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一:吃甜食才會得糖尿病?
錯誤觀念:糖尿病是吃太多糖造成的,只要不吃甜食,就不會得糖尿病。
正確知識:這是最常見的迷思!糖尿病的成因相當複雜,並非單純由吃糖所引起。雖然過量攝取糖分確實會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但遺傳、生活習慣、體重控制、胰島素阻抗等因素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遺傳因素:家族史是糖尿病的重要風險因子。若您的父母或兄弟姊妹患有糖尿病,您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會相對較高。研究顯示,某些基因變異與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有關,例如補體系統的基因變異。
- 生活習慣:長期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作息不規律等不良生活習慣,容易導致肥胖和胰島素阻抗,進而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 胰島素阻抗:當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降低時,胰臟必須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能維持血糖穩定。長期下來,胰臟可能疲乏,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最終引發糖尿病。
- 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與胰島素阻抗有密切關聯。過多的脂肪細胞會釋放發炎物質,干擾胰島素的作用。
案例分享:陳先生是一位不愛吃甜食的上班族,但由於工作壓力大,經常外食且缺乏運動,體重逐年增加。幾年後,他在一次健康檢查中發現血糖偏高,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陳先生的案例告訴我們,即使不吃甜食,不良的生活習慣仍然可能導致糖尿病。
迷思二:不吃甜食,血糖高就沒關係?
錯誤觀念:只要我不吃甜食,即使血糖稍微偏高,也不需要太擔心。
正確知識:高血糖是糖尿病的警訊,無論您是否愛吃甜食,都應該積極面對。長期高血糖會對身體各個器官造成損害,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等。
- 初期症狀:糖尿病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或僅出現口渴、頻尿、疲勞等輕微症狀,容易被忽略。
- 定期檢查:建議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特別是高風險族群(如肥胖、有家族史者),更應定期監測血糖。
- 積極控制:若發現血糖偏高,應及早諮詢醫師,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內。
迷思三:糖尿病病人什麼都不能吃?
錯誤觀念:糖尿病病人必須完全戒糖,什麼都不能吃,飲食限制非常嚴格。
正確知識:糖尿病飲食並非完全禁止某些食物,而是講求均衡飲食和份量控制。糖尿病病人仍然可以享受美食,但需要注意以下原則:
- 均衡飲食:攝取多樣化的食物,包括全穀類、蔬菜、水果、蛋白質和健康的脂肪。
- 份量控制:避免暴飲暴食,注意每餐的份量,維持適當的體重。
- 選擇低升糖指數(GI)食物:GI值較低的食物,血糖上升的速度較慢,有助於穩定血糖。
- 適量攝取水果: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纖維,對健康有益。但水果也含有糖分,應適量攝取,並選擇GI值較低的水果,如芭樂、蘋果、番茄等。研究顯示,水果和蔬菜中的多酚類化合物有助於血糖控制和代謝參數的改善。
台灣社福資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設有「全國糖尿病支持團體名冊」,提供糖尿病友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糖尿病。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也常舉辦相關活動,推廣正確的糖尿病知識。
迷思四:得了糖尿病就只能靠藥物控制?
錯誤觀念:糖尿病一旦確診,就只能依賴藥物控制血糖,無法逆轉。
正確知識:雖然藥物在糖尿病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飲食和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對於早期或輕度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透過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和減重,有機會改善胰島素阻抗,甚至達到不需藥物控制血糖的目標。
- 飲食控制:選擇健康的食物,控制份量,避免高糖、高油、高鹽的食物。
-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 減重:若體重過重或肥胖,減輕5%-10%的體重,有助於改善血糖控制。
迷思五:糖尿病症狀只有「三多一少」?
錯誤觀念:只有出現「多喝、多尿、多吃、體重減少」的症狀,才是糖尿病。
正確知識:雖然「三多一少」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狀,但並非所有病人都會出現這些症狀。有些病人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或僅出現一些非典型的症狀,如:
- 疲勞:血糖控制不佳會影響能量供應,導致疲勞。
- 視力模糊:高血糖會影響眼睛的水晶體,導致視力模糊。
- 傷口不易癒合:高血糖會影響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環,導致傷口不易癒合。
- 皮膚搔癢:高血糖會導致皮膚乾燥和搔癢。
- 手腳麻木:長期高血糖會損害神經,導致手腳麻木或刺痛。
- 頻繁感染:糖尿病會影響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風險。
研究指出,糖尿病病人可能出現多達59種症狀,包括疼痛、心灼熱、呼吸急促、疲勞和腫脹等。
結語
糖尿病的成因複雜,預防和控制需要全面性的策略。打破迷思,建立正確的糖尿病知識,才能有效預防糖尿病的發生,並在確診後積極面對,與醫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士合作,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不要輕信網路謠言,如有疑慮,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
常見問題精選
Q1: 吃甜食是得糖尿病的唯一原因嗎?
A: 不是。糖尿病成因複雜,遺傳、生活習慣、胰島素阻抗和體重控制都是重要因素,單純吃糖過多只是其中一環。
Q2: 不吃甜食,血糖高就沒關係嗎?
A: 不。高血糖是糖尿病警訊,無論是否愛吃甜食,都應積極控制,長期高血糖會損害器官,引發併發症。
Q3: 糖尿病病人什麼都不能吃嗎?
A: 不是。糖尿病飲食講求均衡和份量控制,可適量攝取全穀類、蔬菜、水果、蛋白質等,並選擇低GI食物。
Q4: 得了糖尿病只能靠藥物控制嗎?
A: 不一定。早期或輕度病人可透過飲食、運動和減重改善胰島素阻抗,有機會不需藥物控制血糖。
Q5: 糖尿病症狀只有「三多一少」嗎?
A: 不。除了「三多一少」,疲勞、視力模糊、傷口不易癒合、皮膚搔癢、手腳麻木等也可能是糖尿病症狀。
Q6: 如何預防和控制糖尿病?
A: 預防和控制需要全面性的策略,打破迷思,建立正確知識,與專業人士合作,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