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的止癢利器:抗組織胺是什麼?
簡單來說,抗組織胺就像是「阻擋」組織胺作用的藥品。當身體接觸到過敏原時,會釋放組織胺這種物質,導致皮膚出現紅腫、搔癢等過敏反應。抗組織胺的作用,就是阻止組織胺與身體細胞上的受體結合,進而緩解過敏症狀。
抗組織胺家族大公開:種類有哪些?
市面上抗組織胺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代抗組織胺:經典老將,但…
- 代表藥品: Diphenhydramine、Chlorpheniramine、Hydroxyzine
- 特色: 歷史悠久,價格通常較為親民。
- 缺點: 容易引起嗜睡、口乾舌燥、便秘、視力模糊等副作用。這是因為第一代抗組織胺容易通過血腦屏障,影響中樞神經系統。
常見問題:
- 「為什麼吃了第一代抗組織胺會想睡覺?」
因為它們容易進入大腦,影響神經傳導,產生嗜睡感。
- 「吃完第一代抗組織胺,注意力好像比較難集中?」
是的,這也是因為藥品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問題。
- 「吃第一代抗組織胺可以開車嗎?」
強烈建議不要!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會嚴重影響駕駛安全。
- 「第一代抗組織胺還有其他副作用嗎?」
由於它們不只針對 H1 受體作用,還會影響其他受體,可能產生口乾、便秘、尿液滯留等副作用。
第二代抗組織胺:新一代選擇,副作用較少
- 代表藥品: Cetirizine、Loratadine、Fexofenadine、Levocetirizine、Ebastine、Rupatadine
- 特色: 較不易引起嗜睡,副作用相對較少。
- 優點: 藥效持續時間較長,通常一天服用一次即可。
常見問題:
- 「第二代抗組織胺完全不會嗜睡嗎?」
雖然嗜睡的機率較低,但仍有少部分人可能會有輕微的嗜睡感。
- 「新一代抗組織胺成分有哪些?」
常見的成分包含 Cetirizine、Loratadine、Fexofenadine、Levocetirizine 等。
- 「第二代抗組織胺適合長期服用嗎?」
長期服用前,最好諮詢醫師或藥師的建議。
- 「第二代抗組織胺對皮膚炎有效嗎?」
在特定情況下,第二代抗組織胺可以幫助緩解皮膚炎引起的搔癢。
治療選擇:如何聰明選藥?
選擇抗組織胺,需要考量個人狀況、生活習慣以及對副作用的耐受度。
1. 日間使用: 如果你需要保持清醒,專注工作或學習,第二代抗組織胺是較好的選擇。
2. 夜間使用: 如果你希望藉由抗組織胺的嗜睡效果來幫助入眠,且對副作用不敏感,可以考慮第一代抗組織胺。但請注意,長期使用可能產生耐受性,效果會逐漸減弱。
3. 特殊族群: 孕婦、哺乳婦女、老年人、肝腎功能不佳者,應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抗組織胺。
抗組織胺注意事項:安全用藥小叮嚀
1. 遵照醫囑: 請務必按照醫師或藥師的指示服用藥品,不要自行增減劑量。
2. 注意副作用: 服用後若出現不適,請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3. 避免併用: 不要同時服用多種抗組織胺,或與其他可能產生交互作用的藥品(如鎮靜劑、安眠藥、酒精)併用。
4. 儲存方式: 將藥品存放在陰涼乾燥、兒童不易取得的地方。
5. 過量風險: 過量服用第一代抗組織胺可能導致嚴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6. 蕁麻疹劑量建議: 依照醫師及藥師指示服用藥品
抗組織胺治療蕁麻疹:多久見效?
抗組織胺通常在服用後 30 分鐘至 1 小時內開始發揮作用,緩解搔癢和紅腫。然而,完全控制蕁麻疹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有時甚至需要數天或數週。
除了抗組織胺,還有其他選擇嗎?
對於慢性蕁麻疹,或是對抗組織胺反應不佳的病人,醫師可能會考慮其他治療方式:
- H2 組織胺受體阻斷劑: Ranitidine,通常與 H1 組織胺受體阻斷劑併用。
- 口服類固醇: 短期使用,快速緩解症狀,但長期使用有較多副作用。
- 免疫調節劑: Cyclosporine,適用於對其他治療無效的嚴重個案。
- 生物製劑: Omalizumab,針對 IgE 的單株抗體,適用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蕁麻疹雖然惱人,但只要了解抗組織胺的種類、副作用,並與醫師或藥師充分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就能有效控制病情,擺脫癢癢危機!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抗組織胺?
A: 抗組織胺是阻擋組織胺作用的藥品,能緩解過敏引起的紅腫、搔癢等症狀。
Q2: 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組織胺有什麼不同?
A: 第一代容易引起嗜睡等副作用,第二代則較不易嗜睡,副作用較少。
Q3: 服用抗組織胺需要注意什麼?
A: 遵照醫囑,注意副作用,避免與其他藥物或酒精併用,並妥善儲存。
Q4: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抗組織胺?
A: 考量個人狀況、生活習慣和對副作用的耐受度,日間使用選用不易嗜睡的第二代,夜間使用可考慮第一代。
Q5: 抗組織胺多久才能見效?
A: 通常在服用後30分鐘至1小時內開始發揮作用,緩解搔癢和紅腫。
Q6: 除了抗組織胺,還有其他治療蕁麻疹的選擇嗎?
A: 有,例如H2組織胺受體阻斷劑、口服類固醇、免疫調節劑和生物製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