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肌少症:簡單了解與自我檢查
在介紹社會資源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認識一下肌少症,也學學怎麼自己做初步的檢查。
什麼是肌少症?
簡單說,肌少症就是指肌肉變少,而且力氣也變小或身體功能變差。它不只會影響長輩的行動,還可能讓他們更容易跌倒、骨折,甚至影響到整體的健康。
如何自我檢查肌少症?
這裡提供幾個簡單的方法,讓您初步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肌少症的風險:
- 量小腿圍: 量量小腿最粗的地方。通常,男生小於34公分,女生小於33公分,可能就要進一步檢查。
- 測握力: 用握力器測量握力。不同年紀和性別的人有不同的標準,如果握力明顯變差,就要注意。
- 簡單的行動能力測試:
- 起立坐下測試: 看看不用手幫忙,能不能順利又快速地從椅子上站起來坐下五次。
- 走路速度測試: 測量用平常的速度走一段路要花多少時間。
重要提醒: 自己檢查只是初步的,不能代替醫生的診斷。如果您有任何擔心,最好還是去看醫生。
台灣社會資源全攻略:肌少症照護不求人
台灣有很多社會資源,可以幫助肌少症病人以及他們的家人。下面會針對不同的方面,介紹相關的資源:
社區關懷據點:長輩的溫暖好去處
台灣各地都有社區關懷據點,是長輩們很重要的支持力量。很多據點都有:
- 健康講座: 定期舉辦健康講座,教大家關於肌少症的知識,告訴長輩們怎麼透過飲食和運動來預防和改善。
- 運動課程: 安排適合長輩的運動課程,像是柔軟體操、肌力訓練等等,幫助長輩們維持肌肉力量和活動能力。
- 營養諮詢: 提供營養諮詢,幫助長輩們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吃到足夠的蛋白質和營養。
- 社交活動: 舉辦各種社交活動,像是唱歌、跳舞、做手工等等,讓長輩們有機會交流,減少孤單的感覺。
怎麼找到您附近的社區關懷據點?
- 您可以問您住的里或村的里長或幹事。
- 也可以到各縣市政府社會局的網站查詢。
長期照顧服務:專業的照顧與支持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因為肌少症導致生活不方便,需要長期照顧,可以申請:
- 居家照顧服務: 居家照顧服務員會到家裡提供生活照顧、身體照顧、家事服務等等。
- 日間照顧服務: 日間照顧中心提供白天的照顧、復健、活動安排等等,讓長輩們在白天得到妥善的照顧。
- 住宿式照顧服務: 如果長輩需要全天候的照顧,可以選擇住到住宿式的照顧機構。
怎麼申請長期照顧服務?
- 您可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會有專人幫您評估需求,並安排適合的服務。
- 也可以向各縣市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申請。
相關協會與基金會:專業知識與支持
台灣有很多協會和基金會,致力於推廣肌少症的預防和照顧,提供:
- 揚生慈善基金會: 專注於推廣自癒力,透過自癒力教室與培訓,推動3+1生活型態,幫助銀髮族及高齡者預防肌少症,達到健康老化與活躍老化的目標。
-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也關心肌少症,說明肌少症與年齡增長及肌肉流失的關係,並與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等合作,提供相關防治與教育資源。
您可以上網搜尋,找到他們的官方網站,了解他們的服務項目和聯絡方式。
輔具資源:讓生活更方便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因為肌少症導致行動不方便,可以申請輔具補助,例如:
- 助行器: 幫助維持平衡,減輕走路的負擔。
- 輪椅: 提供行動不便的人移動的工具。
- 電動床: 方便長輩起身和躺下,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怎麼申請輔具補助?
- 您可以向各縣市政府社會局或輔具資源中心申請。
貼心提醒:陪伴與支持最重要
除了上面說的社會資源,家人、朋友的陪伴與支持,更是肌少症病人最重要的力量。多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參加社交活動,一起規劃健康的飲食和運動計畫,都能幫助他們積極面對肌少症,讓生活更好!
結語:積極面對,擁抱健康人生
肌少症並不可怕,只要早點發現,積極面對,善用社會資源,就能有效控制病情,讓生活更好。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讓您和您的家人在對抗肌少症的路上,不再感到孤單,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肌少症?
A: 肌少症是指骨骼肌肉質量減少,伴隨肌力下降或身體功能衰退。
Q2: 如何初步自我檢測肌少症?
A: 可透過測量小腿圍、握力,以及進行起立坐下和行走速度測試。
Q3: 社區關懷據點提供哪些肌少症相關服務?
A: 健康講座、運動課程、營養諮詢和社交活動。
Q4: 如何申請長照服務?
A: 撥打1966長照專線,或向各縣市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申請。
Q5: 如何申請輔具補助?
A: 向各縣市政府社會局或輔具資源中心申請。
Q6: 如何透過飲食改善肌少症?
A: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D和鈣質。
Q7: 透過運動可以改善肌少症嗎?
A: 肌力訓練和有氧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