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與背痛:原理解析
為什麼胰臟癌會讓人背痛呢?主要有幾個原因:
- 腫瘤壓迫: 胰臟在肚子裡面比較深的地方,靠近脊椎。當胰臟裡面的腫瘤越來越大,可能會壓到脊椎、神經,或是周圍的組織,這樣就會引起背痛。特別是腫瘤長在胰臟的身體或尾巴的地方,更容易出現背痛。
- 神經侵犯: 胰臟癌細胞很會擴散。癌細胞可能會直接跑到腹腔的神經叢裡面,引起持續而且難以忍受的背痛。這種疼痛通常在上腹部,而且會擴散到背部,讓人很難確定痛在哪裡。
- 胰臟發炎: 胰臟腫瘤可能會讓胰管塞住,導致胰臟發炎(胰臟炎)。胰臟炎也會引起上腹部疼痛,而且會擴散到背部。慢性的胰臟炎也會引起背痛。
- 轉移: 晚期的胰臟癌可能會跑到骨頭裡面,導致背痛。
胰臟癌的早期徵兆:不止是背痛
除了背痛之外,胰臟癌的早期還會有其他的症狀:
- 腹痛: 上腹部悶悶的痛,而且沒有特別的原因,尤其吃飽飯後更痛。
- 黃疸: 皮膚和眼白變黃,尿液顏色變深,大便顏色變淺(因為膽道被塞住了)。
- 食慾不振、體重下降: 沒有原因的體重減輕。
- 噁心、嘔吐: 可能是腫瘤壓到十二指腸。
- 消化不良: 吃油膩的東西肩膀會痛,拉肚子(大便油油的),這是因為胰臟功能不好,影響脂肪的消化吸收。胰臟癌引起的拉肚子可能會伴隨體重減輕。
- 新發生的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良: 胰臟癌可能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導致血糖升高。
- 疲勞: 覺得非常疲倦、虛弱。
要注意的是,這些症狀不一定是胰臟癌才會有,也可能是其他的疾病。所以,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最好趕快去看醫生,確定是什麼問題。
高風險族群:更需提高警惕
下面這些人得胰臟癌的機會比較高,要更加注意:
- 年齡: 50歲以上的人。
- 吸菸: 吸菸是引起胰臟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 糖尿病: 長期有糖尿病的人。
- 慢性胰臟炎: 長期有慢性胰臟炎的人。
- 肥胖: 太重或肥胖的人。
- 家族史: 家裡有人得過胰臟癌的人。
- 某些基因突變: 像是BRCA1/2、PALB2、ATM、STK11等基因有問題的人。
預防胰臟癌:從生活做起
雖然還不完全清楚胰臟癌是怎麼引起的,但是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可以降低得病的機會:
- 戒菸: 戒菸是預防胰臟癌最有效的方法。
- 健康飲食: 少吃紅肉和加工過的肉類,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的食物。
- 控制體重: 保持健康的體重。
- 適度運動: 常常做運動。
- 控制血糖: 如果有糖尿病,要好好控制血糖。
- 限制飲酒: 不要喝太多酒。
- 避免接觸有害化學物質: 長期接觸一些化學物質,像是殺蟲劑、染料等,可能會增加得胰臟癌的機會。
治療與存活率:早期發現是關鍵
胰臟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和標靶治療等。如果能早期發現胰臟癌,而且可以開刀切除,治好的機會就比較高。但是,大部分的胰臟癌病人在確診的時候都已經太晚了,沒辦法開刀。晚期胰臟癌的治療目標是控制病情、減輕症狀、提高生活品質。
胰臟癌的存活率和發現的早晚有很大的關係。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的病人,5年存活率可以達到30%以上,而晚期病人的5年存活率則低於5%。所以,早期發現是提高胰臟癌存活率的關鍵。胰臟癌可以完全好嗎?這取決於發現的階段和治療的效果。
重視身體訊號,把握生命機會
胰臟癌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但不是完全沒有希望。只要我們重視身體的訊號,及早發現、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就能提高存活率,把握生命的机会。李先生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要輕忽任何不尋常的症狀,尤其是持續的背痛。讓我們一起提高對胰臟癌的警覺性,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常見問題精選
Q1: 胰臟癌早期背痛的原因是什麼?
A: 腫瘤壓迫、神經侵犯、胰臟發炎或骨轉移都可能導致胰臟癌患者出現背痛。
Q2: 胰臟癌有哪些常見的早期徵兆?
A: 除了背痛外,腹痛、黃疸、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噁心、消化不良等都可能是早期徵兆。
Q3: 哪些人是胰臟癌的高風險族群?
A: 50歲以上、吸菸者、糖尿病患、慢性胰臟炎患者、肥胖者、有家族史者都是高風險族群。
Q4: 如何預防胰臟癌?
A: 戒菸、健康飲食、控制體重、適度運動、控制血糖、限制飲酒等有助於降低患病風險。
Q5: 胰臟癌的存活率與什麼因素有關?
A: 胰臟癌的存活率與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可提高存活率。
Q6: 台灣有哪些社福資源可以協助胰臟癌患者?
A: 台灣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各醫院社工部門等提供相關協助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