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識肺癌:這是什麼病?跟我有關係嗎?
肺癌就是肺裡面長了不好的東西。它像一個安靜的壞人,一開始很難發現,但時間久了,可能會讓人咳嗽、胸口痛、呼吸困難。
很多人會問:「我不抽菸,怎麼會得肺癌?」雖然抽菸是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家族裡面有人得過肺癌、空氣不好、長期接觸一些化學物質,都可能增加得肺癌的機會。所以,就算不抽菸,也要定期檢查身體,注意自己的健康。
肺癌檢查很重要
因為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檢查很重要。現在比較好的檢查方法是做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早點發現小小的問題。
- 肺癌檢查前要空肚子嗎? 一般不用,但最好先問問醫院。
- 肺癌檢查要打顯影劑嗎? 一般不用,除非醫生覺得有需要。
- 肺癌檢查要多久? 很快,幾分鐘就好。
- 肺癌檢查有輻射嗎? 這種檢查的輻射比較低,但還是問問醫生比較好。
- 誰可以申請肺癌檢查補助? 政府有提供給高風險的人做免費檢查,詳細資訊可以查政府的公告。
- 低劑量電腦斷層是什麼? 就是用比較低的X光量來掃描肺部,看看有沒有問題。
政府的健保和檢查
從2025年開始,政府會讓更多人可以做免費的肺癌檢查,男生從50歲降到45歲,女生從45歲降到40歲。抽菸的人,以前要抽30年菸才能檢查,現在只要20年就可以。
二、看病流程:不再像沒頭蒼蠅一樣亂跑
如果檢查發現您或您的家人得了肺癌,先別慌,冷靜下來。接下來,我們一步一步認識您看病的流程:
1. 找專業的醫生: 找有治療肺癌經驗的醫療團隊,包括胸腔內科、胸腔外科、放射腫瘤科等等。
2. 詳細檢查: 醫生會安排很多檢查,像是胸部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斷層等等,確定不好的東西在哪裡、有多大、有沒有擴散。
3. 切片檢查: 這是確定是不是肺癌的關鍵。醫生會用一些方法,像是支氣管鏡、胸腔鏡或穿刺,取出一些組織來檢查。
4. 判斷分期: 根據檢查結果,醫生會判斷肺癌是第幾期,這對之後的治療很重要。
三、肺癌分期:了解敵人的狀況
肺癌分期就像作戰地圖,讓您知道壞東西擴散到哪裡了。現在國際上常用的分期方法是 TNM 分期,T 代表腫瘤的大小,N 代表有沒有跑到淋巴結,M 代表有沒有跑到其他地方。
- T (腫瘤): 腫瘤的大小和侵犯的程度。
- T1:腫瘤小於等於 3 公分。
- T2:腫瘤大於 3 公分但小於等於 5 公分。
- T3:腫瘤大於 5 公分但小於等於 7 公分,或者跑到胸壁、橫膈膜等等。
- T4:腫瘤大於 7 公分,或者跑到心臟、大血管、食道等等重要器官。
- N (淋巴結): 癌細胞有沒有跑到淋巴結。
- N0:沒有跑到淋巴結。
- N1:跑到同一邊肺門或肺裡面的淋巴結。
- N2:跑到同一邊的縱膈腔淋巴結。
- N3:跑到另一邊的縱膈腔淋巴結、另一邊的肺門淋巴結、鎖骨上面的淋巴結等等。
- M (遠端轉移): 癌細胞有沒有跑到肺以外的器官,像是腦、骨頭、肝臟等等。
- M0:沒有跑到其他地方。
- M1:跑到其他地方。
根據 TNM 的組合,肺癌可以分為 0 期、I 期、II 期、III 期和 IV 期。期數越大,代表癌細胞擴散的範圍越大。
怎麼判斷肺癌分期?
醫生會看所有的檢查結果,依照 TNM 分期方法來判斷。例如,一個腫瘤大小為 4 公分,沒有跑到淋巴結,也沒有跑到其他地方的肺癌,可能被診斷為 IB 期。
四、治療方法:有很多選擇,對症下藥
肺癌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醫生會根據您的分期、身體狀況和您的想法,選擇最適合您的治療計畫。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 手術: 適合早期肺癌,目的是切除腫瘤和周圍的淋巴結。肺癌手術包括肺葉切除、肺段切除、楔形切除等等,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大小和位置來選擇。
- 放射線治療: 用高能量的射線殺死癌細胞。
- 化學治療: 用藥物殺死癌細胞,常常跟手術或放療一起使用。
- 標靶治療: 針對癌細胞的特別基因,用標靶藥物來治療。常見的標靶藥物包括 EGFR 抑制劑和 ALK 抑制劑。
- 免疫治療: 讓自己的免疫系統去攻擊癌細胞。常見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括 pembrolizumab, nivolumab, atezolizumab。
政府的健保和治療
- 健保期待提升肺癌治療的品質並降低病人負擔,從2024年10月1日開始,政府的健保讓一些晚期肺腺癌的標靶藥物可以用在更多人身上,特別是針對 EGFR 基因有問題的人,就算癌細胞跑到腦部也可以使用。這樣大約有4000個人可以受惠,每個人一年可以省下大約115萬元的費用。2025年2月,則開放更多人可以使用免疫治療。
五、費用考量:不用為了錢煩惱
肺癌的治療費用通常很高,但別擔心,台灣有健保制度和社會資源,可以減輕您的負擔。
- 健保給付: 健保會給付大部分的治療費用,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等。
- 重大傷病卡: 確定得了肺癌後,可以申請重大傷病卡,減少醫療費用。
- 商業保險: 如果有買商業保險,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 社會福利資源: 有很多慈善團體和基金會提供醫療補助,幫助經濟困難的人。
台灣社福與相關基金會資料:
- 台灣癌症基金會:幫助台灣的癌症病人。
建議您多了解相關的補助資訊,尋求社會資源的協助,讓您安心治療。
六、手術後要注意什麼
肺癌手術後,身體需要時間恢復。以下是一些手術後要注意的事情:
- 肺癌術後飲食: 均衡飲食,多吃蛋白質和維生素,不要吃太刺激的食物。
- 定期追蹤檢查: 手術後要定期回診檢查,看看有沒有變化。
- 適度運動: 手術後可以做一些適度的運動,增強體力。
勇敢面對,不要放棄
面對肺癌,您可能會害怕、無助,但請記住,您並不孤單。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保持樂觀的心情,您一定可以戰勝病魔,恢復健康!
常見問題精選
Q1: 肺癌有哪些危險因子?
A: 吸菸、家族史、空氣污染、長期接觸石綿等都可能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即使不吸菸也應定期檢查。
Q2: 肺癌篩檢需要注意什麼?
A: 低劑量電腦斷層 (LDCT) 是有效的篩檢工具。通常不需禁食或打顯影劑,過程快速,輻射量相對較低。國健署有提供補助。
Q3: 肺癌就診流程是什麼?
A: 尋求專業意見、詳細檢查與診斷、病理切片檢查、分期評估。選擇具備肺癌治療經驗的醫療團隊很重要。
Q4: 肺癌如何分期?
A: 根據TNM分期系統,T代表腫瘤大小,N代表淋巴結轉移,M代表遠端轉移。期數越高,代表癌細胞擴散的範圍越大。
Q5: 肺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A: 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醫師會根據分期、身體狀況和個人意願,量身打造治療計畫。
Q6: 肺癌治療費用如何負擔?
A: 台灣有健保給付大部分費用,可申請重大傷病卡減免醫療費用,也可考慮商業保險和社會福利資源。
Q7: 肺癌術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A: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期追蹤檢查,適度運動,增強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