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皮膚發出的紅色警告
蕁麻疹,也就是俗稱的「風疹塊」,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反應。它會在皮膚上出現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的紅色或粉紅色疹子,而且會非常癢。這些疹子可能很快就出現,但通常會在一天內消失,這些疹子可能很快就出現,通常會在一天內消失,但也可能在其他部位再次出現。
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時間是關鍵
蕁麻疹分成急性跟慢性兩種。急性蕁麻疹通常在六週內就會好,但如果超過六週還沒好,那就是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就像個不請自來的客人,一直待在你身邊,讓人非常困擾。
蕁麻疹的實驗室檢查:找出真正的原因
蕁麻疹一直發作,有時候很難找到原因。這時候,實驗室檢查就像偵探一樣,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找出可能的兇手。
蕁麻疹的檢查步驟:
1. 詳細詢問病史:
* 醫生會仔細問你過去的病史,包括蕁麻疹發作的頻率、持續時間、症狀,以及可能讓它發作的原因。
* 你要告訴醫生你以前生過什麼病、吃過什麼藥、有沒有過敏等等。
* 你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工作環境、壓力大小等等,都要詳細告訴醫生。
2. 身體檢查:
* 醫生會仔細檢查你的皮膚,看看蕁麻疹長什麼樣子、分布在哪裡、大小如何。
* 醫生也會檢查你有沒有其他相關的症狀,像是血管性水腫(也就是皮膚深層的腫脹)。
3. 實驗室檢查:
* 如果醫生從你的病史和身體檢查找不到明確的原因,可能會安排你做以下的實驗室檢查:
基本血液檢查:*
* 全血細胞計數(CBC):看看有沒有感染或發炎。
* 紅血球沉降率(ESR)或C反應蛋白(CRP):評估身體發炎的程度。
* 肝功能、腎功能檢查:排除因為肝臟或腎臟疾病引起的蕁麻疹。
過敏原檢測:*
* 皮膚點刺試驗:把常見的過敏原滴在皮膚上,然後用針輕輕刺一下,看看皮膚會不會紅腫。
* 血清特異性IgE抗體檢測:抽血檢查血液中對特定過敏原的IgE抗體。
自體血清皮膚試驗:*
* 抽取你自己的血液,把血清注射到皮膚上,看看會不會出現蕁麻疹反應。
* 如果結果是陽性,可能表示你的身體裡面有攻擊自己組織的抗體,導致蕁麻疹。
其他特殊檢查:*
* 補體檢測(C3、C4):評估補體系統有沒有異常,可能有助於診斷蕁麻疹性血管炎。
* 甲狀腺功能檢查:排除因為甲狀腺疾病引起的蕁麻疹。
* 嗜鹼性球釋放試驗:評估嗜鹼性球會不會對特定過敏原或刺激物產生反應。
* 皮膚切片檢查:如果醫生懷疑你是蕁麻疹性血管炎,可能會做皮膚切片檢查來確認。
* 冷刺激試驗:評估你是不是冷蕁麻疹。
* 壓力測試:評估你是不是壓力性蕁麻疹。
* 運動誘發試驗:評估你是不是膽鹼性蕁麻疹。
看懂檢查報告:找到線索
拿到檢查報告後,不要自己亂猜。一定要問你的醫生,請他幫你解釋報告,找出可能的誘發原因。
- 過敏原檢測陽性:
- 表示你可能對那個東西過敏,應該盡量避免接觸。
- 但不是所有檢測陽性的東西都會引起蕁麻疹,還是要配合你的實際情況判斷。
- 自體血清皮膚試驗陽性:
- 可能表示你的蕁麻疹跟自體免疫有關,需要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 補體低下:
- 可能表示你患有蕁麻疹性血管炎,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認。
蕁麻疹的治療:為你量身打造的方案
蕁麻疹的治療就像做衣服,需要根據每個病人的情況,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確定診斷後的治療方法:
1. 找出並避免誘發原因:
* 這是治療蕁麻疹最重要的一步。
* 透過詳細的病史詢問、飲食紀錄,以及實驗室檢查,盡可能找出讓你蕁麻疹發作的原因,然後避免接觸。
* 常見的誘發原因包括食物、藥物、感染、壓力、物理刺激等等。
2. 藥物治療:
抗組織胺:*
* 是最常用的蕁麻疹治療藥物。
* 分為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組織胺。
* 第一代抗組織胺可能會讓你想睡覺,第二代抗組織胺比較不會。
* 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選擇適合你的抗組織胺種類和劑量。
H2受體阻斷劑:*
* 可以跟抗組織胺一起使用,加強止癢的效果。
* 常見的藥物包括Cimetidine、Ranitidine等等。
白三烯受體拮抗劑:*
* 對某些特定類型的蕁麻疹有效。
* 常見的藥物包括Montelukast。
口服或外用類固醇:*
* 可以快速緩解蕁麻疹的症狀,但長期使用可能會引起副作用。
* 通常只在急性蕁麻疹或嚴重的慢性蕁麻疹時短期使用。
免疫調節劑:*
* Omalizumab:是一種單株抗體,可以跟IgE結合,減少IgE與肥大細胞結合,進而減少組織胺釋放。適用於對抗組織胺治療沒有效的慢性蕁麻疹。
* Cyclosporine:是一種免疫抑制劑,適用於嚴重的慢性蕁麻疹。
3. 其他治療方式:
光照療法:*
* 利用特定波長的光線照射皮膚,可以減輕蕁麻疹的症狀。
* 常見的光照療法包括紫外線B光和紫外線A光。
生物製劑:*
* 針對特定的免疫機制進行治療,例如抗IgE抗體。
* 適用於對傳統治療沒有效的嚴重慢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長期抗戰,積極面對
慢性蕁麻疹就像一場馬拉松,需要耐心和毅力。雖然治療過程可能很長,但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找出適合你的治療方案,就能有效控制病情,恢復健康的生活。
蕁麻疹是可以戰勝的。透過詳細的實驗室檢查和專業的治療,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找出誘發蕁麻疹的原因,然後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讓我們一起告別搔癢,過著健康舒適的生活!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蕁麻疹?
A: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反應,會出現紅色或粉紅色膨疹,伴隨劇烈搔癢。
Q2: 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有什麼區別?
A: 急性蕁麻疹通常在六週內消退,而慢性蕁麻疹則是指症狀持續超過六週以上。
Q3: 蕁麻疹的診斷流程有哪些?
A: 包括詳細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測,以找出可能的誘發因子。
Q4: 常見的蕁麻疹實驗室檢測有哪些?
A: 包括例行血液檢查、過敏原檢測和自體血清皮膚試驗等,以評估身體狀況和過敏原。
Q5: 蕁麻疹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A: 包括找出並避免誘發因子、藥物治療(如抗組織胺、類固醇)和其他治療方式(如光照療法)。
Q6: 慢性蕁麻疹如何治療?
A: 慢性蕁麻疹需要長期抗戰,積極配合醫師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