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認知功能檢查+腦部掃描,及早掌握失智症診斷先機

有聲書播放

擔心記憶力衰退?了解失智症早期徵兆與診斷方法!本文深入解析認知功能檢查、神經心理學評估、腦部掃描(CT、MRI)等關鍵檢測,助您及早發現潛在風險。掌握初步篩檢、精細分析與腦部影像技術,為您和家人的健康做好準備。及早診斷,才能及早規劃未來,維持生活品質!
面對失智症的威脅,及早發現並診斷非常重要。雖然失智症目前沒有根治方法,但早期診斷能讓病人與家屬有更多時間規劃未來、調整生活方式,並接受治療,從而維持更長久的生活品質。今天將與您一起深入了解現今失智症診斷的關鍵方法,如認知功能檢查、神經心理學評估與腦部掃描,助您了解如何及早掌握診斷先機。

目錄

認知功能檢查:初步篩檢的重要工具

認知功能檢查是評估個體認知能力的初步篩檢工具,主要目的在於快速評估個體的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能力、執行功能和定向感等面向。這些檢查通常可以在診間進行,耗時較短,能協助醫師初步判斷個體是否存在認知功能障礙,並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詳細評估。

常見的認知功能檢查

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認知功能檢查:

  • 簡易心智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MMSE 是目前臨床上最廣泛使用的認知功能篩檢工具之一。它包含定向感、記憶、注意力、語言和視覺空間能力等方面的評估。總分 30 分,分數越低表示認知功能越差。MMSE 操作簡便,耗時短,但容易受到教育程度的影響。
  • 臨床失智症嚴重度評估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CDR 不僅評估認知功能,也涵蓋日常生活功能。透過訪談病人與家屬,評估記憶、定向感、判斷與解決問題能力、社交活動、居家嗜好和個人照護等六個面向。CDR 的評分範圍從 0(正常)到 3(重度失智),有助於判斷失智症的嚴重程度。CDR-SB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 Sum of Boxes) 是 CDR 的總分版本,能更敏感地偵測認知功能與日常生活功能的變化。
  • 認知功能障礙篩檢量表(Cognitive Abilities Screening Instrument, CASI):CASI 包含多個認知領域的評估,例如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視覺空間能力和執行功能。CASI 的優點是能更全面地評估個體的認知功能,有助於更精確地判斷認知功能障礙的類型與嚴重程度。
  •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AD-8 是一個由家屬或照顧者填寫的問卷,旨在評估個體在認知和行為方面是否出現變化。AD-8 包含八個問題,例如記憶力衰退、定向感混亂、判斷力下降等。AD-8 是一個快速且方便的篩檢工具,能協助家屬及早發現個體可能存在的認知功能問題。

認知功能檢查的應用

認知功能檢查在失智症的診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 初步篩檢:認知功能檢查可以作為初步篩檢工具,快速評估個體是否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

2. 追蹤病情變化:定期進行認知功能檢查可以追蹤個體認知功能的變化,評估疾病的進展速度。

3. 評估治療效果:認知功能檢查可以用於評估治療的效果,判斷藥物或非藥物治療是否對改善認知功能有所幫助。

神經心理學評估:更精細的認知功能分析

如果認知功能檢查結果顯示個體可能存在認知功能障礙,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更詳細的神經心理學評估。神經心理學評估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神經心理學家進行,透過一系列標準化的測驗,全面評估個體的各項認知功能,包括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能力、執行功能、視覺空間能力和情緒等。

神經心理學評估的優勢

相較於認知功能檢查,神經心理學評估具有以下優勢:

  • 更全面:神經心理學評估涵蓋更廣泛的認知領域,能更全面地了解個體的認知功能狀況。
  • 更精確:神經心理學評估採用標準化的測驗,能更精確地測量個體的認知能力,排除主觀因素的影響。
  • 區分不同類型的認知障礙:神經心理學評估能協助區分不同類型的認知障礙,例如阿茲海默症、血管型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等。

如何尋求神經心理學評估

神經心理學評估通常在大型醫院或診所的神經內科、精神科或復健科進行。您可以諮詢您的家庭醫師或專科醫師,尋求相關的轉介。

腦部掃描:透視腦部結構與功能

腦部掃描是失智症診斷的重要工具,能提供腦部結構和功能的影像資訊,協助醫師判斷是否存在與失智症相關的腦部病變。

常見的腦部掃描技術

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腦部掃描技術:

  • 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CT Scan 是一種利用 X 光穿透人體,再經由電腦重組產生影像的技術。CT Scan 的優點是快速、方便且價格相對便宜。CT Scan 主要用於排除腦部腫瘤、出血、中風等其他可能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原因。CT Scan 也能顯示腦部萎縮的程度,但對於早期失智症的診斷敏感度較低。
  •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MRI 是一種利用磁場和無線電波產生影像的技術。MRI 的優點是能提供更清晰、更詳細的腦部影像,能更敏感地偵測腦部結構的變化,例如海馬迴萎縮、腦室擴大等。MRI 在早期失智症的診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同的 MRI 技術,如動脈自旋標記 (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能更進一步評估腦部血流灌注的情況。

腦部掃描在失智症診斷中的應用

腦部掃描在失智症診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 排除其他疾病:腦部掃描可以排除腦部腫瘤、出血、中風等其他可能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原因。

2. 評估腦部結構變化:腦部掃描可以評估腦部結構的變化,例如腦部萎縮、腦室擴大、海馬迴萎縮等,這些變化可能與失智症相關。

3. 輔助診斷:腦部掃描的結果可以輔助醫師診斷失智症的類型,例如阿茲海默症、血管型失智症等。

腦部磁力共振掃描MRI費用

MRI 掃描的費用會因地區、醫院和掃描範圍而異。一般而言,腦部 MRI 掃描的費用相對較高,建議事先向醫院或診所詢問詳細的價格資訊。

其他檢測

除了上述的認知功能檢查和腦部掃描之外,醫師也可能會安排其他的檢測,以協助診斷失智症。

血液檢查

血液檢查可以檢測多種指標,包括甲狀腺功能、維生素 B12 濃度、梅毒血清反應等。這些指標的異常可能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及早發現並治療這些異常,有助於改善認知功能。

鉛檢測

環境中的重金屬鉛也可能導致認知功能下降。暴露於鉛的環境中,可能會影響腦部功能,導致記憶力、注意力和學習能力下降。

血鉛檢測可以評估體內鉛的含量,若檢測結果顯示鉛含量過高,應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並改善居住環境,以降低鉛暴露的風險。

結論:及早診斷,掌握未來

失智症的診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綜合評估個體的認知功能、腦部影像和其他相關檢測的結果。及早發現並診斷失智症,能讓病人與家屬有更多時間規劃未來、調整生活方式,並在適當時機接受疾病修飾治療,從而維持更長久的生活品質。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的疑慮,請及早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及早掌握診斷先機。

常見問題精選

Q1: 失智症診斷為何重要?

A: 及早診斷能讓病人和家屬有更多時間規劃未來,調整生活方式,並適時接受治療,維持生活品質。

Q2: 認知功能檢查是什麼?

A: 認知功能檢查是初步篩檢工具,評估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能力等,判斷是否存在認知功能障礙。

Q3: 神經心理學評估有何優勢?

A: 神經心理學評估更全面精確,可區分不同類型的認知障礙,提供更詳細的認知功能分析。

Q4: 腦部掃描如何幫助診斷失智症?

A: 腦部掃描提供腦部結構和功能的影像,排除其他疾病,評估腦部病變,輔助醫師診斷失智症類型。

Q5: AD-8是什麼?

A: AD-8是由家屬或照顧者填寫的問卷,旨在評估個體在認知和行為方面是否出現變化。

Q6: MRI在失智症診斷中的作用?

A: MRI提供清晰腦部影像,偵測腦部結構變化,例如海馬迴萎縮等,在早期失智症診斷中很重要。

Q7: 除了認知和腦部檢查,還有哪些檢測?

A: 血液檢查可檢測甲狀腺功能和維生素B12等,鉛檢測評估體內鉛含量,這些異常可能影響認知。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Mattke, S.et al. (2023). Expanding the use of brief cognitive assessments to detect suspected early-stage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rimary care. Alzheimer’s & dementia :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2] Porsteinsson, A-P.et al. (2021). Diagnosis of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Clinical Practice in 2021. The journal of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3] Delpak, A., & Talebi, M. (2020). On the impact of age, gender and educational level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4] Gallagher, J.et al. (2021).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 Sum of Boxes in Parkinson’s Disease. Journal of Parkinson’s disease.

[5] McDougall, F.et al. (2021).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 Sum of Boxes and Other 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a Prodromal Alzheimer’s Disease Population. The journal of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6] Živanović, M.et al. (2023). The 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dementia. Biomolecules & biomedicine.

[7] Ngamdu, K-S., & Kalra, D-K. (2024). Risk of Stroke, Dementia, and Cognitive Decline with Coronary and Arterial Calcifica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8] Wahlund, L. (2020). Structural brain imaging as a diagnostic tool in dementia, why and how? Psychiatry research. Neuroimaging.

[9] Sekimori, T.et al. (2024). Advances in Blood Biomarkers and Diagnosis Approaches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mentias and Related Disease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10] Paczynski, M-M., & Day, G-S. (2022). Alzheimer Disease Biomarker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Blood-Based Diagnostic Revolution. Journal of primary care & community health.

[11] Wang, Y.et al. (2022). Comparative plasma metabolomic analysis to identify biomarkers for lead-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 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

[12] Zhao, Z.et al. (2021). Maternal Lead Exposure Impairs Offspring Learning and Memory via Decreased GLUT4 Membrane Translocation.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13] Barbeito-Andrés, J.et al. (2023). Micro-CT Imaging and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Mouse Neonatal Brains.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 JoVE.

[14] Cauley, K-A., Hu, Y., & Fielden, S-W. (2020). Aging and the Brain: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Clinical CT Images. AJNR.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失智症早期警訊別輕忽!阿茲海默症自我檢測量表與診斷全攻略
擔心自己或家人有失智症風險嗎?別輕忽早期警訊!本文提供您阿茲海默症的早期徵兆、自我檢測量表,以及專業診斷方式全攻略。了解記憶力衰退、判斷力變差等徵兆,及早發現問題,透過專業評估與治療,守護您和家人的健康,延緩疾病進程,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給失智症照護者的居家照護全攻略:打造安全環境與生活自理技巧
面對失智症居家照護,您是否感到茫然?這份懶人包將帶您打造安全舒適的居家環境,提供實用的生活自理技巧與飲食建議,助您減輕照護負擔,提升病人生活品質。更提供台灣社福資源,讓您不再孤單,與家人一同營造溫馨安心的家。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