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小兒氣喘就診不慌張:家長必備指南

有聲書播放

孩子咳嗽、喘鳴讓您好擔心?這份指南提供您小兒氣喘就診前的準備、就診時的溝通技巧、以及居家照護的重點,讓您面對兒童氣喘不再慌張。了解氣喘症狀、居家照護、飲食注意事項,與醫師一同擬定治療計畫,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當孩子可能得了氣喘,做父母的難免會緊張。這份指南是為了幫助大家,讓您在帶孩子看醫生時更有準備,知道該怎麼應對。

目錄

一、看醫生前的準備:先了解情況

在帶孩子去看醫生前,您可以先做些準備,這樣能更好地跟醫生溝通。

1. 記錄症狀:留意咳嗽、喘氣等

仔細記錄孩子出現的症狀,像是:

  • 發作頻率和時間:例如,只有晚上或運動後才咳?還是整天都這樣?
  • 嚴重程度:咳嗽會不會影響睡覺?呼吸是不是很困難?
  • 誘發原因:是不是接觸到讓他過敏的東西(像塵蟎、花粉、寵物毛)?感冒後是不是更嚴重?
  • 用藥反應:如果之前用過藥,記下藥名、劑量和效果。

2. 家庭病史:看看家人有沒有類似情況

了解家裡有沒有人得過氣喘、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等。這些資訊能幫助醫生判斷孩子得氣喘的機率。

3. 準備好資料:方便醫生看診

  • 健保卡:確認孩子的健保卡可以用。
  • 過去病歷:如果孩子之前在別的醫院看過,請帶上病歷或診斷證明。
  • 用藥紀錄: 紀錄孩子正在使用的所有藥物名稱及劑量,包含氣喘相關與非氣喘相關藥物。

二、看醫生時的溝通:一起合作,效果更好

看醫生時,家長要積極跟醫生說話,詳細描述孩子的症狀和以前的病史,也要提出您的疑問。

1. 清楚說出症狀:讓醫生知道孩子怎麼了

把您事先記錄的症狀告訴醫生。可以用例子來說明,例如:「孩子昨晚咳得很厲害,幾乎睡不著」、「跑步後會喘不過氣,要休息很久才能恢復」。

2. 問出您的疑問:解決心中的問題

不要怕問醫生問題。您可以問:

  • 孩子的症狀像不像氣喘?
  • 需要做哪些檢查才能確定是不是氣喘?
  • 治療的目標是什麼?
  • 有哪些治療方法?
  • 藥物會有什麼副作用?
  • 在家裡要怎麼照顧?
  • 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3. 了解治療計畫:知道怎麼控制病情

跟醫生一起討論,制定治療計畫。確保您了解藥怎麼用、用多少、什麼時候用,以及下次什麼時候回診。問問醫生關於「氣喘行動計畫」,這是一份專為您孩子設計的指南,告訴您氣喘發作時該怎麼辦。

三、看完醫生後的追蹤:長期堅持,控制病情

氣喘是慢性病,需要長期追蹤和管理。

1. 聽醫生的話:按時吃藥,定期回診

一定要按照醫生的指示用藥,不要自己停藥或改變劑量。定期帶孩子回診,讓醫生看看治療效果,並調整治療計畫。

2. 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反應,避免惡化

密切注意孩子的病情變化,如果發現任何不對勁,要馬上跟醫生聯絡。

3. 養成好習慣:多方面配合,預防發作

  • 避免接觸過敏原:定期打掃家裡,用防塵蟎的寢具,避免接觸花粉、寵物毛等。
  • 保持空氣乾淨:不要讓孩子吸到二手菸、空氣污染。
  • 適度運動:鼓勵孩子做適度運動,增強體質。運動前要先熱身,並隨身帶急救藥物。
  • 注意保暖:避免讓孩子著涼感冒。
  • 飲食均衡: 確保孩子攝取均衡的營養,維持免疫力。

四、特殊情況怎麼辦

1. 兒童氣喘的四個特點是什麼?

除了咳嗽、喘氣、呼吸困難、胸悶,兒童氣喘可能還有以下特點:

  • 反覆發作:症狀時好時壞,晚上或早上容易加重。
  • 季節性變化:症狀可能在特定季節(如花粉季)加重。
  • 運動後誘發:運動後容易咳嗽、喘氣。
  • 家族史:家人有過敏性疾病。

2. 兒童氣喘半夜咳是什麼原因?

  • 晚上氣溫低:冷空氣刺激呼吸道,引起發炎。
  • 躺著睡覺:鼻涕倒流,刺激呼吸道。
  • 塵蟎多:臥室是塵蟎的主要聚集地,容易引起過敏。

3. 兒童氣喘變天就咳怎麼預防?

  • 注意保暖:天氣變化時,幫孩子加衣服,避免著涼。
  • 使用濕度調節器:讓室內濕度維持在50-60%之間。
  • 避免外出:空氣不好或氣溫驟降時,盡量不要帶孩子外出。

4. 兒童氣喘跑步時咳怎麼辦?

  • 運動前熱身:充分熱身可以減少運動引起的氣喘發作。
  • 運動中休息:如果出現症狀,要馬上停止運動並休息。
  • 使用藥物:在運動前15-30分鐘使用醫生開的支氣管擴張劑,可以預防運動引起的氣喘。

5. 氣喘發作沒藥怎麼辦?

  • 保持冷靜:儘量讓孩子保持冷靜,不要害怕。
  • 幫助呼吸:讓孩子採取舒服的姿勢,如坐著或半躺著。
  • 補充水分:鼓勵孩子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濕潤。
  • 立即就醫: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惡化,要馬上送醫院。

6. 兒童輕微氣喘症狀怎麼辦?

  • 遠離誘發因素:儘量讓孩子遠離已知的誘發因素,如過敏原、刺激性氣味等。
  • 多休息:讓孩子充分休息,避免太累。
  • 監測: 密切監測孩子的呼吸狀況,如果沒有改善或持續惡化,請立即就醫。

7. 兒童氣喘飲食有什麼要注意的?

雖然沒有絕對不能吃的東西,但有些食物可能誘發或加重氣喘:

  • 過敏原食物:如牛奶、雞蛋、花生、海鮮等。
  • 含人工添加物的食物:如色素、防腐劑等。
  • 冰冷食物: 冰冷食物容易刺激呼吸道,引起氣喘發作。
  • 高組織胺食物: 如發酵食品、加工肉品等。

建議家長記錄孩子的飲食,看看哪些食物可能引起不適,並跟醫生討論是否需要做過敏原檢測。

8. 小兒氣喘照護注意事項?

  • 定期打掃家裡:用吸塵器清潔地板、地毯、窗簾等,並定期更換床單、被套。
  • 保持室內空氣乾淨:使用空氣清淨機,避免讓孩子吸到二手菸、空氣污染。
  • 教孩子正確用藥:確保孩子學會正確使用吸入器,並了解藥的用途和副作用。
  • 建立氣喘日記: 紀錄孩子每天的症狀、用藥情況、以及接觸到的誘發因子,幫助更好地掌握病情。

9. 兒童氣喘居家照顧重點?

  • 規律用藥:按照醫生指示,每天定時使用控制型藥物。
  • 監測病情:定期測量尖峰呼氣流速 (PEF),並記錄在氣喘日記中。
  • 預防感染:鼓勵孩子勤洗手,避免接觸感冒的人。
  • 情緒支持:給予孩子情緒支持,鼓勵他們積極面對疾病。

五、台灣社福與相關基金會資源

以下提供台灣幾個社福與相關基金會的資訊,家長可以多加利用:

  • 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提供氣喘相關知識、舉辦講座活動。
  • 中華民國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提供小兒過敏氣喘免疫相關專業資訊。
  • 罕見疾病基金會: 針對罕見疾病的氣喘病童,提供相關支持與協助。

結語:積極面對,與氣喘共存

常見問題精選

Q1: 就診前家長該準備什麼?

A: 記錄氣喘症狀(頻率、嚴重程度、誘發因素)、家庭病史、健保卡、過去病歷、用藥紀錄,以利醫生診斷。

Q2: 就診時,家長如何與醫生溝通?

A: 清晰描述症狀,主動提問(診斷、檢查、治療目標、藥物副作用等),了解治療計畫,掌握疾病管理權。

Q3: 確診氣喘後,如何追蹤病情?

A: 遵從醫囑按時用藥、定期回診,觀察病情變化並及時反應,建立良好生活習慣(避開過敏原、注意保暖等)。

Q4: 兒童氣喘有哪些特徵?

A: 反覆發作、季節性變化、運動後誘發、家族史。夜間或清晨症狀容易加重。

Q5: 氣喘發作時沒藥怎麼辦?

A: 保持冷靜,協助呼吸,補充水分,並立即就醫。

Q6: 如何預防兒童氣喘變天咳?

A: 注意保暖、使用濕度調節器、避免外出。

Q7: 兒童氣喘飲食有禁忌嗎?

A: 避免過敏原食物、含人工添加物的食物、冰冷食物、高組織胺食物。記錄飲食日記觀察。

Q8: 有哪些小兒氣喘照護重點?

A: 定期清潔居家環境、維持空氣品質、教導孩子正確用藥、建立氣喘日記、規律用藥、預防感染、給予情緒支持。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Mthembu, N.et al. (2021). Respiratory Viral and Bacteri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Early Childhood Asthma. Frontiers in allergy.

[2] National Asthma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Program. (1997). Expert panel report II: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NIH Publication No. 97-4051).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3] Conrad, L-A., Cabana, M-D., & Rastogi, D. (2021). Defining pediatric asthma: phenotypes to endotypes and beyond. Pediatric research.

[4]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1991). National Asthma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Program: Expert panel report: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5] Guilbert, T. W., Moss, M. H., & Lemanske, R. F. (2008). Approach to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asthma. In W. W. Busse, N. F. Adkinson, B. Bochner, & Middleton’s aller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p. 1319-1339). Mosby.

[6] Guilbert, T. W., Lemanske, R. F., Jr., & Jackson, D. (2014). Diagnosis of asthm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In N. F. Adkinson, B. S. Bochner, W. Burks, et al. (Eds.), Middleton’s aller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p. 861-875). Mosby.

[7] Holguin, F., Cardet, J. C., Chung, K. F., et al. (2020). Management of severe asthma: A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guidelin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55.

[8] Bateman, E. D., Reddel, H. K., Eriksson, G., et al. (2010). Overall asthma contro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ent control and future risk.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25(3), 600.

[9] Bloom, C. I., Palmer, T., Feary, J., et al. (2019). Exacerbation patterns in adults with asthma in England: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99, 446.

[10] Bender, B. G., & Bender, S. E. (2005). Patient-identified barriers to asthma treatment adherence: Responses to interviews, focus groups, and questionnaires. Immunology and Aller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5(1), 107–117.

[11] Limb, S. L., Brown, K. C., Wood, R. A., et al. (2005). Irreversible lung function deficits in young adults with a history of childhood asthma.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16, 1213.

[12] Chong, J., Haran, C., Chauhan, B. F., & Asher, I. (2015). Intermittent inhaled corticosteroid therapy versus placebo for persistent asthma in children and adul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Issue Number), CD011032.

[13] National Asthma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Program. (2017). Expert Panel Report III: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EPR-3).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https://www.nhlbi.nih.gov/health-topics/guidelines-for-diagnosis-management-of-asthma/

[14] Terry, P. D., Heidel, R. E., & Dhand, R. (2021). Asthma in adult patients with COVID-19. Prevalence and risk of severe disease.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3, 893.

[15] Stoodley, R. G., Aaron, S. D., & Dales, R. E. (1999). The role of ipratropium bromide in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acute asthma exacerbatio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34, 8.

[16] 長期追蹤氣喘兒童轉換為青少年期的家庭與個人因素對生活品質與肺功能之影響以及家庭充能計畫之成效 | GRB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1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破除氣喘迷思、做好控制 讓你的氣喘不發作

[18] 發展氣喘兒童及其父母自我處理行為的病人教育計畫 | GRB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19] 兒童氣喘與運動 | 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兒童氣喘診斷攻略:小朋友也能做的肺功能檢查全解析
家有喘息兒?別擔心!本文深入淺出地介紹兒童氣喘的診斷方式,包含病史詢問、身體檢查,以及小朋友也能配合的肺功能檢查。了解氣喘的四大特徵,重視早期發現,積極配合醫師檢查,與醫師充分溝通,守護孩子的呼吸健康,讓孩子也能快樂成長!
小兒氣喘父母的喘息空間:情緒管理與支持資源全攻略
小兒氣喘讓父母身心俱疲?別擔心!這篇文章提供實用的情緒管理技巧、喘息服務資訊及心理支持管道,助您擺脫照顧壓力,找回喘息空間。了解如何調適壓力、善用喘息服務,並建立支持系統,讓您與孩子一同健康快樂成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