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心臟支架術後,安心康復指南懶人包!教你如何居家照護、預防併發症

有聲書播放

心臟支架術後如何安心康復?這份懶人包教您居家照護重點,包含飲食、運動、用藥及傷口照護,更提醒您注意支架血栓等潛在風險及預防方法。掌握關鍵,與您的醫療團隊一同守護心臟健康,享受優質生活!
裝了心臟支架,人生繼續精彩!

目錄

支架血栓形成:不容忽視的風險

支架血栓是心臟支架術後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血管植入的支架後可能形成血塊,阻礙血液流通而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甚至危及生命。雖然隨著技術的進步,從球囊擴張術到裸金屬支架和藥物洗脫支架,支架血栓形成的發生率已有所降低,但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

支架血栓形成的症狀如同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可能有胸痛或胸悶、呼吸急促、左臂或下顎疼痛(輻射痛)、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昏厥。

支架血栓形成的可能種類如下:

種類 發生時間
急性支架血栓 發生在支架植入後24小時內
亞急性支架血栓 發生在支架植入後24小時至30天內
晚期支架血栓 發生在支架植入後30天至1年內
極晚期支架血栓 發生在支架植入後1年以上

如何預防支架血栓形成?

心臟支架手術後應避免血栓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以下事情:

規律服用抗凝血藥物

這是預防支架血栓形成的基本。醫師會根據情況開立抗凝血藥物,例如阿斯匹靈、clopidogrel、ticagrelor 或 prasugrel。務必按照醫師指示規律服用,切勿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即使感覺良好,也必須持續服用一段時間,通常至少一年,甚至更久。

定期回診追蹤

定期回診讓醫師評估恢復情況,並調整藥物劑量。

控制危險因子

積極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險因子,可以降低支架血栓形成的風險。

戒菸

吸菸會損害血管內皮,增加支架血栓形成的風險。戒菸是保護心臟健康的最佳方法之一。

健康飲食

採用低脂、低鹽、低湯、高膳食纖維的飲食,有助於控制血脂和血壓。

規律運動

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適度的運動,可以改善心臟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保持情緒穩定

壓力和焦慮會增加心臟負擔,盡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緊張。

其他潛在併發症及預防措施

除了支架血栓形成之外,心臟支架術後還可能出現其他併發症,例如:

出血

抗凝血藥物會增加出血風險。避免從事可能導致受傷的活動,並立即向醫師報告任何異常出血情況。

血管損傷

在極少數情況下,支架植入手術可能導致血管損傷。

過敏反應

有些病人可能對支架材料或藥物過敏。

感染

任何手術都存在感染的風險。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並觀察是否有感染跡象,例如發燒、發紅、腫脹、疼痛或膿液。

心律不整

心臟支架術後可能出現心律不整,例如心房顫動。

為了避免其他併發症,居家照護十分重要。以下提供實用建議:

按時服藥

按照醫師指示服用所有藥物,切勿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

觀察傷口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並觀察是否有感染跡象。

監測血壓和脈搏

定期監測血壓和脈搏,並記錄下來。

健康飲食

遵循低脂、低鹽、高膳食纖維的飲食原則。

規律運動

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適度的運動。

戒菸

戒菸對心臟健康至關重要。

控制生活壓力

學習壓力管理技巧,例如深呼吸、冥想或瑜伽。

尋求支持

與家人、朋友或支持團體分享您的感受,尋求情緒上的支持。

與醫療團隊保持聯繫也非常重要。如果您出現任何不適症狀,例如胸痛、呼吸急促、出血或感染跡象,應立即就醫。

結語

心臟支架術後,積極的居家照護和預防措施至關重要。透過了解潛在併發症並遵循醫囑,您可以將風險降至最低,並享受更健康的生活。請記住,您的醫療團隊是您最強大的後盾,如有任何疑問或疑慮,請隨時與他們聯繫。

常見問題精選

Q1: 心臟支架術後最嚴重的併發症是什麼?

A: 支架血栓是心臟支架術後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可能導致急性心肌梗塞。

Q2: 如何預防支架血栓形成?

A: 規律服用抗凝血藥物、定期回診追蹤、控制危險因子、戒菸、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

Q3: 心臟支架術後需要服用多久的抗凝血藥物?

A: 通常至少一年,甚至更久,務必遵照醫囑服藥。

Q4: 心臟支架術後有哪些常見的併發症?

A: 除了支架血栓,還可能出現出血、血管損傷、過敏反應、感染及心律不整等。

Q5: 心臟支架術後居家照護的重點是什麼?

A: 按時服藥、觀察傷口、監測血壓和脈搏、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菸及控制生活壓力。

Q6: 心臟支架術後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A: 遵循低脂、低鹽、低湯、高膳食纖維的飲食原則。

Q7: 心臟支架術後若出現不適症狀該怎麼辦?

A: 若出現胸痛、呼吸急促、出血或感染跡象,應立即就醫。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When sperm meets eggFifty years of surprises. /Methods in cell biology /2019

[2] Why I Can’t Breastfeed My Newborn Baby? Psychosocial Dilemma of a COVIDPositive PostLSCS Mother. /Indian journal of palliative care /2020

[3] Considerations for addressing antivaccination campaigns: How did we get here and what can we do about it?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2022

[4] A 53YearOld Man Presents to the ED With Shortness of Breath, Cough, and Fever. /Chest /2021

[5] Management of Stent Thrombosis Post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Associated Rare Complications. /Cureus /2021

[6] Predictors of stent thrombosi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2019

[7] Stent Thrombosi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rom BareMetal to the Last Generation of DrugEluting Stents.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clinics /2022

[8] Stent Thrombosi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rom BareMetal to the Last Generation of DrugEluting Stents. /Cardiology clinics /2020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心臟不適別輕忽!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是心臟發出的警訊。本文解析五種常見的心臟病徵兆,包含胸悶如重物壓迫、呼吸短促爬樓梯就喘、不明疲勞、頭暈目眩及異常出汗等,並提供緊急應對與日常預防方法。關心您的心臟健康,從了解身體的求救訊號開始!
心臟不適別輕忽!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是心臟發出的警訊。本文解析五種常見的心臟病徵兆,包含胸悶如重物壓迫、呼吸短促爬樓梯就喘、不明疲勞、頭暈目眩及異常出汗等,並提供緊急應對與日常預防方法。關心您的心臟健康,從了解身體的求救訊號開始!
心導管檢查是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重要方式,許多人擔心檢查是否會疼痛。本文解答心導管檢查流程、疼痛感、風險、術前準備與術後護理等常見問題,幫助您了解這項檢查,減輕疑慮,積極面對心臟健康!
心導管檢查是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重要方式,許多人擔心檢查是否會疼痛。本文解答心導管檢查流程、疼痛感、風險、術前準備與術後護理等常見問題,幫助您了解這項檢查,減輕疑慮,積極面對心臟健康!
年輕人也會心肌梗塞?別輕忽胸悶、胸痛!本文揭露心肌梗塞年輕化的高風險因子,檢視你是否為高危險群。從生活習慣、飲食調整到壓力管理,提供全方位預防建議,助你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守護心臟健康。及早了解,及早預防!
年輕人也會心肌梗塞?別輕忽胸悶、胸痛!本文揭露心肌梗塞年輕化的高風險因子,檢視你是否為高危險群。從生活習慣、飲食調整到壓力管理,提供全方位預防建議,助你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守護心臟健康。及早了解,及早預防!
工作壓力讓你心跳加速、胸悶疲憊嗎?小心!長期高壓恐增加心臟病風險。本文教你檢測壓力狀況,提供舒緩情緒、調整生活型態的實用攻略,從心態調整到壓力管理技巧,全方位守護心血管健康,遠離心臟病威脅,找回健康與活力!
工作壓力讓你心跳加速、胸悶疲憊嗎?小心!長期高壓恐增加心臟病風險。本文教你檢測壓力狀況,提供舒緩情緒、調整生活型態的實用攻略,從心態調整到壓力管理技巧,全方位守護心血管健康,遠離心臟病威脅,找回健康與活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