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是什麼?它為什麼要拉警報?
膽管癌,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膽管的癌症。膽管負責將肝臟產生的膽汁輸送到膽囊和十二指腸,幫助消化。當膽管細胞發生癌變,就可能形成腫瘤,影響膽汁的正常流動,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近年來,台灣膽管癌的盛行率令人擔憂。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2000多人罹患膽管癌,且發生人數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肝內膽管癌的病人數量在短短十年內就增加了約40%。更令人憂心的是,膽管癌的死亡率在男性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二,女性也位居前列,可見其威脅不容小覷。
身體發出的警訊:膽管癌的症狀
膽管癌的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但如果我們能對身體發出的警訊保持敏感,就能及早發現,把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黃」!皮膚、眼白都變黃了?
黃疸是膽管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當膽管被腫瘤阻塞,膽汁無法順利排出,就會導致膽紅素在體內堆積,使皮膚和眼白呈現黃色。
- 你的感受: 照鏡子時,發現自己的皮膚和眼白好像有點黃黃的,跟之前不太一樣?
- 可能的原因: 膽管阻塞,膽紅素無法正常代謝。
- 該怎麼辦: 盡快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為膽道阻塞或其他肝膽疾病。
「癢」!全身發癢,難以忍受?
膽汁阻塞不僅會導致黃疸,還會引起皮膚瘙癢。膽汁中的膽酸鹽沉積在皮膚中,刺激神經末梢,就會產生難以忍受的癢感。
- 你的感受: 身上總是覺得癢癢的,尤其是在晚上,抓了又抓還是止不住?
- 可能的原因: 膽汁阻塞,膽酸鹽沉積在皮膚中。
- 該怎麼辦: 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為膽道阻塞。醫生可能會開立藥物來緩解瘙癢,並針對膽道阻塞進行治療。
「痛」!右上腹悶痛,食慾不振?
膽管癌也可能引起右上腹的疼痛或不適。這種疼痛通常是悶痛或脹痛,有時會伴隨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
- 你的感受: 最近右上腹總是隱隱作痛,吃東西也覺得沒什麼胃口,甚至有點想吐?
- 可能的原因: 腫瘤壓迫或侵犯周圍組織,影響消化功能。
- 該怎麼辦: 不要輕忽腹部疼痛,及早就醫檢查,找出病因。
「瘦」!體重莫名下降?
體重不明原因的下降,也是膽管癌的常見症狀之一。由於腫瘤會消耗身體的能量,加上食慾不振等因素,病人往往會在短時間內體重明顯下降。
- 你的感受: 最近沒有特別節食,體重卻一直往下掉,感覺衣服都變鬆了?
- 可能的原因: 腫瘤消耗能量,影響營養吸收。
- 該怎麼辦: 體重異常下降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應盡快就醫檢查。
其他可能症狀
除了以上幾種常見症狀外,膽管癌還可能引起以下症狀:
- 茶色尿: 膽紅素隨著尿液排出,使尿液顏色變深,呈現茶色。
- 灰白色糞便: 膽汁無法順利進入腸道,導致糞便顏色變淡,呈現灰白色。
- 疲勞: 身體機能受到影響,容易感到疲勞。
發現異狀,下一步該怎麼辦?
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以上任何症狀,請不要慌張,更不要自行診斷。最重要的是,盡快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進行詳細的檢查。
該看哪一科?
建議先去看肝膽腸胃科。醫生會根據你的症狀和病史,安排相關的檢查。
常見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 腹部超音波: 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可以初步觀察肝臟、膽囊、膽管等器官的狀況。
- 膽管癌腹部超音波能檢查出來嗎? 腹部超音波對於檢查膽管是否有阻塞或腫瘤有一定的幫助,但可能無法清楚顯示細小的腫瘤。
- 電腦斷層掃描 (CT): 可以更清楚地顯示膽管的結構和腫瘤的大小、位置。
- 核磁共振 (MRI): 提供更詳細的膽管影像,有助於診斷和評估腫瘤的範圍。
-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 (ERCP): 是一種侵入性的檢查,可以同時進行診斷和治療。醫生會將內視鏡從口腔進入十二指腸,再將導管插入膽管,進行攝影和取樣。
- 腫瘤標記檢測: 檢測血液中的腫瘤標記物,如CA19-9等。但腫瘤標記物並非膽管癌的專一性指標,因此不能單靠腫瘤標記物來診斷膽管癌。
膽管癌的治療方式
膽管癌的治療方式取決於腫瘤的大小、位置、分期,以及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
- 手術切除: 如果腫瘤可以完全切除,手術是首選的治療方式。手術後的存活時間取決於腫瘤的分期和切除的完整性。早期膽管癌手術後的五年存活率相對較高,但晚期膽管癌手術後的存活率則較低。
- 化學治療 (Chemotherapy): 使用藥物殺死癌細胞,常與手術、放射治療等方式合併使用。常用的化療藥物包括Gemcitabine、Cisplatin等。
- 放射治療 (Radiation therapy): 使用高能量射線殺死癌細胞,常用於手術後或無法手術切除的腫瘤。
- 標靶治療 (Targeted therapy): 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質進行攻擊,以達到治療效果。
- 免疫療法 (Immunotherapy): 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使其能夠辨識並攻擊癌細胞。
新藥與治療的曙光
近年來,膽管癌的治療研究不斷取得進展,許多新藥和治療方法正在開發中,為病人帶來了更多希望。
- 標靶治療: 針對膽管癌細胞的特定基因突變,例如FGFR2融合、IDH1突變等,開發出相應的標靶藥物,如Pemigatinib、Ivosidenib等。
- 免疫療法: 激活免疫系統,使其能夠攻擊癌細胞。目前,Pembrolizumab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在膽管癌的治療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戰勝膽管癌!
膽管癌雖然可怕,但並非無藥可救。只要我們對身體發出的警訊保持敏感,及早發現,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就有機會戰勝它。台灣的醫療技術不斷進步,新藥和治療方法也不斷湧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膽管癌的治療效果將會越來越好。
請記住,你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有任何疑慮,請盡快諮詢醫生,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膽管癌?
A: 膽管癌是發生在膽管的癌症,會影響膽汁的正常流動,進而引發健康問題。
Q2: 膽管癌有哪些常見症狀?
A: 常見症狀包括黃疸(皮膚、眼白變黃)、皮膚瘙癢、右上腹痛、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
Q3: 出現疑似膽管癌症狀該怎麼辦?
A: 應盡快尋求肝膽腸胃科醫師的專業醫療協助,進行詳細檢查。
Q4: 膽管癌有哪些常見檢查項目?
A: 常見檢查包括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 (CT)、磁振造影 (MRI)和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 (ERCP)。
Q5: 膽管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A: 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