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roxicam | “瑞士” 必得康膠囊(匹若卡)

必得康膠囊(匹若卡)用於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急性肌肉骨骼損傷和急性痛風的疼痛。通常每日服用一次20毫克,可依醫生指示調整劑量至10-30毫克,分次服用。急性肌肉骨骼損傷初期兩日每日40毫克,之後每日20毫克,療程7-14天。急性痛風初期一次40毫克,之後4-6天內每日40毫克,分次服用。長期每日服用超過30毫克可能增加腸胃不適。可能副作用包含腸胃不適、水腫、頭暈、皮疹等。曾對此藥過敏者禁用。服用此藥時,請告知醫生您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詳細資訊請參考藥品說明書。請勿自行調整劑量或停藥,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生或藥師。

項目說明
中文名“瑞士” 必得康膠囊(匹若卡)
英文名PIROCAM CAPSULES “SWISS”(PIROXICAM)
學名PIROXICAM
適應症如果您有關節疼痛,可能是以下幾種常見疾病:

1. 類風濕性關節炎

2. 骨關節炎(也稱為退化性關節炎)

3. 僵直性脊椎炎

4. 急性肌肉骨骼損傷(例如:扭傷、拉傷)
服用方式1. **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 每天服用 20 毫克,一天一次。之後可依病情調整劑量,每天服用 10 到 30 毫克,分次服用。長期每天服用超過 30 毫克,可能會增加腸胃不適的風險。

2. **急性肌肉骨骼損傷:** 開始兩天每天服用 40 毫克,可以一次服用或分次服用。之後改為每天 20 毫克,療程 7 到 14 天。

3. **急性痛風:** 一開始服用 40 毫克,接下來的 4 到 6 天,每天服用 40 毫克,分次服用。此藥物不適用於長期治療痛風。
副作用1. 心肌梗塞或中風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發作時,可能危及生命。

2.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CABG) 後兩週內不可使用。

3. 有消化性潰瘍或胃腸道出血的患者不可使用。

4. 可能造成血液中尿素氮升高。

5. 可能造成水腫,特別是腳踝腫脹。

6. 可能導致紅血球或血紅蛋白減少。

7. 可能影響肝功能。

8. 可能造成血清轉胺酶 (SGPT,即ALT) 升高。
禁忌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兩週內不可使用匹洛西卡(piroxicam)。對此藥過敏的病人,禁止使用。
交互作用Piroxicam容易與蛋白質結合,因此可能會影響其他同樣與蛋白質結合的藥物作用。醫師在使用Piroxicam時,必須仔細調整藥物劑量。研究顯示,Piroxicam與阿斯匹靈併用時,兩者的血液濃度並不會互相影響,這點和其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不同。
保存方式儲存於25℃以下。
注意事項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類藥物,例如piroxicam,可能會增加嚴重心血管副作用的風險,例如心肌梗塞和中風,這些副作用有時可能致命。

1. **心血管風險:** 使用NSAIDs類藥物,即使是短期使用,也可能增加心血管栓塞事件的風險。風險會隨著劑量增加和使用時間延長而升高。有心血管疾病或相關危險因子的人,風險更高。

2. **近期心肌梗塞:** 近期發生過心肌梗塞的病人應避免使用piroxicam,除非經醫師評估用藥的益處大於風險。若必須使用,需嚴密監測心肌缺血症狀。研究顯示,心肌梗塞後使用NSAIDs會增加再梗塞、心血管相關死亡和整體死亡率。

3.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14天內禁用piroxicam,因為會增加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

4. **心臟衰竭和水腫:** NSAIDs類藥物可能導致心臟衰竭惡化和水腫。有嚴重心臟衰竭的病人應避免使用piroxicam,除非經醫師評估用藥益處大於風險。若必須使用,需嚴密監測心臟衰竭惡化的症狀。此外,piroxicam 可能會影響利尿劑、ACE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ARBs)等藥物的效果。

5. **胃腸道風險:** 服用piroxicam可能會引起消化性潰瘍或胃腸道出血,尤其是有胃腸道疾病的病人更需注意。

6. **腎臟影響:** 少數病人服用piroxicam後,血中尿素氮可能會升高,但通常會在停藥後恢復正常。

7. **孕婦:** 孕婦應避免使用piroxicam,尤其是在懷孕20週以後。它可能會影響胎兒腎臟發育和羊水量,並可能導致胎兒心臟導管過早閉合和肺動脈高壓。

8. **兒童:** 目前尚不清楚兒童在何種情況下可使用piroxicam以及劑量為何。

9. **其他副作用:** 服用piroxicam的常見副作用包括胃腸道不適和水腫 (尤其是腳踝水腫)。少數病人可能出現血紅素或血球容積減少、肝功能變化以及血清轉氨酶升高。

10. **過量:** 若服用過量,應採取支持性和對症治療。

**重點:** 使用piroxicam前,請務必告知醫師您的病史,特別是是否有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腎臟疾病或懷孕。請遵照醫師指示使用,並立即回報任何不適症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