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診斷標準:BMI 及其他考量
BMI 的定義與應用
BMI是用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算出來的,可以初步評估病人的體重狀況。世界衛生組織 (WHO) 和很多國家都用BMI來判斷是否肥胖,標準如下:
- 體重過輕:BMI < 18.5
- 正常體重:BMI 18.5-24.9
- 體重過重:BMI 25.0-29.9
- 肥胖 (第一級):BMI 30.0-34.9
- 肥胖 (第二級):BMI 35.0-39.9
- 重度肥胖 (第三級):BMI ≥ 40
BMI 作為肥胖診斷的局限性
雖然BMI簡單好用,但它也有一些缺點:
1. 無法區分肌肉和脂肪:BMI沒辦法判斷體重是來自肌肉還是脂肪。像是運動員可能有比較高的BMI,但實際上他們的脂肪並不多。
2. 忽略身體組成:BMI沒有考慮脂肪分布。肚子裡的脂肪(內臟脂肪)對心血管疾病和新陳代謝問題的影響更大,但BMI看不出來。
3. 種族差異:研究發現,不同種族的人在相同的BMI值下,脂肪含量可能不一樣。例如,亞洲人可能在比較低的BMI值下,就出現新陳代謝方面的問題。
新的診斷考量:腰圍與身體組成
因為BMI有這些缺點,所以現在醫生也開始重視其他指標,像是:
1. 腰圍:腰圍是判斷肚子脂肪堆積的重要指標。腰圍太粗,代表有比較高的風險會出現新陳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2. 身體組成分析:用一些儀器,像是生物電阻抗分析 (BIA) 或雙能量 X 射線吸收測定法 (DEXA),可以更準確地測量脂肪比例和肌肉量。
3. 腦部指紋:研究發現,腦部的活動模式和腰圍的關係,比和BMI的關係更強烈,這表示腦部在肥胖的過程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減肥方法:多元選擇
飲食調整
調整飲食是減肥的基礎。建議病人採取均衡的飲食,控制總熱量,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
- 飲食順序:有些「懶人減肥法」強調吃飯的順序,例如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最後才吃碳水化合物,這樣比較容易有飽足感,吃得比較少。
- 飲食改變:病人可以記錄飲食日記、學習營養知識,改變煮飯的習慣,這樣可以幫助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運動
運動是減肥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氧運動(像是跑步、游泳)和重量訓練(像是舉重)都可以幫助消耗熱量、增加肌肉量,讓新陳代謝更好。
藥物治療
有些藥物可以幫助減肥。但是,病人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並且注意可能的副作用。現在的減肥藥主要是讓人吃得比較少,來達到減肥的效果。
減重手術
減重手術是針對非常肥胖的病人的治療方法。手術會改變胃腸道的結構,減少食物的攝取和吸收,來達到減肥的目的。
減重手術:選擇與考量
常見的減重手術類型
1. 胃袖狀切除術 (Vertical Sleeve Gastrectomy):切掉一部分的胃,讓胃變小,這樣病人就吃得比較少。
2. Roux-en-Y 胃繞道手術 (Roux-en-Y Gastric Bypass):把胃分成一個小胃囊,然後把它連接到小腸的中段,繞過一部分的胃和小腸,減少食物的吸收。
3. 可調節式胃束帶手術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在胃的上端放一個可以調整鬆緊的束帶,限制食物通過,這樣病人就吃得比較少。
4. 膽胰分流合併十二指腸轉位術 (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結合胃袖狀切除術和腸道繞道手術,減少食物的攝取和吸收。
減重手術的適應症
減重手術通常適合BMI ≥ 40的病人,或是BMI ≥ 35 且同時有嚴重的肥胖相關疾病(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
減重手術後的飲食注意事項
減重手術後,病人需要按照特別的飲食計畫,才能確保營養足夠,並且避免出現問題。
- 術後初期:一開始只能吃流質食物,然後慢慢改成半流質和軟質食物。
- 長期:少量多餐,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增加蛋白質的攝取,並且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肥胖併發症
肥胖和很多健康問題有關,包括:
- 代謝症候群: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肚子肥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 第二型糖尿病:肥胖是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 心血管疾病:肥胖會增加冠心病、心臟衰竭和中風的風險。
- 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可能導致肝臟堆積脂肪,進而變成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研究顯示,過重或肥胖是肝功能異常的重要指標。
- 睡眠呼吸中止症:肥胖會增加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導致睡眠品質不好,白天容易想睡覺。
- 骨關節炎:過重的體重會增加關節的負擔,加速關節的磨損,導致骨關節炎。
- 某些癌症:肥胖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癌等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
結語
肥胖是一個複雜的健康問題,診斷和治療需要考慮每個病人的狀況。除了BMI之外,腰圍、身體組成和新陳代謝的指標也很重要。減肥方法包括飲食調整、運動、藥物治療和減重手術。病人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並且注意預防和控制肥胖相關的問題。
常見問題精選
Q1: BMI的局限性有哪些?
A: BMI無法區分肌肉和脂肪,忽略脂肪分布,且不同種族在相同BMI下體脂肪含量可能不同。
Q2: 除了BMI,還有哪些診斷肥胖的指標?
A: 腰圍是評估腹部脂肪堆積的重要指標,身體組成分析可以更準確地測量體脂肪比例和肌肉量。
Q3: 有哪些常見的減重手術類型?
A: 包括胃袖狀切除術、Roux-en-Y胃繞道手術、可調節式胃束帶手術和膽胰分流合併十二指腸轉位術。
Q4: 哪些人適合接受減重手術?
A: 通常適用於BMI≥40的患者,或BMI≥35且合併有嚴重肥胖相關疾病的患者。
Q5: 肥胖可能導致哪些併發症?
A: 包括代謝症候群、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骨關節炎和某些癌症。
Q6: 肥胖的成因有哪些?
A: 肥胖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