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破解失智症迷思:阿茲海默症會人傳人?你一定要知道的風險因子!

有聲書播放

破解失智症迷思!阿茲海默症會傳染嗎?本文深入淺出解析阿茲海默症的成因、風險因子(年齡、基因、生活習慣等),並闢謠傳染迷思。更提供實用建議,教您如何透過飲食、運動等方式積極預防,守護腦部健康。及早了解、及早預防,降低失智風險!
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是許多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隨著人口老化,失智症的議題日益受到重視。坊間流傳著各種關於失智症的說法,其中不乏許多迷思。今天將與您一起聚焦於一個常見的疑問:阿茲海默症會人傳人嗎?同時深入認識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子,和您一起更全面地了解這個疾病。

目錄

阿茲海默症:是疾病,不是傳染病

首先,最重要的是澄清一個關鍵觀念:阿茲海默症並不是傳染病。 這意味著它不會像感冒或流感一樣,透過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播。阿茲海默症是一種複雜的腦部疾病,其成因涉及多種因素,包含基因、年齡、生活習慣等等,但與病原體感染無關。

近年來,醫學界對於感染與阿茲海默症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性產生了新的興趣。一些研究指出,某些病毒,例如疱疹病毒,可能在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機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然而,這些研究仍在初步階段,而且這些病毒並非直接導致阿茲海默症的唯一原因。更重要的是,即使感染這些病毒,也不意味著一定會罹患阿茲海默症。

總之,現有的科學證據並不支持阿茲海默症會人傳人的說法。我們應避免散播不實資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認識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子

既然阿茲海默症不是傳染病,那麼哪些因素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呢?了解這些風險因子,有助於我們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

年齡:最重要的風險因子

年齡是阿茲海默症最主要的風險因子。隨著年齡增長,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也會顯著上升。這與大腦老化、神經細胞功能衰退等因素有關。

基因:遺傳扮演的角色

基因在阿茲海默症的發病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雖然只有少數的阿茲海默症案例是由單一基因突變直接引起的,但基因變異仍然會影響一個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 早發型阿茲海默症: 這種類型的阿茲海默症通常在65歲之前發病,與APP、PSEN1 和 PSEN2 基因的突變有很強的關聯性。這些基因突變會直接影響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和堆積,進而導致疾病。
  • 晚發型阿茲海默症: 晚發型阿茲海默症的基因影響較為複雜,涉及多個基因的相互作用。其中,APOE (apolipoprotein E) 基因是最重要的風險基因。APOE基因有多種變異型,其中APOE4變異型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而APOE2變異型則可能具有保護作用。

不過,即使攜帶了增加風險的基因變異型,也不代表一定會罹患阿茲海默症喔!基因只是風險因子之一,其他因素,如生活習慣和環境,也會產生影響。

其他風險因子

除了年齡和基因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可能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 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會損害血管,影響腦部的血液供應,進而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 腦部外傷: 嚴重的頭部外傷可能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 生活習慣: 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吸菸、過度飲酒等,也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 其他健康問題: 聽力損失、憂鬱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健康問題也可能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有關。

年輕型失智症:不容忽視的議題

雖然阿茲海默症主要影響老年人,但年輕人也可能罹患,也就是所謂的「年輕型失智症」。年輕型失智症是指在65歲之前發病的失智症。

年輕型失智症的成因可能與基因突變、腦部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有關。由於年輕型失智症的症狀可能與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常常被延誤診斷。

如何降低失智症風險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年齡和基因等不可控的風險因子,但我們可以透過改善生活習慣來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戒菸限酒,都有助於維持腦部健康。
  • 控制心血管疾病: 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保護血管健康。
  • 保護頭部: 在進行運動或活動時,注意頭部安全,避免腦部外傷。
  • 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與人互動、參與社交活動,有助於刺激腦部功能,延緩認知衰退。
  • 保持學習: 持續學習新事物、培養興趣,有助於維持腦部活躍。

及早發現阿茲海默症非常重要。早期診斷可以讓病人及早接受治療,延緩疾病的進程,並改善生活品質。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現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下降等症狀,請及早諮詢醫生,進行評估和診斷。

結語:

阿茲海默症不是傳染病,而是由多種風險因子共同作用所導致的腦部疾病。了解這些風險因子,並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有助於我們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及早發現、及早介入,則能幫助病人延緩疾病進程,改善生活品質。

希望透過本文的說明,能幫助您更全面地了解阿茲海默症,破除不必要的迷思,並積極地維護腦部健康。

常見問題精選

Q1: 阿茲海默症會人傳人嗎?

A: 阿茲海默症不是傳染病,不會透過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播。

Q2: 阿茲海默症的主要風險因子是什麼?

A: 年齡是阿茲海默症最主要的風險因子,隨著年齡增長,罹患機率上升。

Q3: 基因在阿茲海默症中扮演什麼角色?

A: 基因變異會影響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例如APOE4增加風險,APOE2可能有保護作用。

Q4: 除了年齡和基因,還有哪些風險因子?

A: 心血管疾病、腦部外傷、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等都可能增加風險。

Q5: 什麼是年輕型失智症?

A: 年輕型失智症是指在65歲之前發病的失智症,可能與基因突變等有關。

Q6: 如何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A: 保持健康生活習慣、控制心血管疾病、保護頭部、積極參與社交活動等。

Q7: 及早發現阿茲海默症的重要性?

A: 及早發現可以讓病人及早接受治療,延緩疾病進程,改善生活品質。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Itzhaki, R-F.et al. (2020). Do infections have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 disease?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2] Wainberg, M.et al. (2021). The viral hypothesis: how herpesviruses may contribute to Alzheimer’s disease. Molecular psychiatry.

[3] Zheng, Q., & Wang, X. (2024). Alzheimer’s disease: insights into pathology,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herapy. Protein & cell.

[4] Latimer, C-S.et al. (2021). Genetic Insights into Alzheimer’s Disease. Annual review of pathology.

[5] Livingston, G., Sommerlad, A., Orgeta, V., et al. (2017).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Lancet, 390, 2673.

[6] Błaszczyk, J-W. (2022). Pathogenesis of Dement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7] Aghahosseini, F.et al. (2024).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 Brief Overview of Tau PET Tracers in Nuclear Medicine. Current radiopharmaceuticals.

[8] Zhao, N.et al. (2020). Alzheimer’s Risk Factors Age, APOE Genotype, and Sex Drive Distinct Molecular Pathways. Neuron.

[9] Eubank, J-M.et al. (2022). Effects of Lifestyle Factors on Cognition in Minority Population of Older Adults: A Review. Frontiers in nutrition.

[10] Alty, J., Farrow, M., & Lawler, K. (2020). Exercise and dementia prevention. Practical neurology.

[11] Luo, J., Beam, C-R., & Gatz, M. (2023). Is Stress an Overlooked Risk Factor for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from a Lifespan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Prevention science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Prevention Research.

[12] Poumeaud, F.et al. (2021). Deciphering the links between psychological stress, depression, and neurocognitive decline in patients with Down syndrome. Neurobiology of stress.

[13] Restrepo-Martinez, M.et al. (2024). The Diagnostic Challenges of Late-onset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Early-onset Dementia: A Clinical and Neuropathological Case Study.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neur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Neurology.

[14] Ayodele, T.et al. (2021). Early-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What Is Missing in Research? Curren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reports.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失智症早期警訊別輕忽!阿茲海默症自我檢測量表與診斷全攻略
擔心自己或家人有失智症風險嗎?別輕忽早期警訊!本文提供您阿茲海默症的早期徵兆、自我檢測量表,以及專業診斷方式全攻略。了解記憶力衰退、判斷力變差等徵兆,及早發現問題,透過專業評估與治療,守護您和家人的健康,延緩疾病進程,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認知功能檢查+腦部掃描,及早掌握失智症診斷先機
擔心記憶力衰退?了解失智症早期徵兆與診斷方法!本文深入解析認知功能檢查、神經心理學評估、腦部掃描(CT、MRI)等關鍵檢測,助您及早發現潛在風險。掌握初步篩檢、精細分析與腦部影像技術,為您和家人的健康做好準備。及早診斷,才能及早規劃未來,維持生活品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