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子宮肌瘤怎麼發現?認識婦科檢查、手術評估與治療時機

有聲書播放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問題嗎?別擔心!這份懶人包圖解子宮肌瘤的發現、檢查與治療時機,包含症狀、婦科檢查、手術評估等,助您了解肌瘤是否會自行消失、多大需要開刀,以及如何舒緩經痛、改善頻尿等不適,及早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婦科問題,許多人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也有人會因為肌瘤引起經痛、經血過多等困擾。別擔心!今天一起了解子宮肌瘤的發現、檢查、評估與治療時機,讓您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更有掌握。

目錄

認識子宮肌瘤:它會自己消失嗎?多大要開刀?

子宮肌瘤是長在子宮壁上的良性腫瘤,就像皮膚上的痣一樣,非常普遍。根據統計,台灣約有1/4的育齡婦女患有子宮肌瘤,且年齡愈大,發生比例愈高,50歲女性達到50%以上的機率。

子宮肌瘤會自己消失嗎?

一般來說,子宮肌瘤不會自行消失。停經後,因為女性荷爾蒙減少,肌瘤可能會縮小,但不會完全消失。

多大要開刀?

並非所有子宮肌瘤都需要開刀。是否需要手術取決於肌瘤的大小、位置、數量以及引起的症狀。如果肌瘤不大,也沒有引起明顯不適,通常會建議定期追蹤觀察即可。

通常醫師會建議手術的情況包括:

  • 肌瘤過大: 壓迫到其他器官,例如膀胱、直腸等,引起頻尿、便秘等症狀。
  • 經血過多: 導致嚴重貧血,影響生活品質。
  • 嚴重疼痛: 經痛或其他骨盆腔疼痛,影響日常生活。
  • 影響生育: 肌瘤長在子宮腔內或壓迫輸卵管,可能影響受孕或胚胎著床。

醫師會綜合評估您的狀況,與您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子宮肌瘤有哪些症狀?會腰痠背痛嗎?

許多子宮肌瘤病人沒有任何症狀,但當肌瘤長大或位置特殊時,就可能引起各種不適。

常見症狀包括:

  • 經血過多: 月經量明顯增加,甚至出現血塊,導致貧血。
  • 經痛: 經期疼痛加劇,甚至需要服用止痛藥。
  • 頻尿: 肌瘤壓迫膀胱,導致頻繁跑廁所,甚至夜尿。
  • 便秘: 肌瘤壓迫直腸,引起排便困難。
  • 腹脹或腹部腫塊: 肌瘤過大時,可能感覺腹部脹脹的,甚至摸到硬塊。
  • 腰痠背痛: 雖然較少見,但如果肌瘤長在子宮後壁,壓迫到神經,可能引起腰痠背痛。
  • 白帶異常: 少數情況下,子宮肌瘤可能導致白帶增多或出現異味。

如何發現子宮肌瘤?認識婦科檢查

子宮肌瘤通常是在例行性的婦科檢查中發現的。

常見的檢查方式包括:

  • 內診: 醫師會用手觸診,檢查子宮的大小、形狀和位置,初步判斷是否有異常。
  • 超音波檢查:
  • 腹部超音波: 透過腹部探頭,觀察子宮、卵巢等器官。
  • 陰道超音波: 將探頭放入陰道,可以更清楚地觀察子宮內膜和肌瘤。
  • 子宮鏡檢查: 將內視鏡放入子宮腔內,直接觀察子宮內膜和肌瘤。
  • 核磁共振 (MRI): 提供更詳細的影像,可以更準確地評估肌瘤的大小、位置和性質。

一般的婦科檢查和超音波檢查,健保都有給付。如果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例如子宮鏡或MRI,則可能需要部分自費。衛福部健保署於2024年9月開始將46項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納入健保給付項目,其中包括了婦科七項手術。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手術是唯一的選擇嗎?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並非只有手術一途。醫師會根據您的年齡、生育需求、肌瘤大小和位置、以及症狀的嚴重程度,與您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

  • 定期追蹤觀察: 如果肌瘤不大,也沒有引起明顯不適,通常會建議定期追蹤觀察,每3-6個月做一次超音波檢查。
  • 藥物治療:
  • 止痛藥: 緩解經痛等不適。
  • 口服避孕藥: 調節荷爾蒙,減少經血量和經痛。
  • GnRH agonists (例如:Leuprolide): 抑制荷爾蒙分泌,使肌瘤縮小,但長期使用可能引起骨質疏鬆等副作用。
  • GnRH antagonists (例如:Orilissa): 新一代藥物,副作用較小。
  • 子宮內投藥系統 (IUD): 釋放黃體素,減少經血量。
  • 手術治療:
  • 子宮肌瘤切除術 (Myomectomy): 只切除肌瘤,保留子宮。
  • 腹腔鏡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
  • 開腹手術: 適用於較大或數量較多的肌瘤。
  • 子宮鏡手術: 適用於長在子宮腔內的肌瘤。
  • 達文西手術: 透過機械手臂輔助,更精準地切除肌瘤。
  • 子宮切除術 (Hysterectomy): 切除整個子宮,適用於不再有生育需求的女性。
  • 腹腔鏡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
  • 開腹手術: 適用於子宮較大或有其他病變的情況。
  • 子宮動脈栓塞術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 透過導管將血管栓塞劑注入子宮動脈,阻斷肌瘤的血液供應,使其萎縮。
  • 高強度聚焦超音波 (HIFU): 利用超音波熱能,燒灼肌瘤。

傳統開腹手術和微創腹腔鏡手術通常可以由健保給付,然而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在納入健保前,可能需要自費或透過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來理賠部分自費項目。衛福部健保署於2024年9月開始將46項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納入健保給付項目,其中包括了婦科七項手術。

手術評估與治療時機:我應該選擇哪種手術?

選擇哪種手術方式,需要考量以下因素:

  • 年齡和生育需求: 如果您還想生育,醫師會盡量選擇保留子宮的肌瘤切除術。
  • 肌瘤的大小、位置和數量: 不同的手術方式適用於不同大小、位置和數量的肌瘤。
  • 症狀的嚴重程度: 如果症狀輕微,可以考慮藥物治療或定期追蹤觀察。如果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則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 您的身體狀況: 如果您有其他疾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等,醫師會評估您的身體狀況,選擇最安全的手術方式。
  • 醫師的經驗和技術: 選擇有經驗的醫師,可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減少併發症的風險。

子宮肌瘤手術只拿肌瘤可以嗎?

是的,子宮肌瘤切除術 (Myomectomy) 就是只切除肌瘤,保留子宮的手術。

子宮肌瘤手術後注意事項

  • 遵循醫囑: 按時服藥、回診。
  • 注意傷口護理: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避免感染。
  • 避免劇烈運動: 術後初期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影響傷口癒合。
  • 注意飲食: 多攝取高纖維食物,預防便秘。
  • 觀察身體狀況: 如果出現發燒、傷口紅腫、異常出血等情況,應立即就醫。

子宮肌瘤可以預防嗎?飲食要注意什麼?

子宮肌瘤的確切成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一般認為與荷爾蒙有關。

雖然無法完全預防,但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降低風險:

  • 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
  • 避免肥胖: 肥胖可能增加體內荷爾蒙的濃度,增加子宮肌瘤的風險。
  • 定期婦科檢查: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飲食方面,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 多攝取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
  • 適量攝取豆類製品: 豆類含有植物性雌激素,但適量攝取對身體無害。
  • 避免過多紅肉: 有研究顯示,過多紅肉可能增加子宮肌瘤的風險。
  • 避免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可能增加體內荷爾蒙的濃度,增加子宮肌瘤的風險。
  • 避免飲酒和咖啡因: 有些研究顯示,飲酒和咖啡因可能增加子宮肌瘤的風險。

總結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婦科問題,但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能有效控制症狀,維持生活品質。希望這份懶人包能幫助您更了解子宮肌瘤,並與您的醫師共同擬定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

常見問題精選

Q1: 子宮肌瘤會自己消失嗎?多大需要開刀?

A: 子宮肌瘤通常不會自行消失,停經後可能會縮小。是否需要開刀取決於肌瘤大小、位置、症狀及生育需求。

Q2: 子宮肌瘤有哪些常見症狀?

A: 常見症狀包括經血過多、經痛、頻尿、便秘、腹脹或腹部腫塊,少數情況下可能引起腰痠背痛。

Q3: 如何檢查發現子宮肌瘤?健保是否有給付?

A: 可透過內診、超音波、子宮鏡或MRI檢查。一般的婦科檢查和超音波檢查,健保通常有給付。

Q4: 子宮肌瘤一定要手術嗎?有哪些治療方式?

A: 不一定。治療方式包括定期追蹤、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醫師會根據個人狀況建議。

Q5: 子宮肌瘤手術後,需要注意什麼?

A: 遵循醫囑服藥、注意傷口護理、避免劇烈運動、注意飲食,並觀察身體狀況。

Q6: 子宮肌瘤可以預防嗎?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A: 雖然無法完全預防,但可維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肥胖、定期檢查。飲食上注意均衡,避免過多紅肉、高脂肪食物。

Q7: 子宮肌瘤會遺傳嗎?

A: 研究顯示可能與遺傳有關,若母親或姊妹患有子宮肌瘤,罹患風險可能會稍微增加。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Hunsche, E.et al. (2024). A plain language summary of the perspectives of women who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with uterine fibroid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2] Sabeh, M-E., & Borahay, M-A. (2021). The Future of Uterine Fibroid Management: a More Preventive and Personalized Paradigm. Reproductive sciences (Thousand Oaks, Calif.).

[3] Lee, S., & Stewart, E-A. (2023). New treatment options for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Current opinion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

[4] Tran, A-P.et al. (2020). Addressing heterogenous outcomes in uterine fibroid research: a call to a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5] Sun, P.et al. (2024). Mechanism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ffected by Fibroids. American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immunology (New York, N.Y. : 1989).

[6] Marinova, M.et al. (2021). Efficacy of ultrasound-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USgHIFU) for uterine fibroids: an observational single-center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perthermia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ety for Hyperthermic Oncology, North American Hyperthermia Group.

[7] Gomez, E.et al. (2021). MRI-based pictorial review of the FIGO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uterine fibroids. Abdominal radiology (New York).

[8] Marín-Buck, A.et al. (2021). Minimally Invasive Myomectomy: An Overview on the Surgical Approaches and a Comparison with Mini-Laparotomy.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Surgical Research.

[9] Chamseddine, P., Pasic, R., & Cesta, M. (2020). Latest Advances in the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Surgica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10] (2021).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Uterine Leiomyomas: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umber 228.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11] Giuliani, E., As-Sanie, S., & Marsh, E-E. (2020).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the official organ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12] Spyropoulou, K.et al. (2020). Myomectomy during pregnancy: A systematic re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3] Nicolás, I.et al. (2021).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 after ulipristal acetate suspens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high risk patients for surgery at 6-months of follow-up. Gynecological endocrinolog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ynecological Endocrinology.

[14] Lukies, M., & Clements, W. (2022). Current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After Uterine Artery Embolisation.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15] Qin, S.et al. (2023). Prediction of postoperative reintervention risk for uterine fibroids using clinical-imaging features and T2WI radiomics before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perthermia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ety for Hyperthermic Oncology, North American Hyperthermia Group.

[16] (子宮肌瘤的治療:妳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 臺中榮總全球資訊網 Taichung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經血爆量、經期超長?警惕子宮肌瘤作祟!
月經量突然變多、經期過長,甚至嚴重經痛?小心可能是子宮肌瘤在作祟!了解子宮肌瘤的常見症狀、原因及治療方式,包含藥物、手術等選擇。別擔心,及早發現並與醫師討論,擬定最適合妳的治療方案,調整生活型態,找回舒適自在的生活!
子宮肌瘤飲食攻略:吃對了,肌瘤真的能變小?搭配運動與中醫調理建議!
了解子宮肌瘤,從飲食開始!這篇攻略破解飲食迷思,提供高纖低糖飲食建議,教你怎麼吃能幫助控制肌瘤。搭配運動、中醫調理,以及手術後飲食重點,全方位呵護你的健康。掌握正確觀念,與子宮肌瘤和平共處,提升生活品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