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寧注射劑(奧美拉唑)用於無法口服藥物時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逆流性食道炎和Zollinger-Ellison症候群等疾病治療。此藥需由醫師注射,一天一次,每次40毫克。若需治療三天以上,則減少劑量至每天10-20毫克。常見副作用包括頭痛、腹瀉、噁心等。少見副作用包含皮疹、頭暈、肝功能異常。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包含過敏反應、血液問題和視力模糊等。用藥前請告知醫師您的過敏史及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使用前請諮詢醫師。詳細資訊請參考藥品說明書。
項目 | 說明 |
中文名 | “生達” 瘍寧凍晶注射劑40公絲(奧美拉唑) |
英文名 | OMEZOL LYO-INJ 40MG “STANDARD” (OMEPRAZOLE) |
學名 | OMEPRAZOLE SODIUM |
適應症 | 如果以下疾病使用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好,可以考慮其他替代療法: 1. 十二指腸潰瘍 2. 胃潰瘍 3. 逆流性食道炎 |
服用方式 | 本藥限由醫師使用。 1. 重症患者無法口服時,建議以本藥靜脈注射,劑量為每天一次 40 毫克。 2. 治療超過三天時,建議將劑量減至每天 10-20 毫克。 3. 卓艾氏症候群 (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 患者的劑量需視個別情況調整。 4. 本藥注射液的配製方法:將 Ome zol Lyo inj. 粉末加入所附的 10 毫升溶劑中混合,配製後須於四小時內使用完畢。 5. 本藥僅限靜脈注射,不可與其他藥物或溶劑混合。注射時須緩慢推注,至少需 2.5 分鐘以上,每分鐘最多注射 4 毫升。 6. 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不需調整劑量。 7. 目前尚無兒童使用本藥的經驗。 |
副作用 | 常見副作用(超過1%的人會發生): 1. 頭痛 2. 腹瀉、噁心、嘔吐、便秘、腹痛、脹氣 較不常見副作用(0.1% 至 1% 的人會發生): 1. 疲倦 2. 皮疹、搔癢、蕁麻疹 3. 肝功能異常 4. 感覺異常、頭暈、想睡 5. 睡眠障礙 罕見副作用(少於 0.1% 的人會發生): 1. 多汗、周邊水腫、低血鈉 2. 過敏反應(如喉嚨腫脹、發燒、過敏性休克) 3. 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顆粒性白血球減少、全血球減少 4. 男性女乳症 5. 口乾、味覺改變、口腔發炎、口腔念珠菌感染 6. 落髮、光敏感、多形性紅斑 7. 嚴重肝病患者出現腦病變、肝炎(可能伴隨黃疸)、肝衰竭 8. 支氣管痙攣 9. 關節痛、肌肉無力、肌肉疼痛 10. 可逆性精神錯亂、興奮、憂鬱、攻擊行為及幻覺(主要發生於病情嚴重的患者) 11. 間質性腎炎 12. 視力模糊 極少數案例曾出現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和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但與此藥物的關聯性尚未確認。另有少數病危患者在接受高劑量靜脈注射此藥物後出現不可逆的視力損傷,但與此藥物的因果關係尚未確定。 |
禁忌症 | 已知對奥美拉唑會發生過敏反應者。 |
交互作用 | Omeprazole會影響其他藥物的吸收,也可能被其他藥物影響。 1. 避免與Omeprazole併用:Ketoconazole和Itraconazole。因為Omeprazole會降低胃酸,影響這兩種藥物在胃中的溶解,導致吸收不良,療效降低。 2. 需注意劑量調整:Omeprazole會影響Diazepam、Warfarin和Phenytoin的代謝,使它們的血中濃度升高,因此這些藥物可能需要減少劑量。 3. Omeprazole與Clarithromycin或Erythromycin併用時,Omeprazole的血中濃度會升高。 4. Omeprazole與Amoxicillin或Metronidazole併用,Omeprazole的血中濃度不受影響。 5. HIV蛋白酶抑制劑、Ketoconazole和Itraconazole可能會使Omeprazole的血中濃度升高。 |
保存方式 | 請將藥品儲存於 25°C 以下陰涼處,並將小藥瓶放回外盒中保存。 |
注意事項 | 1. 懷疑胃潰瘍時,應及早以X光或內視鏡檢查確認,避免不當治療。若出現胃潰瘍、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反覆嘔吐、吞嚥困難、吐血或黑便等症狀,必須先排除癌症,因為這類藥物可能會掩蓋癌症症狀,延誤診斷。 2. 此藥需加入所附溶劑調配,配製後的注射液應為澄清無色或淡黃色,並於4小時內使用完畢。 3. 研究顯示,高劑量或長期使用此類藥物,可能會增加臀部、脊椎或手腕骨折的風險,但目前尚未證實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4. 醫師會根據您的情況,以最低有效劑量和最短療程來開立此類藥物。 5. 骨質疏鬆症患者服用此類藥物時,應監測骨質狀況,並補充維生素D及鈣。 6. 長期使用此類藥物(至少3個月,多數為1年以上)可能造成低血鎂,其症狀包括手腳抽搐、心律不整、癲癇等,但也有可能沒有症狀。大多數低血鎂患者需要補充鎂並停用此類藥物。若您需長期使用此類藥物,或同時服用毛地黃或利尿劑等可能造成低血鎂的藥物,醫師會定期監測您的血鎂濃度。 7. 此類藥物上市後,曾有出現低血鎂的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