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與痛風:一張表快速辨別
特徵 | 關節炎 (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 痛風 |
病因 | 軟骨磨損 (骨關節炎)、自體免疫攻擊 (類風濕性關節炎) | 尿酸過高,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 |
好發部位 | 骨關節炎:膝蓋、髖關節、手指;類風濕性關節炎:手指、手腕、腳踝 | 大拇趾 (最常見)、腳踝、膝蓋 |
疼痛特點 | 骨關節炎: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後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晨僵硬,活動後稍緩解 | 突發性劇烈疼痛,常在夜間發生 |
其他症狀 | 骨關節炎:關節僵硬、活動受限;類風濕性關節炎:疲勞、發燒、食慾不振、關節變形 | 關節紅腫發熱、痛風石 (關節周圍出現硬塊) |
診斷 | X光、血液檢查 (類風濕性因子、抗CCP抗體) | 血液尿酸檢查、關節液檢查 (檢查尿酸結晶) |
台灣盛行率 | 各類型關節炎盛行率不一,骨關節炎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約佔人口的0.5%-1% | 男性痛風盛行率約8.21%,女性約2.33%。男性高尿酸血症盛行率約為22.0%,女性約為9.7% |
關節炎:症狀、飲食、治療與預防
骨關節炎
- 症狀:
- 關節疼痛,活動時加劇,休息後緩解。
- 關節僵硬,尤其在早晨或長時間不動後。
- 關節活動受限。
- 關節發出摩擦聲響。
- 飲食:
- 維持健康體重,減少關節負擔。
- 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 補充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減輕發炎反應。
- 避免過度攝取加工食品、高糖食物。
- 治療:
- 非藥物治療: 物理治療、運動 (如游泳、散步)、使用輔具 (如拐杖)。
- 藥物治療: Acetaminophen、NSAIDs (如Naproxen、Celecoxib)、局部注射類固醇。
- 手術治療: 關節鏡手術、關節置換手術 (嚴重時)。
- 預防:
- 維持適當體重。
- 避免過度使用關節。
- 加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 適當的運動及伸展。
類風濕性關節炎
- 症狀:
- 多個關節對稱性發炎,如手指、手腕、腳踝。
- 早晨關節僵硬,持續時間較長 (超過30分鐘)。
- 疲勞、發燒、食慾不振。
- 關節變形。
- 飲食:
- 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的營養。
- 補充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減輕發炎反應。
- 避免食用可能引起過敏或發炎的食物。
- 治療:
- 藥物治療: DMARDs (如Methotrexate)、生物製劑、NSAIDs、Corticosteroids。
- 物理治療: 維持關節活動度、增強肌肉力量。
- 職業治療: 學習保護關節的技巧。
- 預防:
- 目前尚無有效預防方法,但早期診斷與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
痛風:症狀、飲食、治療與預防
- 症狀:
- 突發性劇烈關節疼痛,常在夜間發生。
- 大拇趾最常受影響,也可能發生在腳踝、膝蓋等部位。
- 關節紅腫發熱。
- 痛風石 (關節周圍出現硬塊)。
- 飲食:
- 避免高普林食物,如內臟、海鮮、紅肉。
- 限制飲酒,尤其是啤酒。
- 多喝水,幫助尿酸排出。
- 適量攝取乳製品,研究顯示可能降低尿酸。
- 治療:
- 急性發作期: NSAIDs、Colchicine、Corticosteroids。
- 慢性期: 降尿酸藥物 (如Allopurinol、Febuxostat)。
- 預防:
- 控制飲食,避免高普林食物。
- 維持健康體重。
- 多喝水。
- 定期檢查尿酸值。
- 避免飲酒。
常見問題精選
Q1: 關節炎症狀有哪些?
A: 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骨關節炎活動時加劇,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晨僵硬。
Q2: 痛風的典型症狀是什麼?
A: 突發性劇烈關節疼痛,常在夜間發生,大拇趾最常見,關節紅腫發熱。
Q3: 關節炎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A: 維持健康體重,攝取抗氧化劑和Omega-3,避免加工食品、高糖食物。類風濕性關節炎避免過敏食物。
Q4: 痛風飲食上應該避免什麼?
A: 避免高普林食物(內臟、海鮮、紅肉),限制飲酒,多喝水,適量乳製品。
Q5: 如何預防關節炎?
A: 維持適當體重,避免過度使用關節,加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適當運動及伸展。
Q6: 如何預防痛風?
A: 控制飲食,避免高普林食物,維持健康體重,多喝水,定期檢查尿酸值,避免飲酒。
Q7: 關節炎和痛風如何診斷?
A: 關節炎透過X光、血液檢查;痛風透過血液尿酸檢查、關節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