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很多人都有代謝症候群。大約有35%的成年人都有,20到64歲的人中,也有大約25%有這個問題。而且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有。現在生活習慣改變,連小孩和青少年也越來越容易有。政府每年六月都會宣導代謝症候群,希望大家更了解怎麼預防。
及早知道自己或家人的風險,就像幫健康裝上「警報器」,可以及時處理,避免發生憾事。而實驗室檢測,就是這個「警報器」的重要零件。今天將跟你一起認識實驗室檢測是如何來評估成人和兒童青少年的代謝症候群風險。
台灣健保從2022年7月開始,有補助代謝症候群的治療,幫助40歲以上的人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來改善,預防更多疾病。只要病人的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中,有三項以上不正常,就可以參加健保的防治計畫。
代謝症候群的實驗室檢測:總覽
實驗室檢測就像幫你「驗身」,了解身體的狀況,對評估代謝症候群風險很重要。透過抽血檢查,可以知道血液裡各項指標的數字,判斷有沒有代謝異常。
1. 常見的檢測項目
- 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S): 測量空腹時的血糖,可以知道胰島素好不好用,以及有沒有糖尿病的風險。
- 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 TG): 測量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如果太高,就是代謝症候群的指標之一,也容易有心血管疾病。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俗稱「好膽固醇」,可以幫忙清除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果太低,也是代謝症候群的指標之一。
- 糖化血色素(Hemoglobin A1c, HbA1c): 反映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情況,可以評估有沒有糖尿病的風險。
- 尿酸(Uric Acid): 評估有沒有尿酸過高,這跟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疾病也有關係。
- 肝功能檢查(ALT, AST): 評估肝臟的健康狀況,因為代謝症候群常常伴隨脂肪肝,所以檢查肝功能很重要。
- 胰島素(Insulin): 評估胰島素好不好用,可以透過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島素計算出HOMA-IR指數。
2. 檢測前的注意事項
- 空腹: 驗空腹血糖和三酸甘油脂通常要空腹8-12小時。
- 用藥告知: 要告訴醫生你現在吃的藥,有些藥會影響檢查結果。
- 放鬆心情: 檢查前不要太緊張,以免影響血壓。
二、成人代謝症候群實驗室檢測:重點項目與解讀
對成人來說,定期做代謝症候群的檢測,就像定期檢查汽車,可以及早發現問題。
1. 檢測頻率
- 一般建議: 4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代謝症候群相關的檢查。
- 高風險族群: 如果家裡有人有相關疾病、自己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等,就要增加檢查的次數。
- 健保給付: 台灣健保有提供免費的代謝症候群篩檢給符合條件的人。
2. 指標解讀
指標 | 理想值 | 風險值 |
空腹血糖 | < 100 mg/dL | ≥ 126 mg/dL |
三酸甘油脂 | < 150 mg/dL | ≥ 150 mg/dL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男性 ≥ 40 mg/dL;女性 ≥ 50 mg/dL | 男性 < 40 mg/dL;女性 < 50 mg/dL |
血壓 | < 130/85 mmHg | 收縮壓 ≥ 130 mmHg 或舒張壓 ≥ 85 mmHg |
腰圍 | 男性 < 90 cm;女性 < 80 cm | 男性 ≥ 90 cm;女性 ≥ 80 cm |
備註:以上是一般的參考值,實際數字可能因人而異,最好要諮詢醫生。
3. 異常數值時的應對
如果檢查結果不正常,不要太擔心。趕快去看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然後聽醫生的建議,調整生活習慣或吃藥治療。醫生可能會開藥物(如GLP-1 receptor agonists,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s, statins等)。最重要的是,積極面對,及早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三、兒童青少年代謝症候群實驗室檢測:特殊考量
兒童和青少年的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跟成人不一樣,要注意。
1. 檢測時機
- 高風險族群: 如果小孩或青少年肥胖、家裡有人有相關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等,就要考慮做代謝症候群的檢查。
- 青春期: 青春期是代謝症候群風險增加的時期,建議定期做健康檢查。
2. 診斷標準
目前兒童和青少年的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還沒有統一,每個國家或研究機構用的標準不太一樣。一般來說,會參考以下指標:
- 腰圍: 要參考同年齡、同性別的腰圍百分位數。
- 三酸甘油脂: ≥ 150 mg/dL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40 mg/dL
- 血糖: ≥ 100 mg/dL
- 血壓: 要參考同年齡、同性別的血壓百分位數。
3. 兒童青少年檢測的挑戰
- 參考值: 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發育很快,各項指標的參考值會隨著年齡、性別而改變,所以要用特定的參考表格。
- 配合度: 小孩和青少年可能會怕抽血,需要家長和醫護人員有耐心引導。
結語
代謝症候群就像一場「健康馬拉松」,要長期抗戰。透過定期做實驗室檢測,我們可以隨時知道身體的狀況,及早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把檢查結果當作改善生活的動力,從飲食、運動、作息等方面開始,才能真正擺脫代謝症候群的威脅,跑出健康的人生。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A: 代謝症候群是多種代謝異常的集合,包含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腰圍過粗和好的膽固醇過低。
Q2: 代謝症候群的常見檢測項目有哪些?
A: 常見檢測包含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糖化血色素、尿酸和肝功能檢查。
Q3: 成人多久該做一次代謝症候群檢測?
A: 一般建議40歲以上每年至少一次,高風險族群應增加檢測頻率。健保針對符合條件者提供免費篩檢。
Q4: 成人的代謝症候群風險值標準為何?
A: 空腹血糖≥126 mg/dL、三酸甘油脂≥150 mg/dL、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0 mg/dL,女性<50 mg/dL,血壓≥130/85 mmHg,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0 cm。
Q5: 兒童青少年代謝症候群的特殊考量?
A: 兒童青少年診斷標準與成人不同,需參考同年齡、同性別的腰圍和血壓百分位數,以及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血糖。
Q6: 若檢測結果異常該怎麼辦?
A: 應諮詢醫師進行評估,並根據建議調整生活型態或進行藥物治療,及早介入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