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肌少症風險Out!銀髮族必學蛋白質飲食運動攻略

有聲書播放

銀髮族體力下滑?別讓肌少症偷走您的活力!這份攻略教您如何透過飲食和運動,積極儲存「肌肉銀行」,預防肌少症風險。了解蛋白質攝取黃金法則、運動種類選擇,還有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幫助您隨時掌握身體狀況,擁抱健康、充滿活力的銀髮生活!
有沒有覺得,年紀大了,稍微爬個樓梯就喘吁吁,以前輕輕鬆鬆就能提起的東西,現在卻覺得特別吃力?小心!這可能是肌少症在偷偷找上門喔!想像一下,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肌肉的「存款帳戶」,年輕時帳戶滿滿,活力充沛,但隨著年齡增長,如果不好好「儲蓄」,存款就會慢慢流失,這就是肌少症啦!

目錄

別擔心,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怎麼用飲食和運動,守住我們的「肌肉存款」,讓銀髮生活一樣充滿活力!

認識肌少症:悄悄流失的「肌肉銀行」

就像剛剛說的,肌少症就像我們身體裡的「肌肉銀行」存款越來越少。它可不只是肌肉變少而已,還會影響我們的活動力、平衡感,一不小心就容易跌倒,甚至骨折,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在台灣,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長輩,大約每100位就有7位可能患有肌少症!而且,80歲以上的男性,比例更高達30%!更讓人擔心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肌少症,所以預防和及早介入真的很重要!

肌少症飲食攻略:蛋白質是關鍵「肌」石

想要預防肌少症,「吃」可是很重要的一環!蛋白質就像蓋房子的磚塊,是組成肌肉最重要的原料。有了足夠的蛋白質,才能幫助肌肉生長、修復,鞏固我們的「肌肉銀行」。

蛋白質攝取黃金法則

  • 足夠的量: 每天要吃到多少蛋白質才夠呢?建議銀髮族的病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 1.2 克至 1.5 克的蛋白質。比如說,一位 60 公斤的病人,一天就要吃到 72 克到 90 克的蛋白質喔!
  • 優質的來源: 蛋白質的來源也很重要,最好選擇優質的:
  • 動物性蛋白質: 像是雞蛋、魚肉、雞胸肉、瘦牛肉、乳製品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 植物性蛋白質: 豆腐、豆漿、毛豆、堅果等等,也很棒喔!
  • 均衡的分配: 不要一次吃太多,最好把蛋白質平均分配在三餐中,讓身體可以更有效地利用。
  • 多元的搭配: 除了蛋白質,也要記得攝取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才能讓蛋白質好好被利用。

肌少症飲食建議:菜單範例

來看看一份簡單的菜單範例,給大家參考:

  • 早餐: 雞蛋三明治(全麥吐司、雞蛋、生菜)搭配一杯無糖豆漿,營養又健康!
  • 午餐: 烤鮭魚佐藜麥飯,再搭配一些炒時蔬,清爽又美味!
  • 晚餐: 滷雞腿便當(糙米飯、滷雞腿、多樣蔬菜),豐富又飽足!
  • 點心: 一小把無調味堅果或是一杯希臘優格,健康又解饞!

肌少症飲食蛋白質補充:小撇步

  • 善用乳清蛋白: 如果食慾不好或是咀嚼比較困難,可以考慮補充乳清蛋白,它容易消化吸收,是很棒的蛋白質來源。運動後或是兩餐之間喝一杯,都很不錯喔!
  • 選擇高蛋白零食: 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高蛋白零食,像是蛋白棒、高蛋白餅乾等等,可以當作下午茶或點心的選擇。
  • 烹調方式要講究: 盡量選擇清蒸、水煮、烘烤等等比較健康的烹調方式,減少油炸和高油食物的攝取。
  • 搭配正餐攝取: 有研究發現,蛋白質補充品跟正餐一起吃,可以降低血糖升高,對於有糖尿病風險的銀髮族病人來說,是更好的選擇喔!

肌少症運動攻略:動起來,肌力UP!

除了飲食,運動也是預防肌少症不可或缺的一環!運動可以刺激肌肉生長,增加肌力,讓我們的「肌肉銀行」存款越來越多!

運動種類一把抓

  • 重量訓練: 想要增加肌肉,重量訓練是最有效的方式!可以利用啞鈴、彈力帶或是自身的體重來進行訓練。
  •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身體的耐力。像是健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等,都很棒!
  • 平衡訓練: 平衡訓練可以提高身體的平衡感,預防跌倒。像是單腳站立、走直線等等,都很適合。

肌少症運動範例

來看看一份運動菜單範例:

  • 暖身: 先做 5-10 分鐘的輕度有氧運動,像是原地踏步、伸展操等等,讓身體熱起來!
  • 重量訓練:
  • 深蹲:10-12 下,重複 3 組。
  • 弓箭步:每側 10-12 下,重複 3 組。
  • 划船:10-12 下,重複 3 組。
  • 舉啞鈴:10-12 下,重複 3 組。
  • 有氧運動: 30 分鐘的健走或慢跑。
  • 緩和: 最後做 5-10 分鐘的伸展操,放鬆肌肉。

如何增加肌肉量飲食:搭配運動,效果加倍

運動後是肌肉修復和生長的黃金時期,這時候補充蛋白質,可以更有效地促進肌肉合成。建議在運動後 30 分鐘內攝取 20-30 克的蛋白質喔!

肌少症運動建議:注意事項

  • 循序漸進: 剛開始運動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就做太多,應該循序漸進,慢慢增加運動量和強度。
  • 注意安全: 運動的時候要注意安全,避免受傷。如果身體不舒服,就要立刻停止運動。
  • 持之以恆: 運動貴在堅持,只要持之以恆,就能看到效果。
  •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結合划船和自行車等運動,已被證實可以改善代謝健康,對於行動不便的銀髮族病人是更安全的選擇喔!

肌少症自我檢測方法:隨時掌握自身狀況

定期做自我檢測,可以幫助我們及早發現肌少症的風險。以下提供幾個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

  • 握力測試: 用握力器測量握力。如果男性握力小於 28 公斤,女性握力小於 18 公斤,可能就有肌少症的風險。
  • 椅子站立測試: 計算從椅子上站起來 5 次需要花多少時間。如果超過 12 秒,可能就有肌少症的風險。
  • 小腿圍測量: 測量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男性小腿圍小於 34 公分,女性小腿圍小於 33 公分,可能就有肌少症的風險。

年輕人也會有肌少症嗎?

肌少症可不是銀髮族的專利喔!年輕人如果長期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或是患有某些疾病,也是有可能罹患肌少症的!所以,不論哪個年齡層,都應該重視肌肉的健康,及早開始預防!

結語:積極面對,擁抱健康銀髮生活

肌少症雖然聽起來有點可怕,但只要我們積極面對,從飲食和運動兩方面下手,就能有效地預防和改善。別忘了,照顧好自己的「肌肉銀行」,才能讓銀髮生活更加精彩!如果對肌少症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專業的醫師或營養師,他們可以為您提供更個人化的建議喔!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肌少症?

A: 肌少症是骨骼肌肉質量、肌力或生理功能進行性且全身性的減少,影響活動力、平衡感,增加跌倒風險。

Q2: 銀髮族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是多少?

A: 建議銀髮族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 1.2 克至 1.5 克。

Q3: 預防肌少症的運動有哪些?

A: 重量訓練(如深蹲、舉啞鈴)、有氧運動(如健走)、平衡訓練(如單腳站立)都有助於預防肌少症。

Q4: 如何自我檢測是否有肌少症風險?

A: 可透過握力測試、椅子站立測試、小腿圍測量等方式進行初步檢測。

Q5: 年輕人也會有肌少症嗎?

A: 是的,年輕人若長期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或患有某些疾病,也可能罹患肌少症。

Q6: 運動後多久內補充蛋白質效果最好?

A: 建議在運動後 30 分鐘內攝取 20-30 克的蛋白質,以促進肌肉合成。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了解肌少症的藥物治療選擇與注意事項,告別走路沒力、容易跌倒的困擾!本文深入解析各種藥物的作用機制、潛在副作用,並提供實用的飲食與運動建議。及早診斷、積極面對,重拾健康活力,享受銀髮生活!
了解肌少症的藥物治療選擇與注意事項,告別走路沒力、容易跌倒的困擾!本文深入解析各種藥物的作用機制、潛在副作用,並提供實用的飲食與運動建議。及早診斷、積極面對,重拾健康活力,享受銀髮生活!
面對肌少症別慌!這篇提供台灣社會資源全攻略,包含社區關懷據點、長照服務、協會基金會與輔具補助等,助您了解肌少症症狀與自我檢測方法,透過飲食、運動積極預防及改善,提升生活品質,擁抱健康人生。家人朋友的陪伴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面對肌少症別慌!這篇提供台灣社會資源全攻略,包含社區關懷據點、長照服務、協會基金會與輔具補助等,助您了解肌少症症狀與自我檢測方法,透過飲食、運動積極預防及改善,提升生活品質,擁抱健康人生。家人朋友的陪伴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感覺體力下滑、走路變慢?小心肌少症找上門!這篇文章提供您就診肌少症的步驟懶人包,從自我檢測到科別選擇、診斷流程,一次掌握。別讓肌肉流失影響生活品質,及早了解、積極面對,重拾健康活力!
感覺體力下滑、走路變慢?小心肌少症找上門!這篇文章提供您就診肌少症的步驟懶人包,從自我檢測到科別選擇、診斷流程,一次掌握。別讓肌肉流失影響生活品質,及早了解、積極面對,重拾健康活力!
別讓肌肉悄悄流失!了解肌少症的早期症狀、自我檢測方法與預防全攻略。透過簡單的SARC-F問卷和腿圍檢測,初步評估風險。掌握飲食與運動關鍵,攝取足夠蛋白質、進行重量訓練,有效預防肌少症,維持行動力與生活品質,享受健康活力!
別讓肌肉悄悄流失!了解肌少症的早期症狀、自我檢測方法與預防全攻略。透過簡單的SARC-F問卷和腿圍檢測,初步評估風險。掌握飲食與運動關鍵,攝取足夠蛋白質、進行重量訓練,有效預防肌少症,維持行動力與生活品質,享受健康活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