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識肺癌:診斷、治療與現況
肺癌是造成全球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吸菸是肺癌最主要的成因,但近年來,非吸菸者罹患肺腺癌的比例有上升的趨勢。
1. 肺癌的成因與症狀
肺癌的成因複雜,除了吸菸外,還包括基因遺傳、環境汙染(如PM2.5)、以及長期接觸石棉等有害物質。
肺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常見的症狀包括:
- 持續性咳嗽或咳嗽加劇
- 咳血或痰中帶血
- 胸痛,尤其是在深呼吸或咳嗽時
- 聲音嘶啞
- 呼吸急促或喘鳴
-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 食慾不振
2. 肺癌的診斷與檢查
肺癌的診斷通常需要透過以下檢查:
- 胸部X光:初步篩檢,但可能無法偵測到小型腫瘤。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LDCT):更精確的影像檢查,可偵測到早期肺癌,是目前肺癌篩檢的主要方式。
- 痰液細胞學檢查:檢查痰液中是否含有癌細胞。
- 支氣管鏡檢查:將內視鏡放入氣管中,直接觀察病灶並採樣。
- 切片檢查:透過手術或穿刺取得腫瘤組織,進行病理分析,確定診斷和分期。
3. 肺癌的分期與治療
肺癌的分期會影響治療方式的選擇。肺癌分為四期,期數越高,代表癌細胞擴散的範圍越廣。
肺癌的治療方式包括:
- 手術:適用於早期肺癌,切除腫瘤及周圍組織。
- 化學治療 (Chemotherapy):使用藥物殺死癌細胞,適用於各期肺癌。
- 放射線治療 (Radiotherapy):使用高能量射線殺死癌細胞,適用於各期肺癌。
- 標靶治療 (Targeted therapy):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基因突變,使用藥物進行精準治療,常見於肺腺癌。
- 免疫治療 (Immunotherapy):啟動自身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適用於特定類型的肺癌。
近年來,肺癌的治療方式不斷進步,許多新藥和治療方法,如 Pembrolizumab,能有效延長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生活品質。
二、如何開口:給病友的溝通建議
面對確診肺癌的事實,告知家人是困難但必須面對的課題。以下是給病友的建議:
1. 選擇適當的時間與地點:選擇家人們心情比較平靜、時間充裕的時候,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進行溝通。
2. 坦誠相告,但注意表達方式:用簡單、直接的語言,告訴家人診斷結果,但避免過度誇大或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
3. 允許家人表達情緒:家人可能會感到震驚、悲傷、憤怒或恐懼,允許他們表達這些情緒,並給予支持和安慰。
4. 提供明確的資訊:提供關於肺癌的資訊,包括診斷、治療、預後等,幫助家人了解情況。
5. 共同參與治療決策:鼓勵家人參與治療決策,讓他們感到被尊重和被重視。
6. 尋求專業的協助:如果感到難以應付,可以尋求心理師或社工的協助。
三、家屬如何支持:心理支持與實質幫助
當家人罹患肺癌時,家屬也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以下是一些家屬可以提供的支持:
1. 提供情感支持:傾聽病友的心聲,給予鼓勵和安慰,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孤單的。
2. 協助處理生活事務:協助病友處理家務、照顧孩子、安排交通等,減輕他們的負擔。
3. 陪伴就醫:陪伴病友就醫,協助記錄醫囑,並提供情緒支持。
4. 學習相關知識:學習關於肺癌的知識,了解治療方式和副作用,以便將病友照顧得更好。
5. 尋求專業的協助:如果感到壓力過大,可以尋求心理師或社工的協助。
四、台灣的社會資源與支持系統
台灣有許多社會資源和支持系統,可以為肺癌病友及其家屬提供幫助:
- 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癌友營養、心理、就學就業輔導、經濟補助及社工專業評估。
- 癌症希望基金會:透過「台灣癌症資源網」電子報與各類線上線下課程,推廣癌症照護、心理支持及病友交流。
- 肺癌病友支持團體:提供病友交流、分享經驗、互相支持的平台。
- 醫療機構社工部門:提供社會資源諮詢、心理支持、經濟補助申請等服務。
五、結語:共同面對,迎向希望
確診肺癌是一段艱辛的旅程,但並非絕望的終點。透過積極的治療、家人的支持、以及社會資源的協助,病友可以克服困難,迎向希望。重要的是,勇敢面對,坦誠溝通,共同攜手,戰勝病魔。
即使到了肺癌末期,安寧療護也能提供病友舒適、有尊嚴的照護,減輕痛苦,讓他們在生命最後的階段,也能感受到愛與關懷。
常見問題精選
Q1: 確診肺癌後,如何告知家人?
A: 選擇適當時機與地點,坦誠相告,允許家人表達情緒,提供明確資訊,共同參與治療決策,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Q2: 家屬如何支持肺癌病友?
A: 提供情感支持、協助處理生活事務、陪伴就醫、學習相關知識,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Q3: 台灣有哪些肺癌相關的社會資源?
A: 台灣癌症基金會、癌症希望基金會、肺癌病友支持團體、醫療機構社工部門等,皆提供相關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