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建立肌少症的增肌新習慣:將飲食與運動融入生活的實用技巧

有聲書播放

感覺上下樓梯越來越吃力,連轉開瓶蓋都費勁?這不僅是老化,更是身體力量流失的警訊。本篇將引導您透過聰明的飲食選擇與安全的居家運動,將強健體魄的新習慣無縫融入日常,一步步逆轉頹勢,重拾生活自主權與滿滿活力。

您是否感覺到上下樓梯越來越吃力?從椅子上站起來需要先撐一下扶手?或是瓶蓋轉不開、毛巾擰不乾?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肌少症(Sarcopenia),它正悄悄侵蝕您的肌肉與力量。肌少症不僅是正常老化的現象,更是一種會顯著影響生活品質、增加跌倒、失能甚至死亡風險的疾病。然而,請不要灰心,因為肌少症是可逆轉、可改善的。

本篇文章將引導您從零開始,建立一套可持續的增肌生活習慣。在仔細閱讀並跟隨指引後,您將學會如何聰明飲食、安全運動,並將這些新行為無縫融入日常,最終逆轉肌肉流失的趨勢,重拾身體的自主權與活力。

  • 預計花費時間:建立初期習慣約需 4 至 12 週,這段時間是將新行為轉化為您生活中的一部分的關鍵期。長期維持則是一生的健康投資。
  • 難易度:中等。過程需要耐心與毅力,但本篇提供的技巧將大幅降低執行的門檻。

目錄

事前準備:開始前的準備工作

在踏上增肌之路前,充分的準備能讓您的旅程更安全、更順利。如同蓋房子前需要備妥藍圖與建材,我們的準備工作將為您的「肌肉重建工程」打下穩固的基礎。

準備項目 說明 為何重要
醫療專業諮詢 與您的醫師、物理治療師或營養師討論,評估您目前的健康狀況(如心血管、腎臟功能、骨骼關節問題),並確認增肌計畫是否適合您。 確保您的計畫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避免因不當運動或飲食造成二次傷害。這是最重要的一步。
基礎體能評估 記錄您目前的體重、握力(若有工具)、從椅子上連續站立 5 次所需時間、日常步行速度等。您可以請家人協助記錄。 作為進步的基準線。當您回顧這些數據時,會清楚看見自己的成長,這將是維持動力的重要來源。
設定明確可行的目標 與醫療團隊共同設定具體、可衡量、可達成、有相關性且有時限的目標。例如:「3 個月後,我希望能不扶扶手就輕鬆從椅子上站起來。」 明確的目標能提供清晰的方向感與驅動力,避免漫無目的地努力而感到挫折。
準備簡易的運動器材 準備一條或數條不同阻力的彈力帶、一個穩固的椅子、一雙合腳的運動鞋。初期無需昂貴的設備。 方便您在家中隨時進行安全有效的訓練,降低前往健身房的障礙。
規劃飲食採買清單 根據後續的飲食建議,列出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與礦物質的食材清單,並規劃一週的採購。 確保您的「肌肉建材」供應充足。提前規劃能避免因家中缺乏健康食材而選擇不佳的食物。
心理建設與家人溝通 了解增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會一蹴可幾。與家人溝通您的計畫,爭取他們的理解與支持。 建立正確的心態能幫助您度過瓶頸期。家人的支持(如一同運動、準備健康餐食)是成功的關鍵助力。

告別肌少症困擾:為什麼增肌習慣是您的最佳解方?

許多人誤以為肌少症只是年紀大了體力變差,但「肌少症是什麼症狀原因」其實遠比這複雜。它是一種漸進性的骨骼肌質量、肌力與功能減退的症候群。您可以將身體想像成一棟房子,肌肉就是支撐這棟房子的鋼筋樑柱。隨著時間流逝,若沒有妥善保養,這些鋼筋會逐漸鏽蝕、變細,房子的結構就會變得脆弱,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如跌倒)。肌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化、活動量不足、營養不良(特別是蛋白質攝取不足),以及慢性疾病引發的發炎反應。

其影響絕不僅止於體力下降,研究證實肌少症會顯著增加跌倒、骨折、住院、認知功能障礙甚至死亡的風險。它就像一個惡性循環:肌肉無力導致活動量減少,活動量減少又加劇肌肉流失,最終使病人陷入失能與依賴的困境。

面對這個困境,藥物治療目前仍無有效方案,而唯一的最佳解方,就是建立一套結合「飲食」與「運動」的增肌生活習慣。這並非短期的治療,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徹底轉變。飲食提供重建肌肉所需的原料,運動則是刺激肌肉生長的訊號。唯有將這兩者如呼吸般自然地融入每一天,才能真正扭轉頹勢,為您的「身體之屋」重新換上堅固的鋼筋。

吃出好肌力:肌少症增肌飲食的聰明選擇與技巧

如果說運動是啟動肌肉工地的「開工信號」,那麼營養就是建造肌肉大樓的「鋼筋與水泥」。沒有充足的原料,再怎麼努力施工也只是徒勞。對於肌少症病人而言,吃得「對」比吃得「多」更為重要。以下是肌少症病人增肌飲食蛋白質攝取訣竅。

蛋白質攝取:質與量並重

蛋白質是肌肉合成最核心的原料。過去建議老年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8 克,但最新研究與歐洲老年醫學會(EuGMS)的PROT-AGE研究小組指出,為預防及改善肌少症,老年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應提高至每公斤體重 1.0 至 1.2 克。若有進行規律運動或患有慢性疾病,甚至可提高至 1.2 至 1.5 克(腎功能嚴重不全者除外,需遵照醫囑)。

  • 計算範例:一位 60 公斤的病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 60 公斤 x 1.2 克 = 72 克蛋白質。

除了總量,蛋白質的「品質」也至關重要。應優先選擇富含白胺酸(Leucine)的優質蛋白質,因為白胺酸是啟動肌肉蛋白合成的關鍵鑰匙。

優質蛋白質來源建議表

類別 建議食物 備註
動物性蛋白 雞胸肉、魚類(特別是鮭魚、鯖魚)、雞蛋、瘦牛肉、乳製品(牛奶、優格、起司) 吸收利用率高,富含完整必需胺基酸。
植物性蛋白 黃豆、黑豆、毛豆及其製品(豆腐、豆漿、豆乾) 大豆蛋白是植物中少數的完整蛋白質。
補充品 乳清蛋白 方便快速補充,特別適合在運動後或食慾不佳時使用。

聰明分配三餐,最大化吸收效率

與其在某一餐攝取大量蛋白質,不如將其平均分配在三餐中。研究顯示,每餐攝取 25 至 30 克的優質蛋白質,能最有效地刺激肌肉合成。這就像建築工地,與其一次性傾倒所有磚塊,不如分批次穩定供應,讓工人(您的身體)能有效率地施工。

  • 一餐 25 克蛋白質約等於
    • 約 120 克(手掌大小)的雞胸肉或魚肉
    • 4 顆雞蛋
    • 2 杯(約 480 毫升)的牛奶加上 1 份豆漿
    • 1 塊傳統豆腐(約 300 克)

增肌的黃金配角:其他關鍵營養素

  1. 維生素 D:不僅與骨骼健康有關,也對肌肉功能至關重要。可透過日曬(每日 15 至 20 分鐘)、富含油脂的魚類(鮭魚、鯖魚)及強化乳製品攝取。
  2. Omega-3 脂肪酸:主要來自深海魚油,具有抗發炎效果,能改善肌肉對蛋白質的合成效率。建議每週食用至少 2 次魚類。
  3. 肌酸:是一種能提升肌力與促進肌肉生長的補充劑。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每日補充 3 至 5 克是安全有效的。

動出新活力:肌少症安全有效的居家運動計畫

有了充足的原料,接下來就需要「動工」。運動,特別是阻力運動,是刺激肌肉生長的最強效訊號。它告訴您的身體「這裡需要變得更強壯!」以下是專為肌少症老年人增肌運動設計的安全有效計畫。

阻力運動:增肌的核心引擎

阻力運動是指讓肌肉對抗外在阻力(如體重、彈力帶、重物)進行收縮的運動。目標是每週進行 2 至 3 次,每次間隔至少 1 天讓肌肉休息。每次訓練應包含各大肌群(腿部、臀部、胸部、背部、核心)。

推薦居家阻力運動(擇 4 至 6 項,每項做 10 至 15 下為 1 組,重複 2 至 3 組)

1. 椅子坐站

坐在穩固的椅子前緣,雙腳與肩同寬,雙手交叉於胸前。

用腿部和臀部的力量站起,身體挺直,再緩慢坐下。

目標肌群:大腿、臀部。這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功能性動作之一。

2. 牆壁伏地挺身

面向牆壁站立,距離約一步,雙手平貼牆面,略寬於肩膀。

身體保持一直線,手肘彎曲讓身體靠近牆壁,再發力推回。

目標肌群:胸部、肩膀、手臂。

3. 彈力帶划船

坐在椅子上,將彈力帶中段繞過穩固的柱子或門把。

雙手抓住彈力帶兩端,挺胸,將手肘向後拉,感覺背部肌肉收縮,再緩慢放回。

目標肌群:背部肌群。有助於改善姿勢。

4. 登階運動

利用家中的穩固階梯或矮凳。

一腳先踏上,帶動身體完全站立於階梯上,再依序下階。

目標肌群:腿部、心肺功能。

有氧與平衡運動:鞏固整體機能

除了阻力運動,完整的計畫還應包含:

  • 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固定式腳踏車。建議每週累計 150 分鐘,有助於心肺健康與耐力。
  • 平衡運動:如單腳站立(可靠牆或扶著椅子)、腳跟對腳尖走直線。每日進行,能顯著降低跌倒風險。

不再 3 分鐘熱度!將增肌飲食運動融入生活的持久秘訣

知識與計畫只是起點,真正的挑戰在於「持之以恆」。將增肌飲食、運動融入生活習慣,需要策略與技巧,而非單純依靠意志力。

1. 應用「習慣迴圈」理論

提示:設定一個明確的觸發點。例如:每天早晨刷完牙後(提示),就做 10 分鐘的平衡運動(常規)。

常規:執行的運動或飲食行為。

獎勵:完成後給自己一個正向回饋,如聽一首喜歡的歌、喝一杯無糖豆漿,或是單純感受運動後身體的舒暢感。

2. 從「微習慣」開始

不要一開始就追求完美。目標可以是「每天只做 5 下椅子坐站」或「午餐多吃一顆蛋」。微小的成功會建立信心,讓您更容易堅持下去。

3. 連結現有習慣

將新習慣「綁」在一個您每天已經在做的事情後面。例如:「在我每天下午 3 點喝水後,我會做一組彈力帶划船。」

4. 優化您的環境

運動:將彈力帶掛在房門上,把運動鞋放在玄關最顯眼的地方。

飲食:提前準備好 2 至 3 天份的水煮蛋、雞胸肉或豆類,放在冰箱隨時可取用。將健康零食放在視線所及之處,加工食品則收起來。

5. 尋找社會支持

與家人、朋友或有相似目標的同伴一起執行。互相鼓勵、監督,甚至可以進行友善的競賽。讓家人了解您的飲食需求,請他們在準備餐點時協助。

克服生理與心理磨難:長期維持增肌習慣的成功策略

在長期執行的過程中,您無可避免會遇到困難。這不僅是生理上的挑戰,更是心理上的磨難。

  • 面對痠痛與疲勞:運動後的肌肉痠痛(延遲性肌肉痠痛)是正常的,代表肌肉正在適應與成長。要學會區分「好的痠痛」與「壞的疼痛」(關節痛、刺痛)。確保充足的睡眠與營養,讓身體有時間修復。若疲勞感持續不退,應適度降低運動強度或增加休息日。
  • 處理停滯期與挫折感:進步不會永遠是線性的。當您發現體力或肌力不再顯著提升時,不要氣餒。這可能是身體已經適應了目前的強度。此時可以嘗試:
    • 增加阻力:換一條更緊的彈力帶,或將椅子坐站的次數增加。
    • 改變動作:學習新的運動項目,給肌肉新的刺激。
    • 檢視飲食:確認蛋白質與總熱量攝取是否足夠。
    • 重新聚焦:回想您開始這趟旅程的初衷,關注那些非數據的進步,例如「我現在可以自己提購物袋上樓了」。
  • 建立成長型心態:將每一次的挑戰視為學習的機會,而非失敗。今天沒做到,不代表明天也做不到。對自己有耐心,允許自己有狀態不好的日子,重要的是「不放棄,回到軌道上」。

常見問題排除 (FAQ)

  • 問:我工作很忙/體力很差,沒時間運動怎麼辦?
    答:拆解運動時間。您不需要一次運動 30 分鐘。每天進行 3 次、每次 10 分鐘的運動,效果是類似的。利用看電視廣告的時間做幾下椅子坐站,或在等水燒開時做牆壁伏地挺身,積少成多。
  • 問:我是外食族,如何有效補充蛋白質?
    答:選擇自助餐時,優先夾取滷雞腿(去皮)、蒸魚、滷豆腐、毛豆等。在麵店可以多點一份滷蛋或豆乾。便利商店也是好夥伴,可以選擇茶葉蛋、無糖豆漿、雞胸肉即食包。
  • 問:運動後肌肉非常痠痛,是受傷了嗎?該繼續運動嗎?
    答:輕微至中度的肌肉痠痛是正常現象,通常在 48 至 72 小時內緩解。可以進行一些輕度的伸展或散步來緩解。但若是劇烈的、尖銳的關節疼痛,則應立即停止並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在痠痛未顯著緩解前,可以先休息或訓練其他部位的肌群。
  • 問:我需要購買市面上的高蛋白營養補充品嗎?
    答:優先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蛋白質是最好的策略。但若您因食慾不振、牙口不好或時間限制,難以從三餐中吃到足夠的量,那麼在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下,使用乳清蛋白等補充品是一個方便有效的選擇。

結語

恭喜您,完成了這趟建立增肌新習慣的知識之旅。您現在所掌握的,不僅是對抗肌少症的策略,更是一套能讓您終身受益的健康生活藍圖。

請記住,對抗肌少症的關鍵在於「持續」與「整合」。持續提供身體所需的優質蛋白質,持續給予肌肉漸進式的阻力運動刺激,並將這些行為巧妙地整合進您的日常生活,直到它們像刷牙洗臉一樣自然。這條路或許不總是輕鬆,但每一步的堅持,都是在為自己未來的獨立、尊嚴與生活品質儲蓄。

下一步建議

  • 定期檢視:每 3 個月重新評估一次您的體能狀況與目標,並與您的醫療團隊討論調整計畫。
  • 尋求專業協助:若在執行中遇到困難,或想學習更多樣化的運動,尋求物理治療師或合格健身教練的指導,能讓您事半功倍。
  • 保持學習:持續關注肌少症相關的衛教資訊,知識是您賦予自己力量的最佳工具。

現在,就從今天的一餐、一個動作開始,為您的身體注入新的活力,建造一個更強韌、更穩固的未來。

常見問題精選

Q1: 肌少症是什麼?為何需要積極改善?

A: 肌少症是肌肉流失導致肌力與功能減退。它會增加跌倒、失能及死亡風險,是可逆轉的重要健康議題。

Q2: 預防與改善肌少症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A: 結合「飲食」與「運動」是唯一的最佳解方。透過聰明飲食提供原料,安全運動刺激肌肉生長,重新獲得活力。

Q3: 肌少症病人每日建議攝取多少蛋白質?

A: 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 1.0 至 1.2 克蛋白質,若有運動或慢性病可提高至 1.2 至 1.5 克。並將蛋白質平均分配至三餐。

Q4: 肌少症長者該做哪些運動增肌?

A: 阻力運動(如椅子坐站、彈力帶划船)是核心,每週 2 至 3 次。搭配有氧與平衡運動,全面提升身體機能。

Q5: 如何讓增肌飲食與運動習慣長久持續?

A: 運用「習慣迴圈」、從「微習慣」開始、連結現有習慣、優化環境及尋求社會支持,將其融入生活。

Q6: 沒時間運動或體力不佳怎麼辦?

A: 將運動時間拆解,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微運動,如看電視時做椅子坐站。從簡單動作開始,積少成多。

Q7: 我需要額外補充高蛋白營養品嗎?

A: 優先從天然食物攝取蛋白質。若食慾不佳、牙口問題或時間限制,可在專業建議下適度補充乳清蛋白。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Kim, J-W.et al. (2021). Understanding of sarcopenia: from definition to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2] Park, W-T., Shon, O., & Kim, G-B. (2023).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sarcopenia: a narrative review. Journal of Yeungnam medical science.

[3] Xia, L.et al. (2020). Sarcopenia and adverse health-related outcomes: An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Cancer medicine.

[4] Wahlen, B-M.et al. (2020). Impact of sarcopenia in trauma and surgical patient popul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Asian journal of surgery.

[5] Zhao, H.et al. (2022). The Effe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arcopenia: A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6] Amasene, M.et al. (2021). 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Intervention along with Leucine-Enriched Whey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on Sarcopenia and Frailty in Post-Hospitalized Older Adults: Preliminary Finding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7] Marzetti, E., Calvani, R., Cesari, M., Buford, T. W., Lorenzi, M., Behnke, B. J., … et al. (2013).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sarcopenia of aging: From signaling pathways to clinical t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 45, 2288-2301.

[8] Hou, V., & Madden, K. (2022).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on Sarcopenia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Canadian geriatrics journal : CGJ.

[9] McKendry, J.et al. (2020).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to Support Resistance Exercise in Countering the Sarcopenia of Aging. Nutrients.

[10] Rondanelli, M.et al. (2020). Where to Find Leucine in Food and How to Feed Elderly With Sarcopenia in Order to Counteract Loss of Muscle Mass: Practical Advice. Frontiers in nutrition.

[11] Ganapathy, A., & Nieves, J-W. (2020). Nutrition and Sarcopenia-What Do We Know? Nutrients.

[12] Rondanelli, M.et al. (2020). Novel Insights on Intake of Fish and Prevention of Sarcopenia: All Reasons for an Adequate Consumption. Nutrients.

[13] Barajas-Galindo, D-E.et al. (2021).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sarcop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Endocrinologia, diabetes y nutricion.

[14] Agostini, F.et al. (2021). Rehabilitative Good Practices in the Treatment of Sarcopenia: A Narrative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15] Mareschal, J.et al. (2020).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the Functional Decline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ients.

[16]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Secrets Fourth Edition

[17] Lim, C.et al. (2022). An Evidence-Based Narrative Review of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Exercise-Induced Human Skeletal Muscle Hypertrophy.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18] Witard, O-C., Bannock, L., & Tipton, K-D. (2022). Making Sense of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 A Focus on Muscle Growth During Resistance Trai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nutrition and exercise metabolism.

[19] Mathewson, S-L.et al. (2021). Determining the Influence of Habitual Dietary Protein Intake on Physiological Muscle Parameters in Youth and Older Age. Nutrients.

[20] Harvey, A-G.et al. (2022). Applying the Science of Habit Formation to Evidence-Base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for Mental Illness.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 a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 Cepni, A-B.et al. (2024). Habit Formation in Older Adults. 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

[22] Bird, S-P.et al. (2024). Sup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or Strength and Power Athletes: Carbohydrate, Protein, and Amino Acid Ingestion. Nutrients.

[23] Mendoza-Vasconez, A-S.et al. (2022). Forming Habits, Overcoming Obstacles, and Setting Realistic Goals: A Qualitative Study of Physical Activity Maintenance Among Latin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感覺走路越來越不穩,擔心因肌少症而跌倒嗎?本文提供 3 個超簡單的居家平衡訓練教學,讓您在家就能安全地提升核心穩定度,有效防跌,重拾穩健步伐與生活自信。
感覺走路越來越不穩,擔心因肌少症而跌倒嗎?本文提供 3 個超簡單的居家平衡訓練教學,讓您在家就能安全地提升核心穩定度,有效防跌,重拾穩健步伐與生活自信。
銀髮族體力下滑?別讓肌少症偷走您的活力!這份攻略教您如何透過飲食和運動,積極儲存「肌肉銀行」,預防肌少症風險。了解蛋白質攝取黃金法則、運動種類選擇,還有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幫助您隨時掌握身體狀況,擁抱健康、充滿活力的銀髮生活!
銀髮族體力下滑?別讓肌少症偷走您的活力!這份攻略教您如何透過飲食和運動,積極儲存「肌肉銀行」,預防肌少症風險。了解蛋白質攝取黃金法則、運動種類選擇,還有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幫助您隨時掌握身體狀況,擁抱健康、充滿活力的銀髮生活!
了解肌少症的藥物治療選擇與注意事項,告別走路沒力、容易跌倒的困擾!本文深入解析各種藥物的作用機制、潛在副作用,並提供實用的飲食與運動建議。及早診斷、積極面對,重拾健康活力,享受銀髮生活!
了解肌少症的藥物治療選擇與注意事項,告別走路沒力、容易跌倒的困擾!本文深入解析各種藥物的作用機制、潛在副作用,並提供實用的飲食與運動建議。及早診斷、積極面對,重拾健康活力,享受銀髮生活!
面對肌少症別慌!這篇提供台灣社會資源全攻略,包含社區關懷據點、長照服務、協會基金會與輔具補助等,助您了解肌少症症狀與自我檢測方法,透過飲食、運動積極預防及改善,提升生活品質,擁抱健康人生。家人朋友的陪伴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面對肌少症別慌!這篇提供台灣社會資源全攻略,包含社區關懷據點、長照服務、協會基金會與輔具補助等,助您了解肌少症症狀與自我檢測方法,透過飲食、運動積極預防及改善,提升生活品質,擁抱健康人生。家人朋友的陪伴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返回頂端