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肌酸酐(Cr)與尿素氮(BUN)?它們代表什麼?
肌酸酐與尿素氮是評估腎功能的兩項重要指標。簡單來說,它們都是身體代謝的廢物,主要由腎臟負責過濾並排出體外:
- 肌酸酐(Cr):肌肉活動的代謝產物,產生後經由腎臟過濾排出。肌酸酐的生成量相對穩定,因此可以用來評估腎臟的過濾功能。
- 尿素氮(BUN):蛋白質代謝的產物,主要在肝臟產生,經由腎臟過濾排出。尿素氮的濃度會受到飲食、蛋白質攝取量等因素影響,因此參考價值略低於肌酸酐。
肌酸酐、尿素氮的正常值是多少?
了解正常值範圍是判讀健檢報告的第一步。以下提供參考範圍,但請注意,各家醫院的檢驗方法可能略有差異,建議以您的健檢報告上的數值範圍為準。
- 肌酸酐正常值:
- 男性:0.6 – 1.2 mg/dL
- 女性:0.5 – 1.1 mg/dL
- 尿素氮正常值:8 – 20 mg/dL
為什麼我的肌酸酐或尿素氮會過高?常見原因有哪些?
肌酸酐或尿素氮過高,可能代表腎臟功能出現問題,常見原因如下:
- 腎臟疾病: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包括:
- 慢性腎臟病(CKD):長期腎臟損傷,導致腎功能逐漸衰退。台灣 20 歲以上成人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約為 12%,即每 8 位成人中就有 1 人罹患腎病變。
- 急性腎損傷(AKI):腎臟功能突然下降,通常是短時間內發生。
- 腎絲球腎炎(Glomerulonephritis, GN):腎絲球發炎,影響過濾功能。
- 腎盂腎炎:腎臟感染。
- 脫水:體內水分不足,導致腎臟血流減少,影響過濾功能。
- 藥物:某些藥物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例如:
- 非類固醇類抗發炎劑(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 某些抗生素,例如:慶大黴素(Gentamicin)
- 顯影劑
- 高蛋白飲食:大量攝取蛋白質會增加尿素氮的產生,導致數值偏高。
- 肌肉損傷:肌肉受傷或過度運動會釋放肌酸酐,導致數值暫時性升高。
- 泌尿道阻塞:尿路結石、腫瘤等因素導致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影響腎臟功能。
肌酸酐過高怎麼辦?如何降低肌酸酐?
發現肌酸酐過高,首先應尋求醫師診斷,找出根本原因。以下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建議,幫助您降低肌酸酐:
- 控制飲食:限制蛋白質攝取量,避免高蛋白飲食。
-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幫助腎臟過濾廢物。
- 避免傷腎藥物:諮詢醫師,避免使用可能損害腎臟的藥物,如NSAIDs。
- 控制血壓、血糖:高血壓和糖尿病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危險因子,應積極控制。
- 規律運動:適度運動有助於維持腎臟健康,但避免過度劇烈運動。
- 定期追蹤:遵從醫師指示,定期追蹤腎功能。
尿素氮偏高怎麼辦?如何降低尿素氮?
尿素氮偏高,同樣需要找出原因並對症下藥。以下提供一些建議:
- 調整飲食:限制蛋白質攝取量,尤其應避免高動物性蛋白飲食。
- 增加水分攝取:多喝水,幫助腎臟排出尿素氮。
- 治療潛在疾病:若尿素氮偏高與腎臟疾病或其他疾病有關,應積極治療。
什麼是腎絲球過濾率(GFR)?正常值是多少?
腎絲球過濾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是更精確評估腎功能的指標。它代表腎臟每分鐘能過濾多少毫升的血液,GFR 數值越高,代表腎功能越好。
- GFR正常值:90 mL/min/1.73 m² 以上
GFR分級:
GFR (mL/min/1.73 m²) |
腎臟病分期 |
≥ 90 |
第一期:腎功能正常,但有腎臟損傷的證據 |
60 – 89 |
第二期:輕度腎功能下降 |
30 – 59 |
第三期:中度腎功能下降 |
15 – 29 |
第四期:重度腎功能下降 |
< 15 |
第五期:末期腎臟病 (ESRD),需要透析 (洗腎) |
腎功能檢查項目有哪些?
除了肌酸酐、尿素氮和GFR,腎功能檢查還包括:
- 尿液檢查:檢查尿液中的蛋白質、紅血球、白血球等,判斷是否有腎臟損傷或感染。
- 腎臟超音波:檢查腎臟的大小、形狀和結構,排除腎結石、腫瘤等。
- 腎臟切片:若有需要,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腎臟切片,以確定腎臟疾病的類型和嚴重程度。
什麼情況下需要洗腎?洗腎的標準是什麼?
當腎功能嚴重衰退,GFR < 15 mL/min/1.73 m²,或出現以下情況時,可能需要洗腎:
- 嚴重尿毒症: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疲勞、意識模糊等。
- 嚴重電解質失衡:高血鉀、低血鈉等。
- 嚴重體液過多:肺水腫、心臟衰竭等。
洗腎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血液透析是將血液抽出體外,經過人工腎臟過濾後再輸回體內;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為過濾膜,將廢物和水分排出體外。
慢性腎臟病(CKD)病人的飲食注意事項
慢性腎臟病人者的飲食控制非常重要,可以延緩腎功能惡化。以下是一些飲食建議:
- 限制蛋白質攝取:依據腎功能狀況,限制蛋白質攝取量。
- 限制鈉攝取:避免高鹽食物,如:加工食品、醃製品等。
- 限制鉀攝取:避免高鉀食物,如香蕉、柑橘類水果、深綠色蔬菜等。
- 限制磷攝取:避免高磷食物,如乳製品、堅果類、內臟類等。
- 多攝取纖維: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有助於降低尿毒。
結語
肌酸酐和尿素氮是評估腎功能的兩項重要指標。了解其意義、正常值範圍以及過高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及早發現腎臟問題,並採取適當的措施。定期健檢、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控制慢性疾病,都是守護腎臟健康的重要方法。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肌酸酐(Cr)與尿素氮(BUN)?
A: 肌酸酐是肌肉代謝產物,尿素氮是蛋白質代謝產物,兩者都由腎臟過濾排出,用來評估腎功能。
Q2: 肌酸酐、尿素氮的正常值是多少?
A: 肌酸酐男性0.6-1.2 mg/dL,女性0.5-1.1 mg/dL;尿素氮8-20 mg/dL。
Q3: 為什麼肌酸酐或尿素氮會過高?
A: 常見原因包括腎臟疾病、脫水、藥物、高蛋白飲食、肌肉損傷、泌尿道阻塞等。
Q4: 肌酸酐過高怎麼辦?如何降低肌酸酐?
A: 應尋求醫師診斷,並控制飲食、多喝水、避免傷腎藥物、控制血壓血糖、規律運動、定期追蹤。
Q5: 什麼是腎絲球過濾率(GFR)?正常值是多少?
A: GFR是評估腎功能的指標,代表腎臟每分鐘能過濾多少血液。正常值為90 mL/min/1.73 m² 以上。
Q6: 什麼情況下需要洗腎?
A: 當GFR < 15 mL/min/1.73 m²,或出現嚴重尿毒症、電解質失衡、體液過多等情況時,可能需要洗腎。
Q7: 慢性腎臟病 (CKD) 病人的飲食注意事項?
A: 應限制蛋白質、鈉、鉀、磷的攝取,並多攝取纖維,以延緩腎功能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