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腰圍、血壓、膽固醇:認識代謝症候群指標的正確量測方式

有聲書播放

擔心腰圍超標、血壓不穩、膽固醇過高?這篇文章提供完整代謝症候群初診攻略!教您正確測量腰圍、血壓,掌握膽固醇知識,遠離健康紅字。從生活習慣調整,輕鬆管理血糖,為您的健康把關!
各位朋友,您是否也曾疑惑過,體檢報告上的紅字到底代表什麼?腰圍好像越來越粗,血壓也開始不穩定,是不是代表身體亮起了紅燈?別擔心,這篇文章將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帶您了解代謝症候群的診斷關鍵,以及如何正確測量腰圍、血壓,並掌握膽固醇的相關知識。讓我們一起為健康把關!

目錄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群危險因子的集合,包括腰圍過粗、血壓偏高、血糖偏高、三酸甘油酯過高和高密度膽固醇(HDL-C,俗稱「好膽固醇」)過低。當這些危險因子同時出現,就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在台灣,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不容忽視。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20至64歲的民眾中,大約每4人就有1人患有代謝症候群,其中男性盛行率明顯高於女性。而若將19歲以上成年人納入考量,盛行率更可能高達35%。這意味著,我們身邊有許多人都可能正默默承受代謝症候群的威脅。

醫師在診斷代謝症候群時,主要會依據以下五項指標:

1. 腰圍:男性 ≥ 90 公分,女性 ≥ 80 公分(此為台灣標準)

2. 血壓:收縮壓 ≥ 130 mmHg 或舒張壓 ≥ 85 mmHg,或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

3. 血糖:空腹血糖 ≥ 100 mg/dL,或正在服用降血糖藥物。

4. 三酸甘油酯:≥ 150 mg/dL,或正在服用降三酸甘油酯藥物。

5. 高密度膽固醇 (HDL-C):男性 < 40 mg/dL,女性 < 50 mg/dL。

只要符合上述五項指標中的三項或以上,就可能被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臨床檢查與實驗室檢測

除了上述的診斷標準外,醫師還會進行一些臨床檢查與實驗室檢測,以更全面地評估病人的健康狀況。

1. 病史詢問:醫師會詢問病人的家族病史、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用藥情況等,以了解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

2. 身體檢查:醫師會測量病人的身高、體重、腰圍、血壓等,並檢查病人的外觀是否有異常。

3. 血液檢查:醫師會安排病人進行血液檢查,以檢測血糖、血脂(包括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肝功能、腎功能等。

4. 其他檢查: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醫師可能會安排其他檢查,如心電圖、胸部X光等。

腰圍測量:正確姿勢,擺脫「腰」瘦迷思

腰圍是判斷腹部肥胖的重要指標,也是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之一。但您真的知道如何正確測量腰圍嗎?

如何測量腰圍?

1. 準備工具:準備一條柔軟的布尺。

2. 測量位置:找到您的肋骨下緣和骨盆上緣(髂前上棘)的中點。這個位置大約是您身體最細的地方,也是正確的腰圍測量點。

3. 測量姿勢

* 站直,雙腳併攏,放鬆身體。

* 將布尺水平環繞您的腰部,確保布尺沒有扭曲或鬆弛。

* 在您呼氣結束時,讀取布尺上的數字。

4. 注意事項

* 測量時不要穿著厚重的衣物,以免影響測量結果。

* 測量時不要憋氣或吸氣,保持自然的呼吸。

* 如果自己測量不方便,可以請家人或朋友協助。

女生/男生正常腰圍是多少?腰圍多少算肥胖?

  • 台灣標準
    • 男性:< 90 公分
    • 女性:< 80 公分
  • 亞洲其他地區標準可能略有不同
  • 腰圍多少算肥胖? 超過上述標準就屬於腹部肥胖,需要特別注意。

腰圍60公分正常嗎?

對於女性來說,腰圍60公分通常屬於非常纖細的身材。但要注意的是,過瘦也可能影響健康,建議維持適當的體重和體脂率。

腰圍變大是手術影響嗎?

腰圍變大可能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包括飲食過量、缺乏運動、年齡增長、荷爾蒙變化等。如果腰圍變大發生在手術後,可能與手術後的活動量減少、飲食習慣改變等因素有關。建議諮詢醫師,找出腰圍變大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血壓測量:掌握黃金時機,遠離隱形殺手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也是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之一。定期測量血壓,有助於及早發現高血壓,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量血壓最佳時機

  • 早上起床後:起床後1小時內,排空膀胱後測量。
  • 晚上睡覺前:睡覺前測量,有助於了解夜間血壓。
  • 服藥前後:了解藥物對血壓的影響。
  • 感覺不適時:如有頭暈、頭痛、胸悶等症狀,應立即測量血壓。
  • 定期追蹤:根據醫師的建議,定期測量血壓。

血壓測量注意事項

  • 準備工作
    • 測量前30分鐘避免咖啡因、酒精、吸菸和劇烈運動。
    • 測量前5分鐘靜坐休息,放鬆心情。
    • 排空膀胱。
  • 測量姿勢
    •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雙腳平放地面。
    • 手臂放在桌面上,與心臟同高。
    • 將血壓計袖帶綁在上臂,袖帶下緣距離手肘約2-3公分。
  • 測量過程
    • 保持安靜,不要說話。
    • 按照血壓計的指示操作。
    • 記錄測量結果。
  • 選擇血壓計
    • 建議選擇經過認證的電子血壓計。
    • 定期校正血壓計,確保測量準確。

膽固醇:好壞分清,健康加分

膽固醇是身體必需的物質,但過高的膽固醇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了解膽固醇的種類和數值,有助於更好地管理健康。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 是什麼?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俗稱「好膽固醇」,它能將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運回肝臟代謝,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HDL-C 的數值越高越好。

三酸甘油酯過高怎麼辦?三酸甘油脂400算高嗎?

三酸甘油酯是血液中的一種脂肪,過高的三酸甘油酯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胰臟炎的風險。

  • 三酸甘油脂400算高嗎? 答案是肯定的。正常的三酸甘油酯數值應低於 150 mg/dL。三酸甘油酯400 mg/dL屬於非常高的數值,需要立即採取措施。
  • 如何降低三酸甘油酯?
    • 飲食控制:減少攝取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增加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等。
    • 規律運動: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 戒菸限酒:菸酒會影響血脂代謝,應盡量避免。
    • 藥物治療:如果生活方式調整效果不佳,醫師可能會開立降三酸甘油酯的藥物,如fibrate類藥物。

膽固醇控制:飲食與生活習慣的雙重奏

膽固醇控制需要飲食與生活習慣的雙重配合。

  • 飲食方面
    • 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取:這些脂肪容易增加低密度膽固醇 (LDL-C),也就是「壞膽固醇」。
    •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
    • 適量攝取不飽和脂肪:如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三酸甘油酯,提高HDL-C。
  • 生活習慣方面
    • 規律運動:有助於降低LDL-C,提高HDL-C。
    • 維持健康體重:肥胖會影響血脂代謝。
    • 戒菸:吸菸會降低HDL-C。
    • 適量飲酒:過量飲酒會升高三酸甘油酯。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更了解代謝症候群,並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和膽固醇知識。記住,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問題,才能為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A: 代謝症候群是腰圍過粗、血壓偏高、血糖偏高、三酸甘油酯過高和高密度膽固醇過低等危險因子的集合,會增加慢性疾病風險。

Q2: 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A: 符合腰圍、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膽固醇五項指標中三項或以上,即可能被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Q3: 如何正確測量腰圍?

A: 站直放鬆,找到肋骨下緣和骨盆上緣的中點,水平環繞腰部測量,呼氣結束時讀取數字。男性標準<90公分,女性<80公分。

Q4: 量血壓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

A: 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服藥前後、感覺不適時,以及定期追蹤時都是量血壓的好時機。

Q5: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 是什麼?

A: HDL-C俗稱「好膽固醇」,有助於將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運回肝臟代謝,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數值越高越好。

Q6: 三酸甘油酯過高怎麼辦?

A: 透過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戒菸限酒,或必要時使用藥物治療來降低三酸甘油酯。

Q7: 如何透過飲食控制膽固醇?

A: 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增加膳食纖維,適量攝取不飽和脂肪,有助於控制膽固醇。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Lima, L-C-B-d-A.et al. (2024). Associations between Component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Demographic, Nutritional, and Lifestyle Factors. Journal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2] Nikbakht, H.et al. (2021). Factor Analysis of Metabolic Syndrome Components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the South of Iran (PERSIAN Kharameh Cohort Study). Iran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3] Peterseim, C-M., Jabbour, K., & Mulki, A-K. (2024). Metabolic Syndrome: An Updated Review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Primary Care Clinicians. Journal of primary care & community health.

[4] Ladla, A.et al. (2021). Which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tabolic syndrome are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elderly populations? Journal of clinical & translational endocrinology.

[5] Leslie, W-D. (2020). Estimating Waist and Hip Circumference from Routine Clinical DXA. Journal of clinical densitometr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Densitometry.

[6] Ashwell, M., & Gibson, S. (2016). Waist-to-height ratio as an indicator of early health risk: Simpler and more predictive than using a matrix based on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BMJ Open, 6.

[7] Cerhan, J. R., Moore, S. C., Jacobs, E. J., et al. (2014). A pooled analysis of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mortality in 650,000 adults.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89, 335-345.

[8] Textor, S. C. (2017). Renal arterial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01, 65-79.

[9] Carey, R. M., Calhoun, D., Bakris, G., et al. (2018). Resistant hypertension: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mmittee of the Council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Research. Hypertension.

[10] Psaty, B. M., Smith, N. L., Siscovick, D. S., et al. (1997). Health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antihypertensive therapies used as first-line ag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277, 739-745.

[11] Carey, R. M., Calhoun, D. A., Bakris, G. L., et al. (2018). Resistant hypertens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ypertension, 72, e53-e90.

[12] Silverman, M. G., Ference, B. A., Im, K., et al. (2016). Association between lowering LDL-C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reduction among different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316, 1289-1297.

[13] Bibbins-Domingo, K. (2016). Aspirin use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olorectal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4, 836-845.

[14] Zinellu, A.et al. (2021).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Concentrations, COVID-19 Severity, and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Meta-Regression.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15] Ito, F., & Ito, T. (2020).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Triglyceride and Oxidized HDL: New Lipid Biomarkers of Lipoprotein-Relate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tioxidants (Basel, Switzerland).

[16]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代謝症候群

[1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三高+二害」,您有代謝症候群嗎? 20-64歲國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

[18] 2024戰勝代謝症候群獎勵活動開跑 邀您一起賺健康拿好禮-衛生福利部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別讓代謝症候群成為健康隱憂!了解成人、兒童青少年代謝症候群風險評估與實驗室檢測的重要性。這份指南提供詳細檢測項目、指標解讀,助您及早掌握自身健康狀況,調整生活型態,遠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及早檢測,為健康把關!
別讓代謝症候群成為健康隱憂!了解成人、兒童青少年代謝症候群風險評估與實驗室檢測的重要性。這份指南提供詳細檢測項目、指標解讀,助您及早掌握自身健康狀況,調整生活型態,遠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及早檢測,為健康把關!
別讓代謝症候群找上你!這篇文章解析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指標,告訴你腰圍、血壓、血脂、血糖的健康密碼。透過「三低一高」飲食原則、運動建議及健康生活習慣,及早預防,超前部署,擁抱健康人生!
別讓代謝症候群找上你!這篇文章解析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指標,告訴你腰圍、血壓、血脂、血糖的健康密碼。透過「三低一高」飲食原則、運動建議及健康生活習慣,及早預防,超前部署,擁抱健康人生!
你是否腰圍漸粗、容易疲倦?小心代謝症候群可能悄悄找上門!了解代謝症候群的五大指標,檢視自身健康狀況。透過飲食、運動調整生活習慣,有效預防代謝症候群,降低糖尿病風險,擁抱健康人生!
你是否腰圍漸粗、容易疲倦?小心代謝症候群可能悄悄找上門!了解代謝症候群的五大指標,檢視自身健康狀況。透過飲食、運動調整生活習慣,有效預防代謝症候群,降低糖尿病風險,擁抱健康人生!
壓力大、情緒低落嗎?小心代謝症候群與憂鬱症悄悄找上門!了解身心失衡的關聯,從調整心態、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開始,預防並改善代謝症候群和憂鬱症。重塑健康心態,找回平衡的生活,迎向更快樂的人生!
壓力大、情緒低落嗎?小心代謝症候群與憂鬱症悄悄找上門!了解身心失衡的關聯,從調整心態、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開始,預防並改善代謝症候群和憂鬱症。重塑健康心態,找回平衡的生活,迎向更快樂的人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