減少腸胃道副作用。

3. Galantamine

  • 作用機制:抑制乙醯膽鹼酯酶,同時還能促進尼古丁型乙醯膽鹼受體的活性。
  • 常見副作用:與 Donepezil 類似,但可能較 Donepezil 更容易引起噁心。
  • 劑量調整:起始劑量較低,根據病人的反應和耐受性,逐步增加。
  • 注意事項:腎功能不佳的病人需要調整劑量。
  • 給藥方式:口服。

4. Memantine (憶思能)

  • 作用機制:NMDA受體拮抗劑,調節腦中麩胺酸的活性。
  • 常見副作用:頭暈、頭痛、便秘、嗜睡。
  • 劑量調整:起始劑量較低,根據病人的反應和耐受性,逐步增加至每日20mg。
  • 注意事項:腎功能不佳的病人需要調整劑量。
  • 給藥方式:口服。

5. 抗精神病藥物

  • 常見藥物:Quetiapine, Risperidone, Olanzapine。
  • 作用機制:調節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和血清素,以緩解精神症狀。
  • 常見副作用:鎮靜、體重增加、錐體外症候群(如:肌肉僵硬、顫抖)、代謝異常。
  • 注意事項:長期使用可能增加中風、死亡的風險,應謹慎使用。

阿茲海默症藥物副作用有哪些?如何緩解?

所有藥物都可能產生副作用,失智症藥物也不例外。瞭解常見的副作用以及緩解方法,有助於病人和家屬更好地應對治療過程。

  • 腸胃道不適 (噁心、嘔吐、腹瀉)
  • 建議飯後服用藥物。
  • 從低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
  • 避免油膩、辛辣的食物。
  • 若症狀嚴重,可諮詢醫師使用止吐藥或止瀉藥。
  • Rivastigmine 貼片可能比口服劑型更不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 頭暈
  • 起身時動作放慢,避免突然站立。
  • 確保充足的水分攝取。
  • 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
  • 失眠
  • 避免在睡前服用藥物。
  • 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
  • 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
  • 可諮詢醫師使用助眠藥物。
  • 心律過緩
  • 定期檢查心電圖。
  • 若有心臟疾病,應告知醫師。
  • 錐體外症候群 (肌肉僵硬、顫抖)
  • 抗精神病藥物較容易引起此類副作用。
  • 可諮詢醫師調整藥物或使用緩解症狀的藥物。

阿茲海默症治療藥物劑量如何調整?

劑量調整必須由醫師根據病人的反應和耐受性進行。一般原則是:

  • 起始劑量:從最低有效劑量開始,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 逐步增加:在耐受良好的情況下,逐漸增加劑量,以達到最佳療效。
  • 個別化調整:根據病人的病情、身體狀況、以及對藥物的反應,調整劑量。
  • 監測副作用:密切監測病人的副作用,並及時告知醫師。

切勿自行調整藥物劑量,以免影響療效或產生不良反應。

失智症治療藥物健保給付條件是什麼?

台灣健保對於失智症治療藥物的給付有一定條件,主要考量藥物的療效、安全性、以及經濟效益。

  • 膽鹼酯酶抑制劑:通常有給付限制,例如:需經醫師診斷為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症,且認知功能評估符合特定標準。
  • Memantine:通常用於中重度阿茲海默症,也有給付限制。
  • 抗精神病藥物:針對失智症病人的精神行為症狀,健保給付通常有更嚴格的限制,需符合特定的診斷標準和症狀表現。

請注意,健保給付條件可能隨時調整,建議諮詢醫師或藥師,以獲取最新的資訊。 此外,對於新藥的健保給付,台灣正處於審慎評估與規劃階段,用藥資格需通過多重審查,並考量健保財務承擔能力。

失智症新藥的發展與未來趨勢

近年來,失智症新藥的研發取得了顯著進展,包括針對阿茲海默症病理機制的藥物,如:降低腦中類澱粉蛋白沉積的抗體藥物。這些新藥雖然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一定的療效,但價格昂貴,且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

未來,隨著對失智症病理機制的深入了解,以及新藥研發的不斷進展,我們有望迎來更多、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治療失智症的抗精神病藥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藥物主要用於緩解失智症病人的精神行為症狀,常見的藥物包括:

  • Quetiapine:通常用於治療幻覺、妄想、激動等症狀。
  • Risperidone:與 Quetiapine 類似,也可用於治療幻覺、妄想、激動等症狀。
  • Olanzapine:除了治療精神症狀外,還可能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

重要提醒: 抗精神病藥物並非治療失智症的根本方法,且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應謹慎使用,並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結語

失智症的藥物治療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醫師、病人、以及家屬共同參與。透過本文的解析,希望能幫助病友和家屬更全面地瞭解失智症的藥物治療,並與醫師充分溝通,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延緩病情進展,提升生活品質。

常見問題精選

Q1: 失智症藥物有哪些種類?

A: 主要分膽鹼酯酶抑制劑(如Donepezil、Rivastigmine、Galantamine)和NMDA受體拮抗劑(Memantine)。另有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緩解精神症狀。

Q2: 如何選擇適合的失智症藥物?

A: 由醫師綜合評估病情、認知功能、身體狀況和藥物交互作用等因素後決定,藥物治療是個人化的。

Q3: Donepezil(愛憶欣)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 常見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失眠、頭暈、心律過緩。患有心臟疾病者應謹慎使用。

Q4: Memantine(憶思能)的作用機制是什麼?

A: Memantine是NMDA受體拮抗劑,通過調節腦中麩胺酸的活性,保護神經細胞免受過度刺激的損害。

Q5: 如何緩解失智症藥物引起的腸胃不適?

A: 建議飯後服藥、從低劑量開始、避免油膩辛辣食物。嚴重可諮詢醫師使用止吐/止瀉藥。 Rivastigmine貼片或可減少不適。

Q6: 失智症治療藥物劑量如何調整?

A: 劑量調整需由醫師根據反應和耐受性進行,從最低有效劑量開始,逐步增加,並監測副作用。

Q7: 治療失智症的抗精神病藥物有哪些?

A: 常見藥物包括Quetiapine、Risperidone、Olanzapine,用於緩解幻覺、妄想、激動等症狀。應謹慎使用。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失智症:調整生活步調,提升心理韌性的關鍵指南
面對失智症,調整生活步調、增強心理韌性是關鍵。本指南提供實用建議,協助您為失智症親友建立規律作息、安全環境,並維持社交互動。學習壓力管理技巧、培養積極心態,善用台灣社服資源,與我們一同創造有意義的日常,活出精彩人生。家屬也別忘了照顧自己,才能走得更長遠。
失智症飲食指南:麥得與地中海飲食的營養策略
了解失智症如何透過飲食預防與照護?本文深入解析麥得飲食與地中海飲食兩大健腦飲食法,提供具體食物建議與營養策略,幫助您及家人維持認知功能,提升生活品質。更提供失智症飲食照顧技巧、注意事項,以及台灣相關社福資源,讓您輕鬆掌握失智症飲食營養照護品質提升的關鍵!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