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肥胖體質怎麼辦?認識基礎代謝率、熱量赤字與節食反彈的真相

有聲書播放

破解肥胖體質的關鍵:別再盲目節食!想健康減重,先了解基礎代謝率、熱量赤字的真相。本文深入探討節食反彈的原因,教你如何聰明吃、有效動,擺脫溜溜球效應,找到適合自己的減脂方法,重拾自信與健康。告別節食,擁抱健康享瘦人生!
「唉,明明吃得不多,怎麼還是瘦不下來?」許多人都曾這樣抱怨。看著衣櫃裡那些曾經合身的漂亮衣服,心中難免感到沮喪。

目錄

其實,減重並非單純的少吃多動,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身體,破解肥胖的密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基礎代謝率、熱量赤字和節食反彈這些減重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概念,幫助大家找到更健康、更有效的減重方式。

什麼是基礎代謝率(BMR)?為什麼它這麼重要?

想像一下,即使我們整天躺在床上不動,身體還是需要消耗能量來維持呼吸、心跳、體溫等基本生理功能。這就是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BMR 可以說是身體的「最低能耗」,它佔了我們每日總能量消耗(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DEE)的很大一部分。

  • BMR 是什麼? 簡單來說,BMR 就是身體在完全靜止狀態下,維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熱量。
  • BMR 的影響因素: 影響 BMR 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 肌肉量: 肌肉組織比脂肪組織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肌肉量越高,BMR 也越高。
    • 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會逐漸流失,BMR 也會下降。
    • 性別: 一般來說,男性比女性擁有更多的肌肉量,因此 BMR 也較高。
    • 基因: 基因也會影響 BMR,有些人天生就是「易瘦體質」。
    • 荷爾蒙: 甲狀腺功能低下會導致 BMR 下降。
  • 如何計算 BMR: 雖然可以透過專業儀器測量 BMR,但我們也可以使用一些公式來估算。一個常見的公式是 Harris-Benedict 公式,網路上有很多 BMR 計算器可以使用。
  • TDEE 是什麼?如何計算 TDEE? TDEE,也就是每日總能量消耗,是指你一天下來總共消耗的熱量,包含了BMR、活動量消耗以及食物熱效應。TDEE的計算方式為:BMR × 活動係數。活動係數會依照你的活動程度而有所不同,從幾乎不運動到高強度運動都有不同的係數可以參考。

熱量赤字:減重的基本原則

了解 BMR 後,我們就可以談談減重的核心概念:熱量赤字。

  • 熱量赤字是什麼? 熱量赤字是指我們攝取的熱量少於消耗的熱量。當身體處於熱量赤字時,就會開始分解儲存的脂肪來提供能量,達到減重的效果。
  • 熱量赤字計算方法: 首先,我們要算出自己的 TDEE,也就是每日總能量消耗。然後,設定一個合理的熱量赤字,例如每天減少 500 大卡。這樣一來,一周就能減少 3500 大卡,理論上可以減少約 0.5 公斤的體重。
  • 熱量赤字設定的注意事項: 熱量赤字並非越大越好。過度嚴苛的熱量赤字會導致身體啟動保護機制,降低 BMR,反而不利於長期減重。建議初期設定較小的熱量赤字,並根據身體反應慢慢調整。

節食反彈:為什麼節食減肥不可取?

許多病人都嘗試過節食減肥,但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出現「溜溜球效應」,體重反覆增減。這是因為節食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 節食減肥的危害:
    • 降低 BMR: 長期節食會使身體認為處於飢荒狀態,進而降低 BMR,減少能量消耗。
    • 肌肉流失: 節食容易造成肌肉流失,進一步降低 BMR。
    • 營養不良: 節食可能導致營養素攝取不足,影響身體機能。
    • 節食反彈: 極度壓抑食慾後,一旦恢復正常飲食,身體會更有效率地儲存能量,造成體重迅速反彈。
  • 什麼是補償性進食? 節食後,身體會產生強烈的飢餓感,並渴望高熱量的食物。這就是補償性進食,也就是為了彌補之前的熱量缺口,而不自覺地吃進更多的食物。
  • 什麼是情緒性飲食? 情緒性飲食是指因為情緒(例如壓力、焦慮、悲傷)而進食,而非因為生理上的飢餓。節食容易造成情緒低落,進而引發情緒性飲食,導致減重失敗。

血糖波動:影響食慾與能量的隱形推手

血糖的穩定對於維持食慾和能量的平衡至關重要。

  • 血糖波動大的原因: 飲食習慣是影響血糖波動的主要因素。攝取過多的精緻碳水化合物(例如白米飯、麵包、含糖飲料)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隨後又快速下降,造成血糖波動過大。
  • 如何控制血糖波動:
    • 選擇低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食物: 低 GI 食物能使血糖緩慢上升,有助於維持血糖穩定。
    • 均衡飲食: 確保每餐都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纖維和健康脂肪,有助於延緩血糖上升。
    • 規律飲食: 定時定量進食,避免長時間空腹,有助於維持血糖穩定。

常見問題與建議行動

問題一:我總是覺得餓,很難控制食慾,該怎麼辦?

長期節食、血糖波動過大、情緒性飲食都可能導致食慾難以控制。

您可以:

1. 調整飲食結構: 增加蛋白質、纖維和健康脂肪的攝取,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2. 穩定血糖: 選擇低 GI 食物,規律飲食。

3. 管理情緒: 尋找壓力釋放的管道,例如運動、冥想、與朋友聊天。

建議:

1. 記錄每天的飲食內容和時間,以及情緒狀態,找出影響食慾的因素。

2. 諮詢營養師,制定個人化的飲食計畫。

3. 學習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冥想。

問題二:我已經很努力運動了,但體重還是沒有明顯下降,是不是我的基礎代謝率太低了?

運動量不足、飲食控制不佳、肌肉量不足都可能導致體重下降不明顯。

您可以:

1. 增加運動量: 除了有氧運動外,加入重量訓練,增加肌肉量。

2. 重新評估飲食: 確保攝取的熱量低於消耗的熱量,並注意營養均衡。

3. 提高基礎代謝率: 透過運動增加肌肉量,並保持充足的睡眠。

建議:

1. 諮詢健身教練,制定運動計畫。

2. 使用 app 或穿戴裝置追蹤運動量和飲食。

3. 確保每天有 7-8 小時的睡眠。

問題三:我之前靠節食瘦下來了,但現在體重又反彈了,而且好像比之前更難瘦,該怎麼辦?

節食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身體更有效率地儲存能量,造成體重反彈。

您可以:

1. 停止節食: 恢復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的營養。

2. 增加肌肉量: 透過重量訓練提高基礎代謝率。

3. 慢慢減少熱量攝取: 設定較小的熱量赤字,讓身體逐漸適應。

建議:

1. 諮詢營養師,制定飲食計畫。

2. 開始進行重量訓練,並逐漸增加訓練強度。

3. 耐心等待,不要急於求成。

肥胖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耐心和毅力才能解決。了解自己的身體,採取正確的飲食和運動方式,並與專業人士合作,相信每個病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健康減重之路。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基礎代謝率(BMR)?為什麼重要?

A: BMR是身體在靜止狀態下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熱量,影響因素包含肌肉量、年齡、性別、基因和荷爾蒙。

Q2: 什麼是熱量赤字?如何計算?

A: 熱量赤字是指攝取的熱量少於消耗的熱量。先算出TDEE,再設定合理的熱量赤字,如每日減少500大卡。

Q3: 節食減肥為什麼不可取?

A: 節食會降低BMR、造成肌肉流失、導致營養不良,並容易引起補償性進食和情緒性飲食,最終導致體重反彈。

Q4: 如何控制血糖波動?

A: 選擇低GI食物、均衡飲食(蛋白質、纖維、健康脂肪)、規律飲食,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和下降。

Q5: 總是覺得餓,難控制食慾怎麼辦?

A: 調整飲食結構(增加蛋白質、纖維)、穩定血糖(低GI飲食)、管理情緒,並記錄飲食和情緒找出影響因素。

Q6: 努力運動但體重沒下降,怎麼辦?

A: 增加運動量(加入重訓)、重新評估飲食、提高基礎代謝率(運動增肌、充足睡眠),並諮詢健身教練。

Q7: 節食後體重反彈,而且更難瘦怎麼辦?

A: 停止節食、恢復均衡飲食、增加肌肉量(重訓)、慢慢減少熱量攝取,並諮詢營養師。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Ockenga, J., Freudenreich, M., Zakonsky, R., et al. (2005). 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mplication for DRG-based reimbursement and health care quality. Clinical Nutrition, 24, 913-919.

[2] Bosy-Westphal, A., Hägele, F-A., & Müller, M-J. (2021). What Is the Impact of Energy Expenditure on Energy Intake? Nutrients.

[3] Goldman Cecil Medicine Twenty Sixth Edit

[4] Downs, C-J.et al. (2020). Effects of Selection for Mass-Independent Maximal Metabolic Rate on Food Consumpti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zoology : PBZ.

[5] Liu, P., Li, Y., & Ma, L. (2021). Caloric Restriction May Help Delay the Onset of Frailty and Support Frailty Management. Frontiers in nutrition.

[6] Yin, J., Zhu, Y., Malik, V., et al. (2021). Intake of sugar-sweetened and low-calorie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Advances in Nutrition, 12, 89-101.

[7] Sano, A.et al. (2024).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a Risk Factor for Skeletal Muscle Loss in the Course of Dietary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Internal medicine (Tokyo, Japan).

[8] Busetto, L.et al. (2021). Mechanisms of weight regain.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9] Loos, R-J-F., Burant, C., & Schur, E-A. (2021). Strategies to Understand the Weight-Reduced State: Genetics and Brain Imaging. Obesity (Silver Spring, Md.).

[10] Kishimoto, I. (2023). Subclinical Reactive Hypoglycemia with Low Glucose Effectiveness-Why We Cannot Stop Snacking despite Gaining Weight. Metabolites.

[11] Hollstein, T., & Piaggi, P. (2020). Metabolic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Susceptibility to Weight Gain: Current Evidence. Current obesity reports.

[12] Cai, X-J.et al. (2022). Emerging Role of High Glucose Levels in Cancer Progression and Therapy.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13] Reily, N-M., Vartanian, L-R., & Faasse, K. (2020). Development of a scale to measure reasons for eating less healthily after exercise: the compensatory unhealthy eating scale. Health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medicine.

[14] Martins, C.et al. (2020). Revisiting the Compensatory Theory as an explanatory model for relapse in obesity managemen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5] Guerrero-Hreins, E.et al. (2022). A Comparison of Emotional Triggers for Eating in Men and Women with Obesity. Nutrients.

[16] Barak, R-E.et al. (2021). Emotional Eating in Adults: The Role of Sociodemographics, Lifestyle Behaviors, and Self-Regulation-Findings from a U.S. Nation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7] 世界肥胖日 臺灣動起來 成人肥胖比率雖趨緩,「拒」糖「挑」食不放鬆!-衛生福利部

[18] 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 – 國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 |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成功瘦身後,卻發現頭髮跟著一直掉?別慌張,這常是身體缺乏特定養分的訊號。本文將揭露背後的原因,並教你如何透過關鍵的飲食調整,從根本改善問題,讓你安心享受變健康的成果,重拾豐盈濃密的秀髮與自信。
成功瘦身後,卻發現頭髮跟著一直掉?別慌張,這常是身體缺乏特定養分的訊號。本文將揭露背後的原因,並教你如何透過關鍵的飲食調整,從根本改善問題,讓你安心享受變健康的成果,重拾豐盈濃密的秀髮與自信。
面對 168、生酮、地中海飲食感到眼花撩亂?別再煩惱該選哪個了!本文用一張全方位比較表,為您深入解析 3 大飲食法的原理、優缺點與適合對象,助您快速找到量身打造的專屬減重方案,健康瘦身不走冤枉路。
面對 168、生酮、地中海飲食感到眼花撩亂?別再煩惱該選哪個了!本文用一張全方位比較表,為您深入解析 3 大飲食法的原理、優缺點與適合對象,助您快速找到量身打造的專屬減重方案,健康瘦身不走冤枉路。
成功減去體重後,如何守住辛苦的成果?本篇提供一套完整的防護系統,教你掌握飲食、運動到心理層面的 5 大黃金習慣,將理想體態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讓你自信告別體重反彈的焦慮,享受永久的輕盈。
成功減去體重後,如何守住辛苦的成果?本篇提供一套完整的防護系統,教你掌握飲食、運動到心理層面的 5 大黃金習慣,將理想體態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讓你自信告別體重反彈的焦慮,享受永久的輕盈。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