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家人有糖尿病,我會被傳染嗎?二型糖尿病風險全面解析

有聲書播放

家人有糖尿病,擔心遺傳風險?別慌!本文深入解析二型糖尿病的遺傳機率、生活習慣等影響因素,破除傳染迷思。提供實用飲食建議與預防策略,助您了解糖尿病風險,積極擁抱健康生活,即使有家族史也能有效預防。
當家裡有人得了二型糖尿病,很多人都會擔心:「糖尿病會傳染嗎?我會不會也得這種病?」這篇文章會用簡單的話,告訴你二型糖尿病是不是會傳染,還有你得這種病的可能性有多大。同時,也會給你一些飲食上的建議,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和預防糖尿病。

目錄

糖尿病會傳染嗎?別擔心,它不會!

首先要說清楚,糖尿病是絕對不會傳染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會人傳人,但糖尿病不是因為病毒或細菌引起的,所以你不用擔心會通過接觸、一起吃飯等方式被傳染。

那為什麼大家會有「傳染」的錯覺呢?主要是因為二型糖尿病有遺傳的傾向。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的家人有糖尿病,你得糖尿病的機率會比別人高一些。

糖尿病遺傳:風險有多高?像中彩票一樣複雜

糖尿病的遺傳不是說「爸爸有,兒子一定有」,而是像中彩票一樣,有很多因素影響。研究發現,很多基因都和二型糖尿病有關,但這些基因只能解釋一部分的風險,還有生活習慣等等,這些外在因素也很重要。

  • 父母有糖尿病: 如果爸爸或媽媽其中一個有二型糖尿病,小孩得糖尿病的機率會增加。如果爸媽都有,那機率就更高了。
  • 隔代遺傳: 有時候,爺爺奶奶有糖尿病,但爸媽沒有,你卻得了。這就是隔代遺傳,糖尿病的遺傳方式比較複雜。

記住: 就算你的家族裡有人得糖尿病,也不代表你一定會得。只要你好好調整生活方式,就能大大降低得病的風險。

二型糖尿病風險:除了遺傳,還有哪些壞習慣?

除了遺傳,下面這些壞習慣也會增加你得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 太胖: 體重超標是二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特別是肚子上的肥肉,會讓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增加患病風險。
  • 不愛運動: 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好地利用胰島素,還能控制體重。不愛運動就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 亂吃東西: 總是吃高糖、高油、高熱量的食物,會讓血糖不穩定,還會變胖,增加糖尿病風險。
  • 年紀大: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會慢慢變差,得糖尿病的機率也會增加。
  • 種族: 有些種族的人,比如非洲裔、拉丁裔、亞裔,得糖尿病的機率更高。
  • 懷孕得過妊娠糖尿病: 懷孕的時候得過妊娠糖尿病的女性,以後得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會比較高。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患有PCOS的女性,身體通常對胰島素不敏感,所以得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 睡不好: 長期睡不好會影響血糖的代謝,增加糖尿病風險。
  • 壓力太大: 長期壓力大會讓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風險。

糖尿病導致的皮膚病會傳染嗎?不會,別擔心!

糖尿病可能會引起一些皮膚問題,這些問題和血糖控制不好、神經病變或血管病變有關。

糖尿病皮膚病不會傳染。 這些皮膚問題不是因為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而是糖尿病本身的併發症。

糖尿病飲食建議:怎麼吃才健康?

健康的飲食是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關鍵。下面是一些簡單易懂的飲食建議:

  • 控制碳水化合物: 選擇複合碳水化合物,比如粗糧、蔬菜、豆類。少吃精製碳水化合物,比如白米飯、麵包、糖果。
  • 多吃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可以延緩血糖的吸收,還能讓你覺得飽。多吃蔬菜、水果、粗糧。
  • 選擇低升糖指數(GI)食物: 低GI食物可以讓血糖慢慢升高,避免血糖像坐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
  • 控制脂肪: 選擇健康的脂肪,比如橄欖油、酪梨、堅果。少吃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 適量蛋白質: 蛋白質可以幫助維持肌肉,還能讓你覺得飽。選擇瘦肉、魚、豆類。
  • 少量多餐: 把每天的食物分成多餐吃,可以幫助維持血糖穩定。
  • 注意烹調方式: 多用蒸、煮、烤的方式,少用油炸。
  • 少喝含糖飲料: 含糖飲料會讓血糖快速升高,盡量少喝。
  • 多喝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代謝。

糖尿病飲食原則:

  • 均衡飲食: 確保攝取各種營養,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
  • 制定個人飲食計畫: 最好諮詢營養師,制定適合你自己的飲食計畫。
  • 監測血糖: 定期監測血糖,了解食物對血糖的影響。

糖尿病 Q&A:解答你的疑惑

Q1:夫妻一方得了糖尿病,會傳染給另一半嗎?

A: 不會。糖尿病不是傳染病,不會通過性生活或日常接觸傳染。但是,如果夫妻倆有相似的壞習慣(比如亂吃東西、不愛運動),那兩個人得糖尿病的風險都會增加。

Q2:爸媽沒有糖尿病,我就不會得糖尿病嗎?

A: 不一定。就算爸媽沒有糖尿病,你還是可能因為其他原因(比如太胖、不愛運動、亂吃東西)而得糖尿病。

Q3:我的家族裡有人得糖尿病,我該怎麼預防?

A: 就算有家族史,你還是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風險:

  • 控制體重: 讓體重保持在健康範圍內。
  • 多運動: 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
  • 健康飲食: 按照健康的糖尿病飲食建議來吃。
  • 定期檢查血糖: 定期檢查血糖,早發現早治療。
  • 減輕壓力: 學習一些放鬆的方法,比如冥想、瑜伽。
  • 充足睡眠: 每天睡7-8個小時。

積極面對,擁抱健康!

二型糖尿病雖然有遺傳的可能,但不是說一定會得。只要你了解風險因素,改變生活方式,就能有效地降低患病風險。就算你已經得了糖尿病,積極地控制飲食、適當運動、定期檢查,都能幫助你控制病情,過上健康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家人得了糖尿病就害怕,而是要積極面對,採取行動,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Dimova, E-D., Swanson, V., & Evans, J-M-M. (2020). Is diagnosis of type 2 diabetes a “teachable moment”? A qualitative study.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 Han, X.et al. (2020). Genetic Risk,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Type 2 Diabetes: the Dongfeng-Tongji Cohort Study.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3] Hasbullah, F-Y.et al. (2021). A Comparison of Nutritional Status, Knowledge and Type 2 Diabetes Risk Among Malaysian Young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The Malaysi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 MJMS.

[4] Ard, D., Tettey, N., & Feresu, S. (2020).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History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n Positive Health Behavior Changes among African Americ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ronic diseases.

[5] Siu, A. L. (2015). Screening for abnormal blood glucos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3, 861-868.

[6] Yao, Z.et al. (2024). Exploring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Large-Scale Genetic Association and Polygenic Risk Score Study. Biomolecules.

[7] Han, H.et al. (2022). Association of a Healthy Lifestyle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Prospective Study in UK Biobank. Diabetes care.

[8] Akrimi, S., & Brinkmann, C. (2022). Combining Exercise and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Critical Look at Possible Intervention Eff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9] England, C-Y., & Andrews, R-C. (2020). James Lind Alliance research priorities: should diet and exercise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drug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or alongside them? Diabetic medicine : a journal of the British Diabetic Association.

[10] Murillo, S.et al. (2022). Culinary strategies to manage glycemic response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A narrative review. Frontiers in nutrition.

[11] Toi, P-L.et al. (2020). Preventive Role of Diet Interventions and Dietary Factor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 Umbrella Review. Nutrients.

[12] Mead, W. F., & Hartwig, R. (1981). Fitness evaluation and exercise prescription. J Fam Pract, 13, 1039-1050.

[13] Syeda, U-S-A.et al. (2023). The importance of exercise for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open.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告別頻繁扎針!想更精準掌握血糖變化?連續血糖監測(CGM)科技,讓您擺脫傳統測量束縛。深入了解CGM的運作原理、優缺點、適用對象及費用考量。透過連續性的數據,掌握血糖變化趨勢,改善血糖控制,提升生活品質。了解健保給付與自費選擇,擁抱更智慧、更舒適的糖尿病管理方式。
告別頻繁扎針!想更精準掌握血糖變化?連續血糖監測(CGM)科技,讓您擺脫傳統測量束縛。深入了解CGM的運作原理、優缺點、適用對象及費用考量。透過連續性的數據,掌握血糖變化趨勢,改善血糖控制,提升生活品質。了解健保給付與自費選擇,擁抱更智慧、更舒適的糖尿病管理方式。
別讓糖尿病找上你!您是否正處於糖尿病前期?本篇文章為您打造3個月飲食與生活改善計畫,助您成功逆轉,擺脫糖尿病威脅。了解糖尿病前期的早期徵兆、高風險族群,以及如何透過飲食、運動、睡眠和壓力管理,穩定血糖,重拾健康。立即行動,諮詢專業人士,擁抱健康人生!
別讓糖尿病找上你!您是否正處於糖尿病前期?本篇文章為您打造3個月飲食與生活改善計畫,助您成功逆轉,擺脫糖尿病威脅。了解糖尿病前期的早期徵兆、高風險族群,以及如何透過飲食、運動、睡眠和壓力管理,穩定血糖,重拾健康。立即行動,諮詢專業人士,擁抱健康人生!
糖尿病也能安心健身!這份懶人包專為糖友設計,提供安全有效的「增肌減脂」運動處方。從運動前評估、個人化計畫擬定,到血糖監測、飲食攻略,一步步帶您破解迷思,找回健康與活力。無論您是健身新手或老手,都能透過運動與飲食的雙重調整,控制血糖、增強體力,讓糖尿病不再是阻礙!
糖尿病也能安心健身!這份懶人包專為糖友設計,提供安全有效的「增肌減脂」運動處方。從運動前評估、個人化計畫擬定,到血糖監測、飲食攻略,一步步帶您破解迷思,找回健康與活力。無論您是健身新手或老手,都能透過運動與飲食的雙重調整,控制血糖、增強體力,讓糖尿病不再是阻礙!
破解糖尿病5大迷思!別再相信「吃糖不會得糖尿病」的說法了!了解糖尿病的真正成因、飲食控制重點、預防方法與常見症狀,破除網路謠言,掌握正確知識,積極預防與控制糖尿病,守護您的健康!
破解糖尿病5大迷思!別再相信「吃糖不會得糖尿病」的說法了!了解糖尿病的真正成因、飲食控制重點、預防方法與常見症狀,破除網路謠言,掌握正確知識,積極預防與控制糖尿病,守護您的健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